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育或引进预制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构件加工龙头企业,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发展。瞄准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中高端装配式建筑材料市场,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壮大智能制造产业。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机遇,培育壮大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培育发展智能终端。以富士康兰考科技园为引领,深度链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完善智能终端产品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富士康科技集团5G手机精密机构件等项目运营,加强屏组件、摄像模组、声学器件、3D曲面玻璃面板、手机适配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着眼知名品牌智能手机终端,布局裸眼3D、全息投影等特殊功能手机,安全智能手机,老人智能手机,高端定制手机项目。面向运动、娱乐、健康医疗等新型智能终端,引进车载显示终端、超高清医疗显示终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优质项目,培育超高清视频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信息娱乐系统等产业。
(2)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发挥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起重机械、环保装备等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能成套装备,积极引进智能电气、精密数控、智能硬件设备等配套生产企业,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2.发展新能源产业。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培育新能源装备产业,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构建清洁、高效、经济、低碳、智能的能源供需体系。
(1)完善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推进仪封、考城及黄河滩区集中式风电项目建设。拓展分布式光伏电站覆盖空间,构建以工业屋顶为主,以城乡住宅、商业、公共设施屋顶为辅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加强地热能利用,推进地热集中供暖(冷)建设工程,发展地热种植、地热养殖。推动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及生物天然气。
(2)培育新能源储能、集热装备产业。围绕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调节,发展储能电池、智能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等储能装备产业,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高效薄膜电池、光伏逆变器、高性能平板集热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集热装备系统。
3.培育未来产业。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我省未来产业发展导向,积极抢占发展先机,重点在氢能、智能材料方面寻求突破。推进氢能发展,建设“绿氢”示范项目,利用风电、光伏过剩产能开展氢气制备、储备,推广氢能多场景应用,探索氢能应用商业模式。以智能终端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智能材料仿生性研究,力争在材料传感、反馈、信息识别与积累响应、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适应等方向取得前沿性突破。
(三)巩固提升特色产业。
1.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创建农业现代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增强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兰考模式。
(1)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聚焦小麦、蜜瓜、奶牛、羊等优势特色动植物,围绕品系改良与新品种培育等创新链关键环节,加强与中科院、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建设国家级生物育种创新中心试验基地和省农业科学院兰考分院。加强优势种苗种植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种子、种苗和种畜禽繁育基地。
(2)持续发展特色种植业。放大“兰考蜜瓜、兰考花生、兰考红薯”国家地理标志效应,持续推进蜜瓜、花生、红薯“新三宝”产业规模化发展。全产业链培育蜜瓜产业,打造我省蜜瓜生产第一县。不断提升花生产业发展水平,聚力打造花生产业化集群。持续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延长产业链条。开展兰考花生、兰考红薯地理标志工程建设。加快花生、红薯产业强镇创建工作。
(3)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产业。以“三个一”工程(黄河滩内种植10万亩优质饲草、黄河滩外养殖10万头优质奶牛、投建一个中型规模乳制品厂)为核心,以创建国家奶牛现代产业园为抓手,大力推进奶业振兴,建设中原优质奶源基地。以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为重点,积极推进黄河滩区草业带建设,达到以草引畜、种养结合的目标,构建草畜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广“户繁、企育、龙头带动”模式,扩大肉羊产业规模,助力群众和村集体增收。
(4)优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牵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培育、引进大型粮油、食品加工等骨干企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商品化价值。加快畜禽产业集群化建设,依托正大、禾丰等龙头企业构建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全力拓展研学旅行产业。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为主线,以生态和乡村资源为补充,以研学旅行驱动全域旅游,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
(1)塑造研学旅行品牌。整合黄河湾风景区、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干部学院、文化交流中心、焦桐广场和梦里张庄等乡村旅游资源,完善研学旅行产业体系,创响兰考研学旅行品牌,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和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知名研学基地及旅游目的地。
(2)深化文创产品和演艺体验项目开发。推出焦裕禄主题红色舞台剧、大型黄河实景演出、民俗文化互动体验等具有本地特色及区域影响力的文旅演艺项目。
(3)加强区域文旅合作。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对接开封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全球知名的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全面融入郑汴洛沿黄国际旅游精品带、全国红色旅游体系、乡村振兴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3.深入拓展民族乐器产业。把“泡桐”内涵做深、外延做大、品牌做强,打造集民族乐器研发制造、展示展销、培训交流、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民族乐器产业集群。
(1)加强民族乐器创新研发及生产能力。成立研发中心,引进声学、力学、美学、结构学、材料学等方面的人才,推动与国内知名音乐院校及研究机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立质检中心,制定行业标准,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提升科技化、自动化生产能力。
(2)推动民乐研学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等合作,打造民乐实践教学基地和民乐创作基地。推动开展民乐博览会、民乐赛事、音乐节、实习培训等活动,提升“兰考民族乐器”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一批民族乐器制作大师、民乐人才,营造民乐文化氛围,更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四)建设高能级产业载体。
1.推进开发区提质增效。优化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升亩均效益,着力破解“项目等地”问题,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兰考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1)加快推动主导产业集聚。聚焦现代家居、节能环保等制造业主导产业,严格项目准入,高标准制定入区项目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等目标,落地一批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制定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横向、纵向协作配套,延伸发展配套产业,畅通产业循环,推动产业链配套本地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2)坚持绿色集约发展。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实施开发区增效行动,加快项目招商引资、企业技改升级、低效资产“腾笼换鸟”,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及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探索建立“按标做地、明标供地、履标用地、对标管地”的“标准地”出让制度。加快推进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3)提升开发区基础承载能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依托相邻城区因地制宜布局建设生产性服务业设施和生活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开发区宜居宜业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发展主业主责,因地制宜逐步精简或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交由县政府负责,形成职能边界清晰、互相协调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开发区公司化、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突出管委会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职能。坚持党管干部,实施“三化三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逐步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
2.加快商务中心区优化提升。
(1)大力提升商务中心区承载能力。推进商务中心区优化调整工作,盘活现有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承载能力;培育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吸引企业总部、运营中心入驻;引进金融、会展、法律、咨询、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在中心商务区集聚。
(2)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加强与数字龙头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3.建设特别合作区。抢抓“双循环”背景下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由“外”向“内”转移机遇,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交流对接,谋划建设高能级特别合作区。探索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建设上海、昆山等飞地经济园。
三、强化新型要素配置,催生强县富民发展新动能
加强创新、数字、服务等新型要素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构建创新化、数智化、服务化的产业新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创新资源与产业体系深入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产业竞争力跃升。
1.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1)纳入郑开科创走廊。挖掘兰考智能制造、现代家居、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创新潜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郑开科创走廊兰考功能区。聚焦创新链条后端领域,承接郑开科创走廊创新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项目,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2)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开发区和富士康科技园,积极引进智能制造上下游企业,促进智能制造集群化发展,协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结合兰考产业对科技创新的共性需求,联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2.加快创新主体培育。
(1)聚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以现代家居、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为重点,引进或培育创新龙头企业,支持其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任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遴选进入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开展帮扶和财政奖励,支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推动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落实扶持政策,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2)大力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优势领域建立特色化众创空间,推动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小微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一站式的综合服务。鼓励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与政府、社会力量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1)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将开发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主阵地。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由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牵头,组织实施一批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建设一批面向科技创新、中试熟化或为产业化服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2)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兰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拓展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功能,提供信息发布、公开挂牌、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