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12-20
通河县“人在城中,城在景中”,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松花江公路大桥。
稻米丰收忙。
稻米收获“龙江第一镰”。
黑龙江日报12月20日讯松花江中游北岸的通河县,享有中国原生态稻米之乡、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美誉。进入新时代,这片5678平方公里的寒地黑土、资源沃土、创业热土、安居乐土,秉承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现代农业基地,低碳工业园区,山水旅游胜地,幸福宜居家园”的宏伟蓝图正在通河大地上绘就。
新时新气象,新局谱新篇。在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通河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步,谱写了现代化美好通河建设新篇章。
2021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
叫响生态有机品牌农林产业硕果累累
稻香阵阵,磨米厂里机声隆隆。位于通河县乌鸦泡镇的“龙江第一镰”自9月收割后就开始磨新米了。第一批稻谷经过自然晾晒,磨成油汪汪的新米,源源不断输送到市民餐桌。社员们正忙着将新米封箱、装车,一车车运出村,按照订单逐一派送。一年的辛苦换来沉甸甸的收获,农户们笑逐颜开。
“今年这粮食嘎嘎干,自然晾晒比烘干塔强,米粒完整。”柞树岗水稻联合社理事长付鹏飞抓起一把新米喜悦道,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11万亩水稻,抢占市场就是抢效益,我们的有机大米一斤能卖上20多元,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乡亲们的收益。
今年,通河县全力克服春旱、夏涝、秋寒打击,再夺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18.6亿斤,粮食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
优化了水稻种植结构,大力推广“鸭稻”“虾稻”“蟹稻”“鱼稻”和可降解覆膜稻等有机种植模式,推进全域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成立了通河大米产业协会,组建哈尔滨食品协会通河分会,联合拓展外部市场。与慧眼食珍公司合作建设大米溯源系统,并策划品牌设计和运营推广,成功获批国家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通河大米2021年品牌价值达到109.5亿元,较2019年增加22亿元,“通河大米”的生态有机名头越来越响。
大力发展大榛子产业,精选适宜地块,推进大榛子种植新增面积1.2万亩。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榛农管理技能,确保成活率。组织大榛子企业、种植合作社参加大型农林产品展销会,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充分利用大榛子林下空间推广大榛子菌菇兼种,食用菌栽培量突破8000万袋。依托县内中药加工龙头企业,种植各类中药材6.2万亩,新开发了“蒲公英速溶粉”“满山红精油”等系列高附加值商品。
招商引资全新突破项目建设蹄疾步稳
年终岁尾,通河县人民翘首以盼的重点工程、省百大项目二甲沟水库经过4年多的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即将竣工建成。这座水库横亘于松花江一级支流富拉浑河中游,将为通河县西部40万亩水稻提供优质灌溉水源,受益稻田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通河大米”由增量向提质转变,通河县160万亩水稻田已基本实现绿色有机模式种植。然而,由于通河县没有中型以上水库,缺少控制性水利工程,灌溉成了制约通河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由通河县独自投资、承担建设的二甲沟水库重大基建项目在2017年6月开工建设,2019年列入省百大工程。作为跨流域引水蓄水工程,水库总库容7016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7亿多元。二甲沟水库工程建成投用后,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用水状态,保障建立绿色食品基地、发展生态农业,还对恢复和改善地下水资源及水环境,实现湿地、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减轻洪涝灾害等意义重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通河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挖掘比较优势,明确绿色食品、康养旅游、生物制药、循环经济招商主攻方向,制定产业招商全景图,全力以赴招好商、招大商、上项目。年初以来成立6个招商专班,精准定位产业招商重点突破领域、重点招商区域及重点招商企业,实施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创新招商模式,赴重点地区招商7次、28天,有效促进了招商项目对接洽谈和签约落地。
今年,全县新签约中林集团自然生态资源开发项目、十月稻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米生产加工项目、中央储备粮通河直属库有限公司粮食仓储项目、龙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等8个项目,投资额近20亿元。同时,近期还有拟签约项目5个,重点在谈项目9个。
通河县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努力打造最佳的投资环境。开通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落地产业项目全程领办、代办制、“一窗式”审批服务;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深入实施“一企一策”工作机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切实保障“拿地即开工”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复工项目32个。推进市重点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5.0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
构筑幸福宜居家园提升群众幸福感
通河依山傍水,美丽的沿江风景带,连片的欧式风格楼宇,四大主题公园,书法艺术长廊,滨江航母亲水平台,彰显浓郁文化底蕴。全国试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际雕塑大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大赛,更赋予滨江小城现代气息。
通河县倾力构筑幸福宜居家园,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感。推进森林城市、亲水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加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美丽城乡提档升级。
通河文明新风蔚然,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建设顺利通过验收,通河镇桦树村、建设村分别荣获“全国乡风文明优秀典型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风文明建设现场会、全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通河县召开,乡风文明逐步深入人心。
通河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引领,大力开展违建拆除和城乡卫生清洁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和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高。
积极推进城区道路改造,铺设黑色路面33.2万平方米,铧子山大街北段二期道路建成通车;岔林河大街、政通大街等给排水工程、城区内河排水护岸改造工程陆续完工,有效解决城区内涝。成立国有物业公司,全面接管老旧弃管小区。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136条59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率、列养率100%,荣获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改造行政村20个,“三通三有”基本公共设施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兵县”,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力推进民生事业百姓福祉不断提升
投资864万元,改造老旧小区12个,惠及居民600户;开展供热管网改造,更换供热管网3.67万米,解决了17个小区多年来供热管网漏水的供热安全隐患,惠及4000多户居民稳定用热;推进二次供水改造和市政管网改造项目,投资6380万元的二次加压泵站改造工程现已开工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完成破损道路修复、体育场改造、全民健身步道、净水厂更换锰砂滤料等民生项目建设。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民生实事的实施,使通河县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优先发展教育。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认定,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获评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投入近2亿元的新一中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投入1300万元的幼教中心第二分园工程楼体封顶,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全部竣工;职教中心现已完成农学温室基地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达到5个,达到省级示范职业高中水平。全县3-5周岁幼儿毛入园率87.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5%。2021年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72%,进一步推动高中教育普及。推进落实“双减”工程,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全县共24所学校14894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兜牢民生保障。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3443万元、城乡特困金705.41万元;开展临时救助942人次,发放救助金128.3万元。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兜底保障工作,全县脱贫人口纳入民政救助范围1884人,救助占比达80.2%。建立三级监管网格,随时对脱贫人口、低收入家庭动态监管,确保兜底保障更牢更实。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五项基本保险实现提标扩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县域内“一站式”结算,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基本医疗保险常住人口参保率达到95%以上;符合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参保率100%。
守卫绿水青山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通河县积极申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恒泰热电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组织开展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回头看”工作。积极推进通河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目前工程已完成总进度的85%。
坚决保卫黑土耕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深入实施农业“三减”工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农药废弃包装物实现统一集中处置。开展土壤环境污染现状排查和检测,目前全县无疑似污染地块。
合力打造山水旅游胜地。发展全季旅游,春赏杜鹃漫山,夏嗨避暑漂流,秋品五花山色,冬享狩猎滑雪。发展精品旅游,构织铧子山登山——岔林河漂流——二龙潭观光——清河原始森林探险精品线路,提升自驾、康养、避暑休闲等特色旅游层级。发展全域旅游,串联景区景点,积极开发研学游、红色游、康养游、休闲游、乡村游等模式,强化旅游产品供给和服务区功能建设,打造“山水田园秀、幸福宜居城”旅游品牌。
本版图片均由通河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