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风华正茂。2021年以来,沿河县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抓好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形成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聚焦建党百年凝心聚力担使命
百年征程、恢弘史诗,初心如磐、筑就百年基业,栉风沐雨书写百年辉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沿河自治县蹄疾步稳、乘风破浪,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凝聚新时代沿河高质量振兴发展的磅礴伟力。
理论武装持续深化。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县乡两级党校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集中培训22期,培训党员1.5万余人次,专题举办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5期,开展“党课开讲啦”4600多次、“领导干部上讲堂”357次,常态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学懂弄通做实。
系列活动激励奋进。扎实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题晚会等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为“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颁发纪念章904枚;开展“两优一先”推荐表彰工作,推荐省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33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8个;县级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149名、先进基层党组织50个;匹配169.6万元对2362名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因公殉职党员干部、老党员走访慰问,有效激励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党史学习入脑入心。以突出重点、列出清单,立足实际、分类推进为抓手,全县各级党组织举办读书班92期,利用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现场教学171次,组织开展“学习党史”主题党日活动2694次,“四史”“七进”活动700余场次,专题党课1778场次,警示教育231场次,“我为群众办实事”2816件次,全面推进107家单位和1055个基层党组织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走深走实。
坚持固本强基筑牢堡垒增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沿河自治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聚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紧扣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全面织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选优配强夯实队伍基础。以县乡村三级换届为抓手,以创建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为契机,选好班子,配强队伍,夯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推行村级换届“2235”“十二个统筹”工作法,如期完成446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的2169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开展“上任第一事”活动,开展“举办一次家庭会、召开一次春晖会、组织一次任前培训、开展一次遍访群众、办好一件民生实事”的“五个一”活动,全面提升能力素质,理顺村务工作。
巩固提升补齐短板弱项。紧盯规范建设,持续用力抓基层、固根本、强堡垒,对照达标创建标准,对全县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过筛子”,推行“党支部联系点制度”,9名县委常委领导分别挂钩联系到支部,27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27个城市社区党支部,示范带动483名党员领导干部指导推进联系点达标创建,按照“先进、一般、后进”实现986个党支部分类达标100%,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6个,推荐省级、市级“规范化示范党支部”34个,创建示范县级示范党支部100个。实现村(社区)干部待遇达到“345”标准,村级办公经费从2万元提高到3.5万元,村干部最低报酬达每月3450元,实行“一肩挑”月报酬可达4485元。
统筹谋划推动全面进步。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立115个网格党组织,深化网格化管理。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引领437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着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廉明型、先进型“五型”机关党支部,完成国企“党建入章”工作,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或校长负责制。组织乌江流域3个支部与1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联建。持续深化非公“三量”管理,实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达98.1%,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强化党建带团建,全力完成县乡村三级共青团基层组织换届工作。
抓引领促发展下硬功夫强队伍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2021年初以来,为打造一支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沿河自治县通过建立正向激励、培养锻炼、监督管理等机制链条,引领各类党员干部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党员干部人才智力支撑。
选育管用中锻造担当铁军。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从致富带头人、生产一线等人群中新发展党员562名,超额完成市级分配480名任务数。招录27名选调生到村工作,定向招聘137名事业人员、87名西部志愿者、30名“三支一扶”、91名公益性岗位大学生到村任职,依托县职校,对高中及以下学历的195名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储备1225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全面弥补了村级队伍力量薄弱短板。争取东莞长安组团选派33名专家人才来沿开展帮扶,帮助沿河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为沿河乡村振兴补齐人才短板。
创新机制中吸纳培育英才。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保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落实的良好势头,全面加强人才工作统筹。争取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单位选派12名农业类专家定期到沿河开展果树、烟草等产业技术指导,争取郑州果树研究所选派1名博士来沿挂职服务2年,省市级挂职专家22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91名。贵州省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室研究员、原沿河自治县挂职副县长贺红早集中攻关,成功研发“遇见李”果酒,为空心李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找到了出路。探索创建“十二大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组织37名专家人才蹲点指导12个坝区产业,切实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浓厚氛围。
监督管理中促党员干部成长。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的作风、纪律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累计对23个乡镇、95家部门(单位)开展政治巡查5轮次。紧扣“两个链条”,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县开展“两个责任”分级约谈2.4万余人次。紧盯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发送节日廉洁提醒短信,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充分发挥“12380、信访、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干部监督受理平台,让监督触角从“八小时内”延伸到“八小时外”,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围绕中心大局破解难题开新局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面对红色美丽试点村庄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创文创卫多线作战的艰巨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全县各级党组和党员干部不等不靠不懈怠,最大限度强化组织保障、筑牢基层堡垒、发挥党员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凝聚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组织各级党政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出台“县领导包乡走村入户制度”,明确28名县级领导、23名县直部门负责同志、207名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成员包保446个村(社区),实现闭环工作机制,强化跟踪管理,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序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重点村(社区)选派855名驻村干部,为乡村振兴集聚一批优秀干部队伍。持续推进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示范创建46个“六共”机制示范点,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有力推进。组建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组织、自然资源、文广、住建等22家部门为成员的项目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基层组织、史料挖掘、产业发展6个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的工作组;建立县级领导挂点、组织部门联系、县直部门结对、国有企业帮扶、乡镇党委负责的“五个一”包保机制。在点上组建由县级领导带队的项目指挥部、每个村1个驻村工作组、1支“红村小分队”,整合各类资金共计5540万元,全面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
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5万余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坚持“防”“控”并举,446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迅速变身“疫情防控先锋队”,以村(社区)、小区、路口为“网格”单元,通过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乡镇、乡镇党员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两委”干部包组、村民小组干部和党员包户的方式,深入开展健康码扫码、疫苗接种、疫情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为全县人民群众织起一张红色“防疫网”。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的一年,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始终始终绷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根弦,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以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振兴本领,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各领域工作整体提升。(杨泽荣、文学)
【1】【2】【3】【4】【5】【6】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居民参与家园焕新
“亲戚朋友来访,让他们输入您家门牌号,这个App就会弹出视频通话界面……”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舟社区省冶建小区门卫室,工作人员张艺正在给小区居民演示远程开门步骤。有了手机远程开门功能,访客来访方便多了。…
实现县域覆盖服务社会发展
全域旅游蓬勃兴起,脱贫产业提档升级,贵州省荔波县的快速发展向电力保障提出新的要求。2021年,贵州省提出要在2022年实现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惠及最后未实现覆盖的9个县。…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