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石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动国家“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以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主题,努力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校园管理
日前,记者在新建灵石四中项目所在地看到,整个施工现场已经全部进行了围挡封闭,走进施工场地,旋挖机、25T吊车、挖掘机等大型机具来回穿梭作业。该项目投资1.5亿元,目前各项工程建设已全面开工,正在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优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项目施工方按照要求立刻开工建设。
据了解,除了新建灵石县四中外,灵石县还投资2.4亿元,新建灵石七中,目前部分楼座已完成主体封顶,计划于202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亿元,新建致诚学校,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投资1219万元,对2021年秋汛受损的学校校舍进行维修,目前已全部完工;投资1107万元,实施灵石一中校舍维修改造项目,目前正在紧张施工;投资4000万元,实施灵石二小学扩建工程,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投资950万元,实施灵石一中信息技术及教学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目前正在推动办理公开招标采购手续;投资445万元,实施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投资400万元,实施教育局城域网改造项目,目前正在推动办理公开招标采购手续。
持续推进中小学校优化布局,在2021年撤并1所中学、3所小学、5个教学点的基础上,2022年撤并2所小学。全县现有高中3所、中学19所、小学40所,设置基本合理,布局渐趋优化。同时,深化实施校长职级制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通过组织公开竞聘,选拔城区学校校长4名、农村初中学校校长2名。结合任职时间、任职年龄、任职经历、考核成绩等因素,重新调整任命了44名校长,为58名校(园)长颁发了聘书,持续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编制管理机制、“总量控制、上限管理”的岗位管理工作机制、“多方参与、科学全面”的教师评价机制。今年,省特岗教师招聘30人,县公开招聘教师133人(正在办理递补、体验等程序),进一步充实了全县师资力量,有力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强化政策落实优化教育水平
灵石县在做好教育资源优化的同时,全力推动国家“双减”政策落地落实,首先就是推进校内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提高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质量,制定了《关于落实教育五大管理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实施意见》,对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工作进行全面落实,推行实施“前置作业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学生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得到减轻,召开专题工作交流会,推动“双减”工作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经验推广。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灵石县扎实落实《晋中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指南》,结合各校实际,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出发点,以多元化课后服务课程设计和实施为载体,将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延伸和补充,建立课后服务课程开发、经费保障、安全防范机制,形成“一校一品”的工作格局;积极配合市局选派各学科各学段的优秀教师参与市局空中课堂的录制,并通过召开校长会、家长会等形式,引导家长按需求观看、个性化学习,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线上线下交互整合,学生学习方式得到变革重塑,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升。
制定了《灵石县“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明确民办教育管理职责分工完善日常监管制度的通知》,明确、细化了对民办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的重点监管内容、责任分工、报告(备案)制度、巡查督导制度及工作要求,印发了《关于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双减”政策落实督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暑期专项行动中下发办证告知书47个、整改通知书27个、停办告知书18个,按时间节点报送“双减”工作半月报7次、专项汇报5次、召开工作推进会9次。目前,全县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等多所校外及民办培训机构已经全部纳入部门管理。同时,要求民办学校重新修订学校章程,明确党组织领导、参与决策机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彻底做好“双减”相关工作。
强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内容
近年来,灵石县积极做好新高考改革,2022级高一年级已启动新高考改革,采取“3+1+2”的考试模式。暑期,灵石一中选择5个适合学校实际的新高考培训项目安排教师参加,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新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选科、走班、教师配备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高一新生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帮助学生进行合理选科,避免因盲目选科影响将来的发展,为适应新高考走班制要求,灵石一中实施了校舍维修工程,并对班级设置、宿舍安排进行了适当调整。
同时,进一步完善辅助课程,全县中小学统一定制了劳动教育教材,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渠道,各学校结合实际,主要开发了农耕劳动、卫生劳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研学实践5类劳动实践课程活动,使学生在多元劳动实践中获得体验、增长技能、提高素养,将劳动素养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劳动素养评价,有效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把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学习、个人劳动、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等作为评价内容,客观真实予以记录,形成学期标志性成果。(郑涛)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