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坚持国土绿化美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城镇绿化、村庄绿化、田园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岸线绿化。加强天然林和防护林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重要水源地等重点区域森林保护养护力度。全面实施天然林禁伐、公益林商业性采伐,积极探索提高限伐商品林生态补偿标准。深入开展灾毁林、退化林、临时占用林等林地恢复。实施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湿地修复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森林城市。加大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销售、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做到应保尽保。大力防治薇甘菊、菟丝子、紫茎泽兰、白蚂蚁、红蚂蚁等有害生物,加强外来物种管控。推行森林湖库河流休养生息,加强草场保护。推行林长制,建设智慧林草。
47.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地方性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善森林生态、水生态保护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推进减量化、资源化。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收购环节区域准入制。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实现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资源环境考核指标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十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各族群众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48.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传统美德。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导文明旅游。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49.建设民族文化强州。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持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思想根基,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边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开发利用,加强文物古迹、历史遗存收集整理和研究利用,塑造边疆文脉。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文化艺术精品、国门文化、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文化云”等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州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发展健康健身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体育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丰富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发展红色旅游、边境旅游、乡村旅游。加强文化体育交流合作,打造国际文化体育交流基地,讲好中国故事、云南故事、德宏故事。
十五、提高边疆社会治理水平
牢固树立治国必治边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深入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行州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德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长治久安。
50.加强和创新边疆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落实平安德宏建设工作机制,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州县乡(街道、农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网格员等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全周期管理,建设全州统一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州县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
51.筑牢边疆安全屏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推进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智慧瑞丽”试点,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与应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走私、诈骗、偷越边境、越境赌博等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打掉背后的黑恶势力和“保护伞”。加强外籍人员管理服务和县乡村三级服务中心立体化建设,保持打击“三非人员”高压态势。持续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确保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加快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十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教育强州、健康德宏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城乡劳动人口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和退役军人安置,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强化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建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全面加强和规范外籍人员入境务工管理,促进本土居民就近就地就业。
53.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维护失业人员和工伤人员基本权益。加快完善城乡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重大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协同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银发经济、老年体育,办好老年大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5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文明素养、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优化城乡学校布局,重点加强县城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高中阶段学校、职业中专、特殊教育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建设,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持续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本上线率。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办好党校(行政学院),推动德宏师专、德宏职业学院提质升本,建成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建设南亚东南亚人才培训中心、国际华文教育培训中心、研学实践教育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提高教育开放水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55.全面推进健康德宏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国民健康促进,深入实施健康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