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资金管理。“交钥匙”工程原则上按100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助,补助面积不得超出设计图纸所限定的面积数,即1-2人48平米,3人以上60平米。
操作程序
1.个人申请。个人自愿向所在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2.集体评议。村委会接到农户的申请后,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议定是否属补助对象,并予以公示;
3.入户审核。乡(镇)政府接到村委会的申报材料后,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入户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由乡(镇)政府签署意见报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镇)政府审核结果要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4.审批和公示。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乡(镇)上报的材料后,进行复核,对符合补助对象条件的,予以审批,并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对住房危险程度作出的鉴定意见,核定补助方式及标准。审批结果要在村委会和村小组进行张榜公布。
5.竣工验收。主体工程竣工后,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会相关部门,对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六、健康扶贫政策
重点是财政补贴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项政策落实情况,特别是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贫困患者医疗救助和其他保障政策帮扶情况,不能出现因病愁吃愁穿;县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村医配备、常用药配置等情况;“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建设和落实情况。
一是医疗保障制度。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困人口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对特困人员参保缴费给予全额补贴、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给予定额补贴。
大病保险。贫困人口参与大病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50%;提高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并取消封顶线。
医疗救助。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医疗救助对象,分类分档细化农村贫困人口救助方案,确保年度救助限额内农村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有条件的地区,可在确保医疗救助资金运行平稳情况下,合理提高年度救助限额。在此基础上,对个人及家庭自付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并适当拓展救助范围。
各地在现有医保制度之外自行开展的新的医疗保障扶贫措施探索,要在2020年底前转为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框架下进行。
二是实施分类救治。
大病集中救治行动。在已开展儿童先心病、儿童白血病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大病专项救治基础上,增加肺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急性心肌梗死
白内障、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等作为专项救治病种。加强专项救治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快落实“一站式”结算。
光明扶贫工程。对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核实核准的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到2020年,实现对建档立卡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全覆盖,并建立长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和医疗服务及保障水平,扩大救治的人群范围。
慢性病签约服务。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按照高危人群和普通慢病患者实施分类管理,提供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和中医干预等综合服务。
重病兜底机制。加大城乡医疗救助的投入,2018年起中央财政连续三年通过医疗救助资金渠道安排补助资金,用于提高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
三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
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将贫困地区未达标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国家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支持范围,确保每个县(市、区)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重点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条件。全面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争取到2020年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深入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帮扶人员连续蹲点帮扶时间不少于6个月。
地方病防治。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行动,做好结核病、包虫病防治工作,牵挂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开展现症地方病病人分类救治,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
妇幼健康。实施贫困地区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项目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县级出台健康扶贫政策
1.县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180元/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从中划拨45元/人参加大病保险)。
2.县政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未建档立卡的低保、五保对象按150元/人购买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
3.县政府为六类重点人群(为户籍地在本市的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结核病患者、孕产妇)免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
5.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健康扶贫托底基金“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和慢性病门诊费报销比例90%以上,贫困患者只需负担10%以内的自付医疗费用。
七、教育扶贫政策
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控辍保学情况,特别是解决边远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特殊困难情况,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贫困家庭身体正常、应该上学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不能因贫失学辍学。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扶持措施落实情况。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落实,贫困地区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等情况。
一是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加大贫困地区教师特岗计划实施力度,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和对口帮扶工作,国培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支持贫困地区。鼓励通过公益捐赠等方式,设立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乡村教师。
二是教育资助体系。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落实好义务教育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支持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在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基础上,各地给予必要的住宿费、交通费等补助,帮助这些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就业,逐步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补助政策的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给子家庭扶贫助学补助学生在校期间,其家庭每年均可申请补助资金。各地根据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中央到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确定补助标准,可按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
三是控辍保学。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在辍学高发区“一县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
县级出台教育扶贫政策
1.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资助,标准每人每年1500元;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生按每生每年1000元进行补助,初中生按每生每年1250元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普通高中,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按每人5000元标准发放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为考取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学生每年可以贷8000元,在读研究生可以贷12000元每年,在读期间由国家贴息。
2.县级教育资助政策。对当年秋季录取在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新生和在读本科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对当年秋季录取在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大学新生和在读专科生,在享受“雨露计划”资助的基础上,再按本科大学生的标准予以补齐。县委、县政府从2017年春季开始免除公办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学费。
八、生态扶贫政策
一是落实贫困地区生态治理措施,改善贫困村和建档立卡户生产生活条件情况;二是因地制宜组织实施生态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情况;三是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保护奖励政策落实情况。
县级出台生态扶贫政策
1.聘请286名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难问题(每名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万元);
2.加大造林力度,落实造林补贴,重点向贫困户倾斜;
3.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优先安排贫困户实施低效林改造,切实提高贫困户务工和经营收入;
4.实施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
5.加大抚育力度,优先安排贫困户山场列入抚育实施范围,增加贫困群众劳务、经营收入,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加快林木生长,增强抗灾能力,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德的整体功能。
6.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补助,补助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补偿主体。
九、金融扶贫政策
一是因地制宜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情况,重点核查不符合条件贫困户放贷情况。
二是扶贫小额信贷利率、贴息等政策要求落实情况,是否严格执行基准利率放贷要求,财政贴息是否及时到位。
三是扶贫小额信贷贷款用途合规情况,包括纠正户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