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中网 > 吴忠市 > 正文

吴忠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17日王学军)

日期:2023/7/9 10:12:26 浏览:

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吴忠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环境质量改善和能耗“双控”、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量级做大、能级做强、品级做优。

持续推动“六新”产业提质扩量。深入推进“四大改造”,实施通达煤化工液化天然气等70个重点工业项目,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规上企业20家。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实施工业园区低成本化改造项目5个以上,力促金积工业园区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僵尸”企业清退,盘活低效用地,提高园区“亩均效益”。

持续推动“六特”产业提档增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定在300万亩、105万吨以上。加快建设麻黄沟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等66个项目,稳定酿酒葡萄、枸杞、冷凉蔬菜种植面积,新增奶牛2万头、肉牛2万头、滩羊20万只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4%以上。做强做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10家,着力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擦亮“高端奶之乡”“滩羊之乡”品牌。

持续推动“六优”产业提速升级。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工程,改造提升牛家坊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适时举办“早茶文化节”等活动,推动餐饮、零售、汽车、家电和商品房等消费回暖回补。扶持壮大吴忠严选等电商平台,助力更多特色产品“走出去”。加快推进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吴忠段)建设,整合市域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把游客“流量”变为消费“增量”,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健康养老产业,新增服务业规上限上企业及大个体40家。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提效赋能。实施“四大创新工程”,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瞪羚”企业20家,力争R&D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深化东西部、校企地科技合作,新增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10家。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不断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突出大抓项目,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鲜明导向,抓建设、抓招商、抓储备,确保推进有力度、形象有进度、投资有强度。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巩固提升年”活动,继续实行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做实“准备之冬”、夯实“开工之春”、抓实“建设之夏”、打赢“决胜之秋”,加快实施青石峁千亿方级气田开发等314个产业项目、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197个基础设施项目、红寺堡区棚改安置区等71个社会民生项目,确保582个计划实施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485亿元以上。

注重提升招商成效。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诚信招商,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组成多个小分队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行业协会和招商大使联系,对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配套企业,落实“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力促永杰新材料铝深加工等210个项目落地、新大泽养殖碳汇基地等36个项目建成,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

认真谋划储备项目。聚焦政策导向、投资方向、资金流向,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领域争资金、引项目,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60亿元以上。跟进做好项目库动态调整、滚动发展,全年储备项目年度投资不少于700亿元。

三、突出“三农”工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加固底板、补齐短板,努力打造和美乡村、塞上乐园。

??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化拓展闽宁协作、万企兴万村、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进一步加大对盐同红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推动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

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增休闲农庄10家,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不断提高经营性收益。深化跨省区劳务协作,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次以上,切实增加工资性收入。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等资源资产,持续释放财产性收入潜力。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稳定巩固转移性收入。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50公里,改建抗震宜居房4000户,实施清洁取暖“双替代”5.1万户,改造户厕6000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0个,着力打造“一村一幅画、一县一风景”的农村新景象。支持利通区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青铜峡市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模式,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独具特色的善治乡村。

四、突出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吴忠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以严的标准抓好抓实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盐同红煤炭高效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太阳山氢氨产业,努力建设“绿电园区”和能源转型发展示范市。全面落实“四水四定”,深入实施深度控水节水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引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让低碳生活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以铁的手腕抓紧抓实污染综合防治。深化“四尘”同治,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优良天数比例、pM10、pM2.5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强化“五水”共治,实施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连通和雨污分流等项目,确保黄河过境水质II类进II类出。推进“六废”联治,工业危废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坚决全面整改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努力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以硬的举措抓细抓实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推进黄河吴忠段综合治理等项目,推动河湖“清四乱”规范化、常态化,确保河湖水更清、岸更绿。全面压实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南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项目,完成营造林26万亩、修复草原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9.3%、54.9%以上。

五、突出美丽宜居,着力加快城镇建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抓好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和园林城市复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乡面貌提升行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努力增强城市品质化建设内涵。争取国家第二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实施“四类管线”改造等项目36个,新增商品房15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9个、老旧路面10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小微公园、公厕、再生水回用、充电桩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换热站大温差技术改造,进一步补城市之缺、增城市之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级。

努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市区新增机动车泊位800个、城市绿地200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加强城市道路建管养无缝对接,优化提升通行能力,打造畅通安全出行环境。规范农贸市场、临时摊位等经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强化住宅物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建管机制,推动市政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镇延伸。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体系,深化农村客货邮商融合发展,建设快递进村网点100个,统筹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57.5%。

六、突出改革开放,着力释放发展动力活力。聚焦重点领域,靶向施治、精准发力,持续增强发展动能,不断厚植发展优势。

稳步推进重点改革。深化“六权”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的制度机制,集中解决水权改革机制不顺、山林权土地权改革权属不清、排污权市场不旺、用能权控能增产不优、碳排放权减碳增汇不强等瓶颈问题,推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做大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启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助企纾困。不断深化“放管服”,实现90%以上高频事项一网通办,100%工程建设事项全程网办。整合大数据信息化资源,建立统一应用平台,实现“一网统管、全域联动、高效协调”。抓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权益,让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几”字湾等区域对接,抓好产业转移承接和经贸交流合作。立足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市,依托“高端奶之乡”“滩羊之乡”“早茶文化地标城市”等品牌和平台,鼓励发展跨境电商、服务外包、保税加工等新业态,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七、突出以人为本,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好惠及全市人民。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健全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机制,加强“点对点”就业对接,统筹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问题。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培育创业实体2000个,增加就业岗位1.1万个。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学校15所,新增学位7500个。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促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通过中期评估。推动市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持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宁夏黄河金岸(吴忠)国际马拉松等体育赛事。

健全完善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2%和95%。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做好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加强困难群众救助,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

明年,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争取和统筹安排资金5.8亿元,精心办理为环卫绿化工人免费提供营养早餐、“一村一年一事”等10项民生实事。这是我们的庄严承诺,必须办成办好办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八、突出社会治理,着力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发展安全屏障。

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完整准确全面领会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