位置: 高中网 > 弋江区 > 正文

弋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3/9/12 20:34:27 点击:
成雨、污混接整治工程,完善污水主管网以及各支管网建设。整治污排水系统,新建及改扩建城区污水、排水管道。继续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启动全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活水循环工程。新建纬十三路一期、二期随路建设污水管道,城际南站纬二路随路建设污水管道,新芜石路随路建设污水管道,文昌东路随路建设污水管道,提升水环境质量。建设元亩塘湿地公园,对城南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水质提升,合理利用污水处理厂尾水对水系进行补水,增强水系流动性,实现全流域水体联通、流动。

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地下管网改造,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管网等防洪排涝设施,加强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和城市内涝治理。组织力量加强排查夏季防汛重点江堤河坝,重点完成澛港站工程建设项目和石硊圩防洪排涝综合治理提升工程。补齐排涝短板,提升排涝能力,统筹协调城市排水防涝与用地布局、场地竖向、城市防洪、景观绿化、水环境治理等关系,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第三节科学推进产城融合

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学推进产城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快弋江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全国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

加强产业融合互动。按照“资源集中、人才集聚、技术集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促进主导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端转型发展,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发挥海螺、奇瑞新能源、三只松鼠、华东光电等企业引领作用,聚集技术、人才、载体、资金等产业要素,形成高端化、高质量的产业集聚。加强芜湖太赫兹工程中心、启迪半导体、华东光电、赛腾微电子、天兵电子等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和配套协作,打造集材料、设备、设计、制程、封测、应用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引导物流、邮政快递、批发零售、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做精做优,加快促进生产效能提高、产品品质优化、服务模式创新,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促进芜湖博高光电科技、华东光电等企业的军工技术与民用产业融合,承接军工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优势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按照“以城带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理念,完善以创新创业为引领的产业升级路径,聚焦打造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形成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链延伸之间的良好互动、齐头并进格局,推动产业功能区精准定位、协同化发展、动态化布局,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宜居宜业现代产业新城。顺应芜湖市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南移趋势,把弋江区打造成芜湖市的中心城区。培育健康、教育、智慧、文旅、体育等消费领域增长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功能板块的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大力推进产城融合的新型智慧型和生态型产业社区建设,打造创新和发展平台,形成更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新动能。搭建江北新区西湾园区产业发展平台,提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坚持建设发展与功能提升并重,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支撑能力,推进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

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坚持“项目从行业企业中来,成果回到行业企业中去”的产教融合协作思路,构建以产兴教、以教强业、良性互动的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区。建立健全“两高”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两高”对话机制常态化制度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政策传导能力、发展创新能力以及风险防控能力。通过“选、引、聘、挂”等方式,遴选行业专家、创业校友、实训导师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推动前沿技术研发与转化融合发展、孵化空间共用与共享融合发展、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融合发展、金融资本投资与服务融合发展。建立产教互动与创新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生态体系,实现“两高”科技资源整合。

专栏14:两高融合发展重点工程

加强政策衔接: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创建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环境,加强高新区和高教园区(包括职教园区)政策衔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健全激励制度:整合各相关领域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完善质量发展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标准质量品牌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企业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校企联合建立标准质量品牌教学中心、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加快培养质量发展急需的工匠、技师、技能人才,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弋江工匠”。

第四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促进城乡资源流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盘活乡村资源,激活市场化力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补齐薄弱地区发展短板,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农村绿色发展空间,全面推进弋江南乡村振兴。

全面促进城乡资源流动。放宽城市准入门槛,提高市民化水平,增强消费能力。打开乡门,优化农村营商环境,鼓励市民到农村租地租房经营、创业,引导资金、技术、项目等向农村流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活农村市场。加强在澛港、白马和火龙等街道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医院看护、电子商务、餐饮烹饪等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建立临工线上和线下市场,促进街道社区市民与企业临工用工之间临工供需联系,满足临工高峰需求。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通,继续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乡村电商提质增效,支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配送企业、快递企业等拓展城乡物流服务网络,密切乡村与社区直接联系。支持商贸服务企业与乡村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基地建设,推动家庭农场、农业生产联合体建设。

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探索火龙、白马、澛港等街道“村改社区”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将土地流转、宅基地置换纳入城乡建设增减挂钩试点范围,确保集体“三资”和农民利益得到保障。推进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明晰农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产权,使权能归属赋权于民,激励各主体利用好农村土地的各项权能。支持商贸、物流等服务企业与乡村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基地建设,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大力推进都市数字农业产业革命,实现物流网、大数据促进农业建链、补链、延长产业链,加快激发农产品商业价值,提高都市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生态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产品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优质化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打造农村销售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社区发展“淘宝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引导农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和养老等项目。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

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加快补短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将南区纳入全区一体化发展。推动白马和火龙等社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升,在升学、招聘等指标上给予更多人事自主权等政策倾斜,促进师资力量交流和轮岗,在名师工作室、优质课比赛、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鼓励芜湖高职院校、皖南医学院等高校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有文化、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支撑全区医养产业发展壮大,促进新消费,增加就业。全面缩小白马、火龙等街道与主城区之间在水、电、路灯、路网等基础设施之间差距。依托海螺医院和蕾娜范海螺颐养院,加快周边村庄(社区)扩大医疗和养老项目建设,建立小镇居民专属健康档案,鼓励海螺医院与火龙、白马等街道及其社区共建老年养生综合体和高端养老公寓,推动弋江南区健康养老事业发展。大力促进白马、火龙等街道社区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挖掘铁画、通草画、面塑等非遗文化和民俗节庆,开展群众性节事节庆文化活动,促进乡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非遗文化进校园。

优化农村绿色发展空间。凸显农村生态环境要素,确保显山露水,有田有林,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完善农业功能区划,使山水、江湖、绿野、农林等生态要素更好地发挥城市组团隔离、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和景观游憩功能。推动乡村建设风景化、公园化,实现村庄精致化、村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加强文化、旅游、科技与生态融合发展,实施“三湖一坝”水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三山一圩”矿坑修复综合开发,探索在矿坑等自然水体、山体建设城市公园,打造南区美丽后花园。以廊道串联都市郊区农村资源,打造环青弋江-长江(十里江湾)-漳河-荆山河水利设施风景廊环,发展骑行、健步走等户外体育休闲活动。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动火龙和白马等街道、村两级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继续做好“三边三线”环境治理工作。引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等农业现代化,减少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提高农村水体生态环境质量。

第六章增厚民生福祉,推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富民惠民安民、推进共同富裕新举措,不断健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推动共同富裕,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健全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协调增长机制,努力提高居民财产性、劳务性、转移性收入来源,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实施就业提升工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定工资性收入。实施财富增值工程,盘活用好集体的各种资源资产,支持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完善土地经营权、林权、建设用地等交易市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发挥创业致富的示范带动效应,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实施民生普惠工程,加大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适度增加价格补贴,增加居民实际转移性收入。

完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出台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就业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聚焦“放管服”改革,鼓励和扶持产业转型升级、减轻企业、经营户负担,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投资营商环境、生产经营环境。提高土地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异。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的实体经营体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种多样的利益联结模式。

专栏15: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暖流计划”

特殊群体: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失业人员、工伤人员、特困家庭、老弱病残孤等弱势人员和优抚对象,采取扶持就业、完善低保政策和公租房政策、提高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措施,保证其生活水平不降低。

企业从业人员:通过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措施,保证其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第二节提升就业保障能力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带动就业,将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提高就业促进工作质量,打造全省示范充分就业城区。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深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支持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劳动力,落实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外来儿童享优质学前教育
安踏希望班研学营奏响时代新青年最强音
福建三明高考“豐收”的背后
最新图文
以口执笔的少年被录取了!学校回应:已备宿舍,提供资助
萧山主城区这个宜居板块萧山TOP1重点高中旁将迎来“宅地上新”!
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六集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