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12-21
歌声嘹亮,舞步飞旋、哈达飘舞。不久前,在玉树州,朴素的藏民们载歌载舞,以欢快的“锅庄舞”庆祝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正式建成。
这所建在澜沧江畔的学校是青海省第一所四方共建、协议管理、整体委托、自主办学的新型现代化高级中学,也是北京市教委、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玉树州教育发展的“果实”,更是多方致力于打造高原民族地区现代化基础教育发展新模式的有力实践,“果实”的根扎在高原大地,伸向高原基础教育的各个领域。
合力共建“教育灯塔”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建在4000米的高原之上,学校占地面积125亩,建筑面积41096平方米,可容纳2000余名师生学习生活。
学校所在的地方是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班大村。澜沧江畔,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连快递都到不了,高质量的现代教育更是当地人难以企及的奢求。现在,一群人用了两年时间,就为当地的孩子树立起一座“教育灯塔”。
2018年11月提出设想,2019年1月制定初步方案,4月份便开工建设……打开学校的建设时间表,不禁感叹这变魔术般的对口支援速度。
“在脱贫攻坚的伟力下,‘教育灯塔’迅速照亮澜沧江两畔。”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说,历经短短两载,就从寥寥数人的筹建小组发展成如今拥有100多名教职员工、578名在校学生的大家庭。
“这是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史培军表示,学校的建成,将进一步优化玉树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和总体布局,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有助于深入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助推青海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各族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一片空白到现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教育教学稳步开展,这其中凝聚着省委省政府对农牧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坚强领导和高位推进。这速度来自于“教育援青”的力度,来自于各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来自于教育不等人、孩子不能耽误的师范情怀。
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值得守护
9月23日,风和日丽,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举办了开学典礼。整个囊谦县都热闹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家门口来了一所西宁的好学校。
578名学生来自玉树州各个县,他们的入学成绩并不高。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校长樊成岩说:“硬件设施这么好,中坚的师资力量全部来自师大附属的几所示范高中,可是填志愿来我们学校的孩子成绩并不算优秀。”这是对校长的考验,名校的光环黯然失色,照搬照套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
正当学校管理者苦恼之时,孩子和家长们的举动,让他们肃然起敬。“最远的县有500多公里,家长和孩子三四点赶路而来,来学校后,他们会在学校转一大圈,之后把随身带的哈达搭在大门上,一条、两条……不计其数的哈达挂满了学校的门头,这是我见过最美的学校大门。家长见到老师都会鞠躬问好,孩子亦然。这是他们对老师、学校最高的礼遇,最深的祝福。”樊成岩说。
“在这里,让我们兴奋和感动的是蓝天白云,更是这里朴实踏实的人。”支教的23名老师均来自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三所中学的骨干教师,他们在这里开始了教育新旅程。
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是所有老师都看在眼里的。在他们看来,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值得守护。
“孩子虽然基础薄弱,但是他们认真踏实,只要我们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我相信,这些孩子不会差的。”这是几名班主任老师共同的观点。
微课、直播、在线课堂、同步交互,现代化的智慧课堂也让高原学子受益。师资力量以“师大+本地”为主,教育教学以“平台+自主教研”为主,当地老师学习西宁老师的教学方法,西宁的老师敬佩当地老师的奉献精神,互相鼓励的正能量在校园穿行。
“我从来没觉得支教是多么辛苦悲壮的事情,我们的每天都是开心快乐的,每周休半天,所有老师没有一句怨言,来到这里就要做点儿事情。”和校长一样,所有的老师每天都是精力充沛,孩子们自信满满。
在牧民们心中播种教育信仰
杜先冬和李孟秋是这所实验学校的老师。他们是第一批申请来到牧区支教的一对夫妻。同时,他们家里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每天和孩子视频对话成了夫妻两人的“必修课”。如今,两岁孩子能咿呀地说爸爸妈妈在玉树教学。
“没觉得我们是抛家舍子,孩子也会为我们骄傲的。”采访中,不管是哪一位老师,他们脸上都透露着幸福的笑容。这幸福来自于孩子们的天真和淳朴,更来自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诠释。
“今年的期中考试,我所带的班比其他几个班平均成绩高出20分。说明我的教学方式是奏效的。”杜先冬介绍说:“我想带着我们年级组的其他年轻老师,一起探索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式。”
在杜先冬看来,只有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骨干,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为此,他以数学科目为探索,成立年级教研组,不断磨枪等待着两年后的高考一战。
“我坚信这些孩子学成归来,一定是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栋梁之材。这不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教师的职责所在吗?”樊成岩说,他们作为牧区基础教育的拓荒者,就是要在当地种下教育的信仰和希望。
来到这里,就要让孩子有所收获,就要留下些教育教学的理念在这里,融合当地实际,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基础教育之路,一代又一代的高原学子受益于此,成为他们一生中永不灭的灯塔。澜沧江畔,这里是最美的建筑,这里是千千万万牧民孩子的“灯塔”,指引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一次“教育援青”的新旅程,更是一次新的探索与实践。再次俯瞰这所美丽的学校,回想最初老师们来到这里时的信念:建一所具有康巴特色、现代气息、师大风范的示范高中。在蓝天白云的印证下,这样的信念正在蓬勃地生长。正如,所有老师心中暗下的决心:“两年后,我们高考战场上见!那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家长留下的礼遇,才能不辜负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
“青海师范大学将充分发挥64年师范教育的优势,把附属玉树实验学校全面纳入学校基础教育发展体系的总体布局中,全盘谋划,统筹推进,持续强化对附属玉树实验学校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把学校管理好、发展好,以更高的责任感和更强的使命感,为奋力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积极贡献师大力量。”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毛学荣介绍。
玉树发布综合@中国教育报整理
审核丨李万成
编辑丨尼玛旦周
原标题:《【玉树教育】囊谦:“教育灯塔”照亮澜沧江畔》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