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中网 > 长沙市 > 正文

长沙发文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水平严禁以任何方式违规争抢生源

日期:2023/9/2 17:54:43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3-06-12

到2025年,县中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县中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县中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县中办学品质显著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日前,长沙市教育局等十一部门印发《长沙市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严禁随意撤并县中

《计划》提出,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实施县中标准化工程。全力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学校中,综合考虑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因素,在长沙全市遴选并建设10所“品质县中”。支持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各高标准建好1所湖南省“徐特立高中”。

稳定县中优质生源。优化普通高中结构布局,合理调控民办普高办学规模,加大优质公办高中学位保障力度,严禁随意撤并县中。落实公办、民办高中同步招生政策,合理设置招生计划,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根据实际可设立县中特色项目,单列招生。规范招生行为,加强学籍管理,严禁以任何方式违规争抢生源。设立专项资助基金,对县中品学兼优生、贫困生给予奖补。

加强县中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普通高中编制标准,完善县中教师补充机制,落实《长沙市公办学校教职工备案制管理实施细则》,按照不低于县中教职工总数10%的比例核定附加员额,允许县中面向符合条件的编外合同制教师,通过考试考核择优招聘优秀编外合同制教师,实行备案制管理,备案制教师考核择优入编。

严禁向县中下达升学指标

《计划》提出,提升县中办学品质。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遴选15所城区优质普通高中结对帮扶薄弱县中,每年互派1名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经市教育局备案后,派到办学地点在乡镇的农村县中的干部,其工作期间可认定为农村工作经历。将《关于促进长沙教育特色发展的实施办法》(长教通〔2017〕15号)实施范围扩大到县中,支持培育一批体育、艺术、文化等特色高中。

推进县中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县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不断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智慧校园。

推进评价改革引领县中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严禁向县中下达升学指标或以高考升学率考核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严禁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实施“以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加强评价报告结果应用,遴选评价结果应用实验校15所,扭转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优化县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德育基地、社会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支持县中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促进五育并举。鼓励县中争取爱心企业、知名校友等社会支持,建立学校发展基金会。

链接

到2030年县级体校覆盖率达50%

本报综合日前,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改革县级体校办学模式实施方案》,提出分步实施县市区业余体校职能恢复工作,恢复和加强县级业余训练,实现“十四五”开展业余训练的县级体校覆盖率达到30%;到2030年,县级体校覆盖率达到50%。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阵地得到加强。

方案提出,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县级体校可因地制宜采取独立或依托普通中小学联办、共建等多种办学模式。

独立设置体校:完善体校以体育部门为主,体育、教育部门各负其责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部门负责体校日常管理和训练、竞赛工作。体育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对体校办学条件进行评估,制定招生培养方案。教育部门将体校学生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指导体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

“体校+学校”联办:体校依托一所普通中小学校联合办学,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管理。学校负责运动员文化教学、场地保障和教辅后勤等,体校负责选材、训练、参赛等工作。

“体校+传统校”共建:体校联合属地区域内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传统学校组成共建单位,开展相对应的体育训练,突出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打造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共建单位在场地、器材、教育教学、业余训练等方面共建共享、资源互补。体校学生义务教育由共建学校承担,体育项目专业训练、参赛由体校承担。

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体校转型发展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支持体校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合作办学。鼓励优质体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有机互补,充分实现体校教练、体育教师互派互聘,设施资源共享共用,联合名校办名队,共同打造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体校与联办、共建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分工责任、权利义务。体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学校体育和课后服务工作。合作学校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体育工作,常年开展相应体育运动项目,具备一定的场地设施、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基础条件。体校招收所设项目的优秀苗子可不受学区限制,根据招生办法面向属地区域内学校选拔。探索对口升学机制,体校之间或与属地区域内中小学组成对口升学单位,畅通体育特长生输送和培养机制,解决好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