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进特殊类型地区振兴,我县迎来政策红利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民生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相对贫困地区等八大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旺苍涉及川陕革命老区、相对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区、独立工矿区和采煤沉陷区五类特殊类型地区,国家、省、市推进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相关部署的实施,将有利于我县抢抓难得的政策机遇,用好政策红利,建设红色文化强县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我县产业转型发展步入攻坚期。“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县人民砥砺前行,奋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大工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1+4”产业新体系和“一区四园”产业发展载体新格局,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县。推进“大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大农业“1+3”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黄茶产业强县。推进“大文旅”结构调整,优化“一核三带四走廊”文旅产业布局,全域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擦亮“红城、绿谷、茶乡、古道”四张名片,加快建设红色文化强县和生态康养强县。现阶段,我县长期以来“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已改变,呈现出多元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十四五”期间,我县产业发展将迎来开花结果和全面收获期。
——交通基础设施迎来大变革,我县发展迈进加速期。“十三五”时期,我县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尤其对外交通大动脉短板突出,以一条高速公路、一条货运铁路为核心的对外主干交通,难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支撑,成为制约我县实现突破、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十四五”时期,广巴铁路扩能改造、G5京昆高速复线、G5012恩广高速旺苍互通、南(江)盐(亭)高速等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将陆续启动,G542线、S411线、S302线、S303线等关键路段改造升级以及青川经朝天、旺苍至南江快速公路建设等国省干道工程加快推进,“六横四纵两环线”交通体系逐渐成型,将极大改善我县交通区位条件,强力助推全县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
“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面临的挑战。在充分认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我县经济基础较差、起步较晚、发展障碍较多,经济发展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与省内其他县(市、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可持续发展后劲尚待加强,经济转型发展仍面临着较大压力,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全实现,现代服务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红色、绿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在不断挖掘培育中。文旅产业缺少高端创意产品,产业链条较短,上下游综合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循环不畅,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
——对外交互联通度低。大通道建设落后,对外联系不足,与成都、重庆、西安等国家中心城市联系面临通道少、不快速、运输能力弱等困难。国省干线大动脉等级亟需提高,存在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低、线形不顺、通行能力欠缺等问题。农村公路网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较低,全县路网呈现中部密集、南北两侧稀疏的羽状格局,路网畅通保障能力偏低,支撑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强。虽然“十四五”时期将启动的广巴达城际铁路、G5京昆高速复线等骨干交通工程会极大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但因建设周期长,发挥真正作用还需时间。
——民生改善任务艰巨。我县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都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存在明显短板,教育教学质量还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仍需改善,文化氛围建设还需加强,城乡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仍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还有待加强。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家不断提高资源环境标准,强化资源消耗强度、产出效益等约束和国土空间管控,划定生态红线、城镇发展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土地、财力、人力、环境等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加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我县适宜发展的空间有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长江经济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将影响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县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生态、低碳发展道路。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县生产要素集聚和吸附能力较低,成都、重庆等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广元、巴中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产生的强大虹吸效应,使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各大城市流出,经济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我县地处广元、巴中主城区之间,周边各区更具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阆(中)苍(溪)南(部)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南江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县与周边地区围绕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打造投资新热点的难度较高。
综合判断,今后五年,我县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县人民必须凝心聚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迈向高质量。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刻领悟“四个全面”新内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旺苍新征程。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市委“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按照“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思路,围绕“3691”重点工作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统揽,着力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红色文化强县、生态康养强县、黄茶产业强县,奋力推动“红色旺苍、中国茶乡”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旺苍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改进党的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持续改进作风和反腐倡廉,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两山”理念不动摇,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真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持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以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施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创新和培育更多的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集群化、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转型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大工业、大农业、大文旅、大城镇”四大结构调整,着力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和“一城独支”的城镇格局,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富民强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交通、水利等重大民生工程,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发展过程、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强化区域合作平台建设,深化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依法治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不断夯实全县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
第三章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
综合考虑我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科学确立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确保发展速度快于、好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第一节发展定位
以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统揽,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红色文化强县、生态康养强县、黄茶产业强县,全力推动“红色旺苍、中国茶乡”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新型工业强县。按照“突出项目、做强企业、壮大产业、提升园区”的发展思路,坚持在盘活存量中壮大规模,在扩大增量中优化结构,着力构建“1+4”产业新体系,“一区四园”产业新格局,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强县。优化提升产业体系。突破发展壮大建材家居产业,加快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形成“1+4”产业新体系。突出项目发展工业。围绕“1+4”产业新体系,狠抓项目包装、项目招引、项目推进,“十四五”期间,确保每年工业投资30亿元以上,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按照做大企业规模、优化企业结构、塑造企业品牌的要求,力争“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工业企业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按照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要求,做大做强省级经开区,加快形成建材家居产业园、食品饮料产业园、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一区四园”工业园区格局。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力争每年有3-5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红色文化强县。突出“红色旺苍、中国茶乡”核心品牌,全面彰显“红城”名片,打造中部红色旅游发展带,建设红色文化强县。打造红色文化载体。依托中国红军城和木门军事会议会址,加快推进中国红军城—木门景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保护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元段、川陕苏区红军文化公园建设,将中国红军城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做靓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提升中国红军城、木门景区4A级景区品质,加强景区服务管理、品牌营销等工作。狠抓中国红军城、木门景区业态培育,开发红军口粮、红色餐饮、红城纪念物等一批红色旅游产品,提升红军城“月光经济”、红色旅游文化节等品牌影响力。主动与成都、重庆、巴中、南充、广安等签订景区联盟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红岩—小平故里—朱德故居—中国红军城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红军精神培训学院为载体,积极承接成渝地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委托培训。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三线建设文化,推进建设红四方面军战史博物馆、中国印钞造币博物馆、国际钱币博物馆、红军精神研学培训基地等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