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美育熏陶。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要求,不断拓展学科美育领域,探索“学科美育与审美素养+艺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素养传承,在所有学科教学中传递美学素养、提升学生审美修养。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制度,大力推广覆盖全体学生的艺术体验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整合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将其作为学校课后服务重要载体。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采取同步课堂、资源共享等方式,补齐乡村学校美育教师不足短板。开展美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强合唱团、舞蹈团、美术文学社团和乐队等艺术社团建设。
加强劳动教育。实施劳育历练行动,编制玉泉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整体优化学校劳动课程设置,落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求,建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统筹学校和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时间每天不少于0.5小时。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每学期组织1-2次校外劳动实践。把学生劳动素养作为衡量学生发展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拓展劳动实践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职业院校劳动实践场地,满足学校劳动实践需求。依据学校建设标准,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和实训基地。
专栏2: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工程
实施基于生活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改革。基于学生、学校正在发生的事实或重大事件,开展五育融合跨学科综合教学改革,让学生、学校、课堂鲜活起来,让五育融合成为自然而然的教育实践。从初期每班每学期一次过渡到2025年每班每学期不少于3次,每年评选10项优秀案例,五年建成5所以上“跨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示范校。
开展学科美育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师生在所有学科中挖掘美育元素、发展审美素养,提升师生的审美修养与人文素养,培育有精神内涵和丰富灵魂的大写之人。到2025年,建设学科美育创新示范学校5所,评选学科美育教学标兵50名;学科美育优秀案例50个。
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100%通过市级文明校园验收。
(三)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继续扩大公办和普惠幼儿园覆盖面。强化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继续增加公办和普惠幼儿园数量。区政府每年从财政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普惠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扩大政府购买幼儿教育服务范围。优化学前教育空间布局,创新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形成主管部门日常监督、社会参与监督的动态管理与督导机制。继续支持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不断完善农村公办学前教育体系建设和办园质量提升。
完善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和核编补充机制,巩固学前教育师资专项行动计划的既有成果。持续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内蒙古自治区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试行)》,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与质量,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深入贯彻落实以养成幼儿良好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为取向的劳动启蒙教育。
专栏3:学前教育普惠工程
全区幼儿园布局改善项目。“十四五”期间,我区规划新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学位数2670个,计划增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所,到2025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
农村幼儿园“双基”提升项目。提升幼儿园园长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幼儿园基本设施条件,显著提升园长与教师专业化水平。
实施3+X管理模式。依托3所名园带动全区公民办幼儿园发展,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6所(其中农村幼儿园2所),区级示范园15所。
完善区级培训体系。每年开展园长培训1次、骨干教师培训2次;培养优秀园长3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1名以上;市级骨干教师25名,区级骨干教师35名;在设置有学前教育本科及以上专业教育的高校设立保教人员培训班,对所有保教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巩固“十三五”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合理使用为前提,以学校优质特色化、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为取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借助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教师区管校聘和“名校或名校长+”带动全区推动薄弱学校变革。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特别是城乡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城乡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计划,推进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激发城乡学校内生活力,提升全区义务教育质量。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城区挤,农村弱”问题。把优质发展、均衡发展和品质提升作为重要抓手,使城乡学生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切实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专栏4: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改善项目。“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构建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建义务教育学校除了少数设置到乡村解决布局缺位外,重点放在入学压力过大的区域,通过重新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增加学位,解决二环以南及西南片区学校较少、学位严重不足问题。通过重新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增加学位,完全消除义务教育段大班额现象。规划新建小学4所,新增学位7200个;新建九年制学校1所,新增学位3600个(小学2400个、初中1200个);规划新建初中2所、续建1所,新增学位5400个。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开展标准化学校创建达标验收活动。实施“绿色建筑”计划,满足适龄儿童接受优质教育资源需求。
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活动。建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发展监测平台,定期监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情况,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适时申报国家优质均衡区评估验收。
实施学校改进提升计划。遴选部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学校,通过政策倾斜、经费支持、设施援助等举措,使其尽快成长为新优质学校。到2025年,全区至少有3-5所学校得到改进提升,创建3-4所自治区知名学校。
实施规范管理学校创建活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规范管理评估办法,开展规范管理学校达标验收活动。2025年,对照国家优质均衡标准,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的要求。
(五)特色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重视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有效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科技创新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探索基于生活的“现象”、情境和问题导向的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跨学科综合教学,开展开放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活动,开展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实践研究,引领带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特色高中创建活动,促进学校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化发展。
探索与高校联合研究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方向,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创设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实现课程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好地落实选课走班,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加大普通高中改造力度,推进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以及数字校园建设,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更高质量的选课走班创造条件。探索开展普通高中到高等学校选课、购买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服务、普通高中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革实践,形成优质高中育人模式。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评价,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为新高考改革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探索综合高中、特色高中、普职融通班等多种教育模式,鼓励全区高中学校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基于地区人才需求特点,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支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资源互用,促进普职融通。开展能够发挥学生特长的多项专业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推动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到2025年,全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建立区域高中教研共同体。六中、十二中、内师大附二中、中央民大附中建立区域高中教研共同体,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协同研究、共同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品牌。
专栏5: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发展工程
特色高中创建活动。从2021年开始,在全区开展特色高中创建活动。到2025年,全区高中全部达到特色化发展标准。
全面推进选课走班制。通过内部挖掘课程潜力和外部互通优质资源的办法,全面实施面向校内外的选课走班制度,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统筹力度,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2022年,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全部实行选课走班教学。
加强学科实验室建设。参照新高考改革发展的需要与要求,建设新高考制度下的相关学科实验室。
(六)调整专业设置、培养市场需求人才
立足建设西部强区战略目标和现代社会与产业对人的发展需求,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强化行业型职业教育特征,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促进就业和适应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推进全区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战略目标实施。
借助我市地处祖国西北地区的物流通道与和林格尔新区建设地缘优势,以市职教园区建设为契机,面向我区产业优化升级需求,在发挥现有航空和信息化专业优势基础上,充分调研市场潜在的专业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在企业行业中招聘专业教师力度,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中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陆空港物流及相关的信息化劳动技能人才与专业化服务人才,也向高职院校输送更多适合继续深造的学生。
建立统一管理平台,盘活全区各行业、各部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将区内行业部门举办的培训业务整合到具备条件的职业学校,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运行和集约化发展。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法定职责,发挥中职学校培训资源优势,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社会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培训格局。
专栏6: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攻坚计划。大力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支持、推广校企、校校联合招生,支持职业学校和自治区内外特色职业院校合作办学,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行3+2、3+3、2+3等培养模式。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深化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和订单培养模式。
健全产教融合机制。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索企业入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