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中网 > 和平县 > 正文

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何国森)

2023/8/4 3:07:16 点击:
机关对口支援重点老区苏区政策、深河对口帮扶协作机制,落实市领导定点联系县区和联镇包片工作机制,推动县镇扩权赋能、敢闯敢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产业兴城、强县富民、县城带动,推动各县差异化发展,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大力推动产业兴县,支持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因地制宜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大力推动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等种粮大县重点发展壮大丝苗米产业,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重点发展油茶产业,东源板栗、紫金茶叶、连平花生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支持各县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产业,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各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完善县城、镇、产业园区之间的交通设施,支持东源县与市区无缝对接,和平县加快县城供水工程改造等项目建设,龙川县加快建设幸福新城片区,紫金县加快建设城南新区,连平县加快体育服务中心、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加快建设。大力推动各县城有序提升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发展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提高县域商业发展水平,增强综合承载力,承接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生产生活,带动就地就近城镇化。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作用。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推动各乡镇加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贸市场提质升级,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把乡镇打造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大力发展专业镇,继续推进268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供销社联农扩面五项工程,加快完善冷链物流、农产品仓储保鲜等基础设施,推动电商物流服务联通,促进农产品出乡进城,激发乡镇消费活力。加快建设小公园、小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改善提升旧民居、旧街巷,统筹绿道、碧道等建设,提升特色化品质化水平,建设美丽圩镇,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积极发展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各县发展区位优势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打造县域副中心,增强对周边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支撑力。支持各县分类发展创新创意、山水风光、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类特色镇,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推动灯塔盆地、东源县船塘镇、紫金县蓝塘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广点状供地工作做法,大力发展油茶、丝苗米、茶叶、南药等优势特色富农兴村产业,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村更宜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2个,建设行政村单改双等农村公路579公里,改造危桥59座;持续推进农村破旧泥砖房清拆扫尾攻坚,开展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整治等工作,改造25%以上存量问题厕所,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全域实施“五美”专项行动,确保每个县区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50%以上美丽乡村风貌带或美丽乡村精品带初见成效;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塑造客家特色乡村风貌,让农村更宜居。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阵地作用,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方法,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让农村更和美。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五)以扩需挖潜为支点,更有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投资、消费作用,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释放发展潜力。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晟源永磁、岑田抽水蓄能电站等19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32亿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64.5亿元,加快62个专项债券项目建设,推动有效投资稳步增长。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丰富民间资本投资场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持续实施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推行“承诺制”及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标准化指引。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库,围绕“五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下大力气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接续有序、滚动发展的重点项目工作局面。

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推动大宗商品消费,谋划开展汽车、石油、家电促销活动,继续举办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打造惠民消费月、悦购悦有等消费品牌,培育消费新模式。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推动“汽车下乡”“家电下乡”,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发展直播带货,拓宽农特产品销路。开展商贸企业上限入库培育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活力、增长潜力和竞争实力的商贸企业,推动商贸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坚基商圈、新港镇碉楼社区美食街等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作用,推动消费载体提质升级。支持住房改善消费,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推动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加快剥离“两非”,有效清退“两资”,鼓励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信用等级,提升国企投融资能力。大力盘活国有土地等闲置资源,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支持国有企业依法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及重大基础设施、工业厂房等领域建设,推动国有资本向民生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做大做强核心业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完善投资监管工作机制,健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党政领导挂钩联系、服务企业联席会议、与企业家定期座谈以及企业建议“直通车”等制度,探索市县联动包干、分级分类办理、挂点服务干部考评等机制,完善企业专席制度,高效服务企业发展壮大。落实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补助资金政策、市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等,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完善政银企沟通协调机制,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健全企业用工问题监测预警和及时响应机制,引导外出劳务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努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六)以城市提质为切入,更有力提升中心城区宜居宜业水平。坚持以人为核心,科学建设、增强功能、提升品位,推动城市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优化城市规划。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快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古竹片区、埔前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覆盖率100%。大力推进老城区内涵式发展,推动钓鱼台片区与水经济产业园产城融合发展,统筹东源县城与市区北部联动发展,推动江东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秩序和规律,注重在城市建设中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

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华达街、雅居乐、江源小学、中山大道等4座人行天桥,推动学府大桥动工建设,加快源城区城市提质工程、江东新区紫金桥北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推动智能化停车场、新能源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推进市区中心城区备用水源项目、市区新水厂建设,新改建市区供水管网32.5公里。推进益民街升级改造和新江市场、穗香街排水改造,开展30个老旧小区改造。积极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改造提升一批公园广场,加大重点部位补绿植绿护绿力度。构建城市慢行系统。

提高治理水平。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推动城市运管服务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优化交通信号灯管理,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智能化水平。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新时代河源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工程,持续深化“创文十大专项整治”“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强化交通秩序、市容环境整治,健全门前三包等管理机制,规范街道门牌设置,丰富和提升城市文明内涵。提升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提高居民分类意识,逐步完善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

(七)以科教兴市为支撑,更有力积蓄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强教育供给,推进科技创新,强化人才引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强化教育支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推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4500个,巩固提升“5080”攻坚成果。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725个,创建2个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改扩建普通高中2所、新增学位1100个,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新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2所、新增学位276个。加快市艺术高级中学建设,启动市职业技术学校迁建新校区建设,推动河源理工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建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推进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河源技师学院提质扩容。启动市启正学校永久校区建设,健全预防未成年犯罪支持体系。夯实“双减”工作成效。持续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面推进“新强师工程”,开展公办中小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提质强校行动,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育措施。建立健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R&D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加快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等涉农科创平台建设,推动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加速器为重点推进省级以上高新区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健全市级融资平台服务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修订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发挥市中小学科普教育馆等平台作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强化人才支撑。扎实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深入实施“五项人才引育若干措施”“雁归源”“候鸟汇河”等人才行动,落实招才引智政策,大力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新增就业创业“归雁”人才5000人以上。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育人才主阵地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培养”模式,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000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8000人次。强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减负赋能行动,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促进人才交流合作。推动青年发展。加快“两个集聚地”人才驿站等设施建设,推出“河源英才卡”,打造宜居宜业人才生态。

(八)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更有力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持续落实“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机制,完善全链条闭环落实机制,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优先保障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持续做好稳岗保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落实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推动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落实收入分配改革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顺庆区教研室、南充高中伍应海名师工作室、西华师大附中物理组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宁夏固原五中帮扶项目体现连江力量
珠海市艺术高中校长杜志刚:见证珠海教育长足发展
最新图文
宁夏固原五中帮扶项目体现连江力量
珠海市艺术高中校长杜志刚:见证珠海教育长足发展
安徽援疆教师李洋:一年援疆情系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