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4-19
成人礼——感恩父母
亲子活动——做蛋糕
戏曲进校园——变脸表演
消防演练
涪水之滨,巴王之陵,奇山秀水孕育出了重庆市涪陵第十八中学校这一梦想的殿堂。涪陵十八中成立于2005年,前身为涪陵师范学校、长江师范学院C区,是一所年轻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区教育主管部门直属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3亩,现有教职工214名,教学班54个,初、高中在校学生3762人,中高级职称134人,各级骨干教师80人。2010年2月,学校被命名为“涪陵区重点中学”。
面对广大民众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涪陵十八中人自我考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子?我们以怎样的教师去培养理想的学子?我们要通过怎样的环境与载体塑造理想的学子与优秀的教师?”
经过广泛讨论和集思广益,形成基本共识。学校以“励志成就未来”为办学理念,以“团结拼搏、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创造奇迹”为学校精神,坚持“文化、艺体”双发展的办学模式,明确“办强高中,办精初中,跻身涪陵区重点高中前列,成为重庆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高中”的特色定位,最终实现“让走进的十八中人都自信,让走出的十八中人都成功”的办学愿景。
以改革促发展
提升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2014年,涪陵区教育部门把涪陵十八中纳入国家课程中心课程改革涪陵实验区10所课改学校,涪陵十八中是仅有的一所高中学校。国家课程中心专家到学校听取汇报,深入课堂听课,制定课改方案,为涪陵十八中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2015年春,涪陵十八中大力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当时各种教学法“乱花渐欲迷人眼”,十八中人没有盲目学习其中的一种,而是努力找到了自己“以学为先,以学为重;以学定教,教有选择;教学互动,学有反馈”的“庐山真面目”。学校与北京四中网校合作,引进名校资源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在学校开办了两个平板电脑实验班,实行小班化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北京四中网校派出多名专家、教师驻校为学校实验班教师进行培训并到班上进行指导,学校也多次安排教师到江苏、浙江、成都、重庆等地学习。全校教师耐下性子,反思、研讨、听课、再反思、再探讨、再听课,针对教学的一两个问题和环节认真打磨。比如,课堂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度、自学指导是否具体、合作探究如何深入、怎样提高课堂参与度、课堂作业如何分层完成等问题,通过学习、征文、磨课、专家指导等方式深入研讨、改进,广大师生在反复否定和不断构建中努力摸索。一段时间下来,教师的积极性有了、课改的意识强了、课堂的气氛活了、学生的成绩高了,高效课堂教学初具雏形。
学校坚持走课改之路,提出了“以课程改革促课堂改革、以综合素质评价促学生个性发展”的课改工作总思路,着力高中课程体系建设,在选修课程建设、高效课堂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一是为落实“文化、艺体”双发展战略,开设了富有“涪陵地方特色学生兴趣特长”的选修课;二是立足课堂,开展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通过“素质银行”开展对学生全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实施选课走班
促进个性成长
涪陵十八中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通过对国家必修课程以及校本选修课程等多元课程的整合,按照基础、拓展、研究、创新几个层次来构建课程体系,创建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一是开设“研究创新类课程”,该课程主要面向部分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兴趣和特长并在专业深造方面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突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在课程的开设上着力打造涪陵地域文化及学校特色课程。将“涪陵易理文化、巴枳文化、榨菜文化”“学生合唱团”作为校本课程重点打造,并形成特色研究。学校的“励志教育”作为各年级学生的必选课程,通过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及每天的德育课时间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励志教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二是开设“拓展类课程”,将课堂面向分层或分类形成的不同学生群体,教师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备课、教学、辅导,从而突出课程内容的延展性、综合性,强调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在班级设置上,实行选课走班制。在时间安排上,教务处统一排课,每天一节。经过几年的摸索,涪陵十八中制定并完善了“涪陵十八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涪陵十八中课程辅助活动实施方案”“涪陵十八中高中选修课课程设置方案”“涪陵十八中学生选课指导意见”等制度。
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全校课改工作。学校各处室做好相关职能分解工作的协调配合,学校年级组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由本学科任课教师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以及课程说明,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课程指导委员会及相关处室统筹负责学校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
在实施选课走班的过程中,涪陵十八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发展需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使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课堂效益
课堂是展现学校文化和实施课程体系的主阵地,课堂不仅是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更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经过几年的课堂改革实践,涪陵十八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
学校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坚持“个别学科及班级先行试点,由点到面,骨干带动,有效辐射,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课堂教学成为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更佳场所,学校以“学案教学”为依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组织教师积极编写高质量的学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讨新课程理念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了“3010”(30分钟精讲、10分钟精练)的新课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得以普遍提升,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在涪陵十八中结出丰硕的成果。学校区级科研课题“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于2019年12月顺利结题。
建设“素质银行”
增强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涪陵十八中创新打造“素质银行”动态管理平台,让学生在对照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积蓄”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充分彰显学校的教育工作智慧。
学校的“素质银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全新的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历。在纸质成长档案制作完成后,经过培训的学生利用自习课、周末等时间,将纸质成长档案袋上的相关信息录入电子版的成长档案袋。班主任随时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做好引导和评价,科任教师每期对学生评价不少于一次,同学互评每月不少于一次。
如今,在涪陵十八中,学生的考试试卷可扫描存入“银行”,学生的科技作品可拍照存入“银行”,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可录入“银行”。它不但能清楚地显示学生每次考试的作答情况,其个性特长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也一一呈现,全面展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历。每学期,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教师还要进行一次评价。他们都有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电子网络平台参与评价过程和获取评价结果。2020年8月,学校市级课题“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实施研究”顺利结题。
涪陵十八中通过打造“素质银行”,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每一步,成为成长的反思记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个性发展。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学生,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评价学生。让家校联系更加密切,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打造智慧教师
点亮教育明灯
都说医生的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本事在课堂上。智慧型教师理应富有教学的智慧,即知道如何智慧地对待教学、如何智慧地进行教学。深刻认识学生,深刻认识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巧妙取法,便是智慧。
然而,就教师个体而言,其智慧的形成往往带有个性化色彩,很难复制。就教师群体来看,如果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也会形成教师的群体智慧。涪陵十八中人认为,在学校中既要鼓励教师展示个性化的智慧又要重视教师团队中的群体智慧培育和成长。
学校为教师个人的探索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新课程中不断成长,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同时,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比如,学校以全区教学大比武为促进,积极组织校内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新秀和教学能手展示课、新教师汇报课、课堂改革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说讲评”赛课、微课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设计等教研活动。
制定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实施办法,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跨学科、跨年级、跨校区、跨区县听课,坚持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与浙江省长兴中学合作的平台,有计划分步骤地派出教师前去学习,邀请其骨干教师来校作讲座、上示范课、指导集体备课。搭建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是整个教研层级中的重要一环,扎根课堂、直面教学,它是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涪陵十八中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为此,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一是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二是以课例形式引导教师开展说课、评课活动,通过具体课例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