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中网 > 抚顺县 > 正文

着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日期:2023/6/21 17:36:08 浏览:

朝阳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也是政治生态受到破坏的重灾区。两任县委书记、一任县长先后出了问题。我们牢牢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修复政治生态,为全县振兴发展和脱贫攻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一、夯实“学”的基础,统一思想行动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学、四大班子推动学、正反案例对照学,先后开展4次专题研讨。通过领导干部讲党课、组建事迹报告团、创作微党课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推动乡村、县直党员干部扎实学反复学跟进学,努力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过程,使全县党员干部深刻认清了政治生态恶化的严重危害,充分认识修复政治生态的重要性、紧迫性,梳理出选人用人风气不正、作风不实、政治生活不严肃等问题。

二、抓住关键问题,深入整改提高

匡正选人用人政治风气。在选人用人上彰显了“公”和“正”,特别是干部考核突出实绩,强化政治素质,形成了客观准确评价干部、严格严肃管理干部、公正使用干部的良好导向。去年以来,我们提拔和重用了139名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维护稳定一线实干、担当、奉献的干部,同时果断对13名忽忽悠悠、庸懒散拖的干部进行调整,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注重保护干部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干部知难而进、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对那些不思进取、不敢担当、懒政怠政的领导干部坚决说“不”。重点整治好大喜功、假数字、面子工程等现实问题,严厉整治为官不为、乱作为、不落实、不执行的恶风恶习。

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2016年,县里安排了“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肃清拉票贿选案影响等6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揭短亮丑,红脸出汗,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刻骨铭心的思想洗礼、党性锻炼和法纪教育,时刻紧绷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

三、以党建为统领,推动脱贫攻坚

县委针对朝阳县三个产业三条短板的发展实际,接长产业短板,培育经济增长点,打造产业集群。2017年全县共实施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116.4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栽经济树、铺经济路、搭经济桥.

朝阳县是辽宁省贫困县之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752人,占全县总人口5.8%。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修复政治生态的实践检验,推出了“重点产业扶贫作主导,特色产业扶贫作补充,健康教育扶贫作救急,民政低保扶贫作兜底,行业扶贫作助力”相叠加的扶贫模式,打出了“温氏养猪、光伏发电、土地股份合作社”扶贫组合拳,实现了“精准、可靠、托底、持续”的脱贫效果。

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新民市政协副主席、周坨子镇党委第一书记徐占海

一、抓好“两学一做”,推动全镇党的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要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周坨子镇党委坚持以“两学一做”为抓手,动脑筋、想办法,把“两学一做”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把党建工作一项一项抓实。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镇党委紧紧抓住“学、改、做”三个重点环节,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和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在“学”上,我们实行送学上门、编排“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小节目,组织群众小剧团到田间地头演出;建立了“老徐说事”QQ群和“魅力周坨子”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学习内容;在“改”上,为镇党委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及每名党员建立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通过整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在“做”上,实施党员“创富带富”工程,叫响我是共产党员,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先锋队。

二、勇于担当作为,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镇党委始终以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注重发挥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生产为基础、农副产品深加工为动力、乡村观光旅游为依托的新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链条,群众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结合周坨子镇实际,我们实施了“321”工程,即用3年时间发展暖棚2000公顷、寒富苹果和葡萄1333公顷、冷棚667公顷,掀起了一场引领群众发家致富的“白色”革命。现如今,周坨子镇正在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围绕设施农业、寒富苹果、裸地菜、种植养殖等产业,建成5个产业示范基地和党群共富小区,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了农民致富链条。

三、牢记为民情怀,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镇党委始终坚持服务终端前移,开展“幸福周坨子共同缔造”活动,从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入手,让群众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们成立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发放干群连心卡,每名党员包扶2至3名困难群众,为每家每户建立家庭档案,全天候为群众服务。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证明,只要干部对群众动真情,群众就会对党有感情。镇村干部离老百姓最近,群众就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作风看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年,我带贫困户去看病检查、为五保户养老送终、拿钱给需要的村民救急等,已经做了无数次。当我为群众解决一个个难题后,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共产党好、政府好、党的干部好!这些发自内心的夸奖,是对党员干部最高的赞誉、最高的奖赏!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和群众心贴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情融在一起,与群众一起干、一起苦、一起过,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在与群众共同奋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组织的关怀和培养给我无穷力量

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党总支书记王桂兰

这么多年来,是党组织慈母般的关怀,是各级领导亲人般的关爱,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使我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女青年成长为全国创先争优共产党员、全国劳模、辽宁省人民好干部,我的事迹还被拍成了电影《为了这片土地》。此时此刻,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汇报一下我的工作和心路历程。

我1975年参加工作,同年光荣入党。1995年6月,村上召开党员大会,一致推选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有些村民对我能不能胜任持怀疑态度:这么个乱摊子,男的都整不了,一个女的能行吗?因为当时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四多”村(打架斗殴多、小偷小摸多、男光棍多、上访告状多),另外村集体还有37万元外债。面对质疑,我在全村党员大会上作出承诺:绝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彻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为了这份承诺,我坚守奋斗了20多年。

带领村民致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村属丘陵地带,一不靠山二不邻水,地上无林地下无矿,靠什么发展?通过走访老党员和致富能手,我们找到了一条组织村民外出生豆芽的致富路子,接着我们又培训了家政服务、美容美发、农机修理等专业,后来,我们又发展了高效农业。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近200户在城里买了楼房,40多户在村里住上了楼房,270多户买了汽车。

群众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为了使外出人员安心闯市场,我组织在家的党员和群众组建助学、助老、助耕和治安服务队,建立了正二村党员“两学一做”微信群,实现了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建立了正二村村民之家微信群,实行网格化管理。这些举措,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全村上下政通人和、社会稳定,连续21年无重大刑事犯罪、无重大安全事故、无上访案件、无党员违纪。

1998年秋天,我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十几年来,我的病情复发了4次。随之而来的厄运接二连三,我的母亲和婆婆相继离世;2007年,年仅52岁的丈夫患癌症又永远离开了我,当时我的两个女儿,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失去亲人的打击、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艰难,几乎打垮了我,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到啥时候,也不知道还会发生啥事情。是各级组织和领导伸出了温暖的手,使我走出了困境、重振了信心,使我坚定了为党为群众奉献的信心和决心,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我知道我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亮起红灯,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信仰信念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无论多苦多难,我都将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为民解忧,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今,正二村的党组织有了权威,干部有了精气神儿,群众也过上了好日子,已经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力量,呈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我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拼命干,干更多的好事、更多的实事,干出一名党员的价值和意义。

坚持“村社合一”党群同走致富路

昌图县平安堡镇十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春利

十里村位于昌图县平安堡镇西部,有11个村民组,680户2680口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9名。近年来,十里村依托胡萝卜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一条“村社合一”破解难题、党群共同致富之路。

十多年前,十里村是全乡最穷最乱的村,村集体负债几十万元。面对困境,十里村群众到镇党委请愿,一不要钱,二不要地,就要马春利回十里村当书记。面对乡亲们的重托,当时我就想,既然乡亲们这么信任我,作为村书记,必须带领村班子干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条好的发展路子,让群众富起来;第二件事,就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里强起来;第三件事,就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群众聚起来。

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子,是困扰我和班子成员的一大难题。通过反复论证,我们立足村里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村民有庭院种植蔬菜的传统,确定了发展以胡萝卜为主的蔬菜产业路子。目前,全村胡萝卜大棚年纯收入52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年均收入达到2.3万元。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销一体化,我们村党支部带领胡萝卜种植户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建起了600多个胡萝卜储窖、60座冷库,掌握了胡萝卜销售的主动权,销路也从周边城市延伸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并出口俄罗斯、韩国等地。

一人富不算富,集体富才是真的富。为此,我们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村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整合了零散土地、闲散资金、剩余劳动力、蔬菜销量等资源,成立了十里乡情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2016年我们村作为省级重点扶持试点村,获得了上级200万元扶持资金,我们全部投入合作社生产运营,新建100座高标准钢筋骨架蔬菜大棚,村集体每年从合作社分红50万元以上,加上每年发包的机动地和五荒地的收入,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5万元。

村里有了钱,就有了为民服务的能力。我们投资30万元修建了占地3400平方米的村民休闲文化广场,栽植防风林8000延长米,修建排洪沟8000延长米,还争取上级资金1600万元修路、办电。短短几年,破乱的十里村就变成了“风能防、旱能浇、涝能排、路能行、产能销”的美丽乡村。

靠好路子让百姓发家致富,靠合作社让集体经济壮大。在这个过程当中,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通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把老百姓凝聚起来,党组织成了群众致富的核心,党员干部成了群众的主心骨,在十里村老百姓都愿意听党话、跟党走。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小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义县县委书记张智明

义县位于辽宁省锦州市西部,人口45万,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多年来,贫瘠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滞后,使义县一直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到2015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67万,贫困村151个。我们紧紧扭住抓党建促脱贫这个“牛鼻子”,突出党建引领带动作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