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实做,淬炼为民本色——记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党支部
记者林玟均
2016年11月20日11:22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真学实做,淬炼为民本色
美丽的尕海滩草原。记者洪玉杰摄
日月山上一脉清凌凌的水,静静地、温柔地,蜿蜒四十多公里,流进青海湖。这水便是倒淌河,一条从东往西流的河。
倒淌河流经的地方,有一片美丽的草原——尕海滩草原,草原上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拉乙亥麻村。过去的拉乙亥麻村和现在的拉乙亥麻村都很“闻名”,但今昔却有本质的区别,以前是因“问题”而闻名,现在却因“先进”而闻名。拉乙亥麻村在五、六年时间里,实现了由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的华丽“蝶变”,让村民过上了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好日子。
“蝶变”动力从何而来?让我们走进拉乙亥麻村寻找答案。
“请”出来的好书记
——躬身践行,党员引领,思想帮扶,真抓实做
拉乙亥麻村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西南部。
越野车行驶在尕海滩草原,目光所及处,淡蓝的远山,金黄的草原,还有一片片熟透了的青稞、燕麦,宛如一片与天相连的厚重油画。
群众说,拉乙亥麻村由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今昔对比,天壤之别,这种种变化缘于“千挑万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华格加,缘于一个深得民心的村党支部。
华格加,在长辈眼中,是牧民优秀的儿子;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眼中,是真挚热心的朋友;在农牧民群众心中,是引领发展的“领头雁”。
2010年前的华格加,身份是走南闯北、远近闻名的小老板,拉乙亥麻村在他心里仅仅是家乡而已。直到有一天,一份来自家乡的邀请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与拉乙亥麻村命运相连,再也难以割舍。
当时,在人前“抬不起头”的村民们开始认识到,拉乙亥麻村已经到了非动手术不可的地步了,富民强村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格加是最好的人选。
于是,前任村两委成员、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一些热心群众代表“四顾茅庐”,恳切邀请华格加回村,带领大家改变拉乙亥麻村贫穷、落后、混乱的面貌。为表示诚意,村干部甚至把村上的公章、财务账本等放到华格加家里。
这事,让一向雷厉风行的华格加有点犹豫。干吧,一年4000元的村干部工资还不如他一个月、甚至一天所挣;不干吧,村民渴望摆脱贫穷的目光和期许让他牵肠挂肚。最终,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华格加作出了抉择——不顾家人反对,参加村级选举,并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实现富民强村、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必须首先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否则,再好的决策也只不过是一纸漂亮的宣言。”在新一届党支部成立大会上,华格加说。
改变现状,必须找准贫困、落后的根源。为此,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利用两个月时间,集中精力对全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查找问题——
全村364户1692人,现有党员38名,属半农半牧区,可利用草场只有1.3万公顷,草畜矛盾严重,人均收入微薄,没有二、三产业的收入来源;村民四处贷款,常常因为没有及时还贷,低价出售自己的牛羊,341户村民户均欠信用社3万多元,全村各类债务高达上千万元;贫困导致村民的思想意识里没有正确的发展理念,贪占小便宜、乱倒乱扔、乱堆乱放、私搭乱建,导致村里脏乱不堪;村与村之间的草山纠纷、村民与村民之间的村道纠纷,赌博、偷盗、打架、抢劫等等,将村民的思想和精力消耗在了各种是非中。
找到痛点,对症下药,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诚心干事,是凝聚人心的法宝。”华格加认为,要开好局、破好题,就得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党支部的目标任务,是带领群众实现共同致富;全村党内党外、上上下下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拉乙亥麻村要发展,必须彻底改掉喝酒打架、赌博、偷盗、坑害他人的恶习。
新官上任三把“火”。华格加的前两把“火”却烧到了自己家。先是要求老父亲让出多占的牧道,紧接着,他第一个动手把父亲家的破土墙拆了。
干部带头,仅仅一周时间,公用牧道违章网围栏全部拆除;6万多米旧房屋残墙断垣全部平整;由于传统耕作,从未轮休、治理的耕地上,先后捡出碎石400余方,让世代耕种的土地重新变成了良田。
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院落,享受着幸福的生活,回想起过去,老父亲笑着说,当时,气得我好几天都没理他,现在看来,他是对的。
紧接着,华格加一次性垫资500万元,集中还清了村里全部的贷款,减少了18万元的利息负担,并要求村民牧户不得私自贷款,遏制了盲目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不仅如此,华格加出资30万元,完成13公里的村道硬化,以前坑坑洼洼的路况得以彻底改变,走在这样的路上,大家心里念着华书记的好。
在以后的日子里,捐资助学、救助困难群众……华格加先后出资达上百万元。组织开展人畜饮水点、泉水口、河道垃圾清理活动,禁止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动员群众为贫困户、五保户捐款……
在华格加的带动下,党员干部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的重要日程,以“思想帮扶、党员引领”,支部凝聚互助共建,率领村民脱贫致富。仿佛一夜之间,村里看不到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性循环。
“以上率下、以身作责、躬身践行”,“无私、能干,有担当、有魄力”,是华格加留给党员干部和群众最深的印象。
华格加说:“作为一名党员,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决不辜负党和群众的期望。”
“干”出来的好班子
——一心为民,主动进位,守土有责,守土有成
拉乙亥麻村党支部办公室里,悬挂着各类奖状,“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村民们说,这些荣誉都是党支部干出来的。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一流传广泛的顺口溜,道出了老百姓对党组织的期待和要求。
2010年,村里将有文化、有见识、有能力的村民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一改往届“等、靠、要”的思想,主动进位、寻求发展。
上任后的两个月时间,村干部走访慰问特困户、孤寡户、伤残户,解决他们的生计困难;走访疏导“钉子户”,理顺他们的思想情绪;走访请教老党员、老干部,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大会、全村群众大会……十几场大会下来,让干部群众认识到,改变,就必须先改变思想认识,就必须寻求一个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思路。
村干部白天入户调研,晚上开会研究,有时,为了讨论一项工作,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中午、晚上都顾不上休息,直到大家意见统一,有眉目、有结果。“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常态。
对于牧民来说,每年的转场是最辛苦、最不安全、最易出现问题的一件事。在广袤的草原上转一场,如果天气情况好的话,需要花费一周左右的时间,如遇恶劣天气,转场就会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
为切实解决牧民安全转场的问题,村党支部要求干部和牧民同吃、用住、同行,护送并确保牧民和牲畜安全转场。
村里谁家遇到困难,党支部成员第一个捐款捐物、捐牛羊。
全村36户贫困户,每年脱贫12户,分三年实施,要求每一名村干部联点一户,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组织措施保证对方脱贫。如果哪个干部帮扶的牧户家少了牛、丢了羊,结对干部就得自己补上。
没有集体经济的积累,强村富民只能画饼充饥。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土地分包到户,村级集体经济捉襟见肘。
“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党支部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强化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2010年,恰逢倒淌河至共和高速公路修建,柳稍沟隧道工程穿越山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土石砂在隧道外无序堆积,而且越堆越多。华格加从中看到了商机,立即与当地水泥企业联系,按每吨20元价格签订了销售合同,仅此一项获利可观。
这次偶然的机遇,却给固守贫穷的乡亲们上了一堂观念大转变的教育课。
2011年秋天,村里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为目标,按照企业投资建设、合作社资源入股的方式开办了3家砂石料厂、碎石厂,引进资金320万元,采取企业经营管理、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党支部组织本村7辆运输车运送砂石料,安排9名劳动力就业,当年实现集体分红150万元左右。
“跟着党支部干,肯定没亏吃。”村民牧户开始从心里信服党支部。
2011年8月,草原上牧草丰美,牛羊肥壮,拉乙亥麻村首届农牧民赛马会在风光秀丽的尕海滩草原举办。举办如此规模的盛会,其目的就是让乡亲们看到集体的力量、看到草原上处处闪现的强大凝聚力。
策划者当然是以华格加为首的村党支部。筹委会对这次赛马会的要求是,规模大,影响力广,成为农牧民群众的节日。村里出资30万元,其中赛马选手获奖者的最高奖金为2万元。消息传出,不仅本县周围的选手踊跃报名,就连海北、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的赛马高手也慕名而来。
赛马会期间,村里在会场周围统一搭建了整洁美观的餐饮用房,组织全村藏餐手艺好的50户农牧民经营饭馆生意。三天的赛马会骑手云集,方圆几十里的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参会,场面盛大,热闹非凡,50户经营户的营业额就高达70万元。
修水泥路、建别墅、发展产业促转型……短短几年,拉乙亥麻村一举摘掉了“问题村”、“贫困村”的帽子,由穷至富,由乱到治,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村。
拉乙亥麻村党支部成员都说,只有村党支部团结一心、凝聚力量,才能推动广大党员提振精神、奋发有为,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先锋形象树起来。才能筑牢“战斗堡垒”,一呼百应,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地方发展,让群众凝聚在你的身边,跟着共产党走,说共产党好。
“闯”出来的好思路
——顽强而清醒,坚强而奋进,紧跟时代,永不停步
拉乙亥麻村属半农半牧地区,畜牧业依然是根本。村党支部一班人认识到,发展畜牧业,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改变传统养殖模式,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然而,面对“合作社”这个曾经熟悉的词,一开始,村民认识不到位,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介绍,首先要求党支部一班人搞懂、弄懂,他们找专家咨询,查阅省外成功案例、视频资料……
为了让村民转变观念,华格加自掏腰包带领村民到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及省内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增长见识,拓宽思路。
“要求群众做的,党员干部首先自己要做,而且要做好。”党支部一班人决定带头干起来,参加合作社。随后,走家串户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给群众算经济账、发展账、得失账,全方位开展“收心战役”。
一时间,在拉乙亥麻村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上,激起满湖春水。
2011年7月,拉乙亥麻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成为全省首家全民参股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为全省藏区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标杆。
合作社打破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畜牧,转而以牛羊入股的形式,统一由合作社来管理经营,解放生产力。
对草场和各类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整合,按草质配畜,实行划区轮牧,统一进行畜疫防治和饲草种植,实行定员定岗定工资。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引导,全村牲畜以联户经营、委托放牧的形式,委托给90户放牧能手经营,以羊每只每月5元、牛每头每月25元的标准支付工资。期间,畜产品以每只羊产毛折价10元的标准、每头奶牛每天1斤鲜奶的标准归畜主所有,其余全部归放牧员。
除了家里500只羊,尕玛托管羊2000只,按每月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