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委书记郑东来。(徐想摄)
一是基地规模化。因地制宜按照高中低海拔分区、长中短产业结合,发展起了茶叶、林果、中药材、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110万亩,年出栏生猪60万头,这些产业覆盖了4.8万户、14.89万贫困人口,咸丰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全国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县,湖北生猪调度大县。
二是加工工业化。按照产业链的要求把农产品的工业化作为重中之重,培育和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108家,年产值在30亿以上。
三是产品品牌化。把全县原来100多个杂牌商标整合在“唐崖”公共品牌下,唐崖是世界文化遗产,形成了“唐崖茶”“唐崖米”“唐崖果”“唐崖蜜”等10多个系列产品,唐崖系列产品年销售额在12亿以上。
四是发展融合化。推动农工融合、农商融合、农旅融合,作坊变工厂、茶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店销变网销,三家4A级景区和50个美丽乡村带动了846家民宿和农家乐,电商体系263个村全覆盖,直接和间接带动1.8万贫困人口就业。咸丰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五是利益连接化。形成“市场主体+贫困户+村集体”的利益联结,企业有利润、农民有“三金”,集体经济有收入,把三方利益绑在产业链上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
六是投入多元化。在产业扶贫中制定了《咸丰县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十条意见》,对农业主体实施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土地保障和项目支持。对贫困户实行差异化补贴,建立7500万的风险补偿金、农业产业形成了政府奖、主体投、银行贷、平台撬等多元投资格局。精准脱贫这五年,我们财政整合了6.5亿元资金,发放扶贫贷款4.5亿元,吸引13亿的市场主体投入农业,形成了多元投入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六化”水平,做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衔接,为乡村振兴作出“产业兴旺”的新贡献。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有一些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请问,在指导贫困地区选择特色产业推进脱贫方面,我们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谢谢。
刘焕鑫:
这个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不仅媒体朋友关注,社会各界也都关注。因为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出现过剩,是不是都搞同一种产品,直接影响产业发展成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农业农村部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请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魏百刚回答。
魏百刚:
贫困地区大多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特色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就像刚才您讲的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这确实是一个大家一直以来非常关心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也有发表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部一直高度重视,这两年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编好规划、选准产业。我们组织中西部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和832个贫困县,每个省、每个县都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确定好扶贫的主导产业,力争在产业选择的开始,就能够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又继续组织832个贫困县对扶贫主导产业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形成了两大厚本报告。组织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对扶贫面广、带贫人数多、增收效果好、排在前18位的主导产业,逐一编制了产业发展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优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做精扶贫主导产业。
二是发展加工、延长链条。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起步晚,同质化往往体现在卖“原字号”农产品。在种植阶段,你也产黄金梨,我也产黄金梨;你发展大枣,我那边也种大枣。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拓宽市场空间。各地原料有差异,但都是优质的,加工出来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牌,转化增值的程度就不一样。这几年,农业农村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加工企业到贫困县、贫困村建立加工基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方面的生产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农业产品综合利用。像生产核桃的地方发展核桃油,种葡萄的地方发展各种葡萄酒,如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养牛羊的地方发展屠宰和牛羊肉食品加工等。832个贫困县累计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3万座,新增初加工能力828.8万吨。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既避免了卖原料的低水平同质竞争,也创造了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就要突出特色,做好品牌文章。在产业扶贫当中,农业农村部支持广大贫困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11月份,农业农村部组织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推介农产品的企业品牌。支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缩短认证周期,并要求减免相关费用。832个贫困县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2万个,发展了一批“独一份”“特中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农产品。很多地方我这个是“独一份”,比如云南怒江草果,可能就是各地方的独一份。在独一份的基础上“特中特”,特色农产品的特点更加鲜明,更突出。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就是“好中优”。同时“错峰头”就是错季节的销售。像西北地区的定西马铃薯、云南花卉、湘西猕猴桃、南疆葡萄红枣、宁夏滩羊、怒江草果等,知名度都是越来越高,打出了区域品牌。有些企业品牌也越来越亮,市场销路很好,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下一步,特色产业发展避免同质化方面的工作,我们还要继续把它做好。
中国日报记者:
云南省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在产业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脱贫成效如何?谢谢。
刘焕鑫: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采取了许多超常规举措来抓产业扶贫,在全国来看在产业扶贫方面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对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好作用。这个问题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晖同志回答。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晖:
现在我把云南有关脱贫攻坚特别是产业扶贫的有关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被誉为“诗的远方”“梦的故乡”,由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同时,加之全省94%是山区,产业扶贫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显得尤为突出。为破解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云南省委省政府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治本之策,在农业农村部的有力指导帮助下,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培育形成了26个扶贫主导产业,覆盖贫困户168.53万户,“县县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图为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晖。(徐想摄)
2019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7070元增加到10771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其中来自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占比达到46.7%;今年以来,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06元,同比增长8.1%,为如期打赢全省的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了有力产业支撑。工作上重点是打好“四张牌”:
一是打好“政策支撑牌”。出台产业扶贫指导意见、考核办法、龙头企业投资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每年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保持在100亿元以上,有力保障了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二是打好“绿色食品牌”。聚焦云南比较有特色的茶叶、花卉等重点产业,围绕“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拓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六项措施,大力开展“一县一业”创建,28个贫困县进入了全省的“一县一业”创建行列,占全省创建总数的70%,全省有机茶的认证面积、认证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绿色食品产业实现贫困县的全覆盖,实现了一户多业、多渠道增收。
三是打好“主体带动牌”。全面加强带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主体的扶持培育,创新推广了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贫困户的“双绑”模式,培育出各类带贫的新型经营主体2.85万个,促进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四是打好“指导服务牌”。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全省农业科技专家组成专家服务组436个,遴选聘用产业发展指导员2.86万人,实现对贫困县、贫困村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强化产销服务,昭通苹果、怒江草果、西盟中蜂、勐海茶叶等一大批扶贫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上升,赢得了国内外采购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好产业扶贫成果,加强扶贫产业的长期培育,在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大措施力度。同时,推动工业、旅游业、电商等产业联动发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让扶贫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一个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近几年,我们看到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确实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成绩,同时很多地方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还不是很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在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方面,将推出哪些举措和办法?谢谢。
刘焕鑫:
刚才这位记者提的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在看到产业扶贫取得成效、贫困地区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一些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对于下一步脱贫攻坚后特色产业如何持续发展,农业农村部进行了认真研究。在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养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当前,扶贫产业总体还处于培育成长期,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多是长期性的,由于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周期不一致,很多问题在攻坚期内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一考虑,创造条件、分阶段逐步解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抓规划引领。组织脱贫地区制定“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和全产业链开发,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抓政策扶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产业扶贫帮扶资源有序转到乡村产业振兴。推动现有扶贫专项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主要支持产业发展,稳定并完善小额信贷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产业用地需要,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三是抓产品销售。广泛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快建设田头市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脱贫地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刚才,咸丰县的郑书记在介绍中讲到“唐崖”这个公用品牌,我们提倡搞公共品牌,我上次到咸丰县去也特意了解到,当地管理是很严格的。“唐崖”这个公用品牌,县里有专人维护,只有达到条件了才可以使用,并且要进行监管。在公用品牌之下,企业可以搞企业的品牌。品牌对农产品的销售作用是很大的,品牌管理也是很严格的,所以只要看到有公用品牌的,更增加了产品的信誉度。
四是抓主体培育。从资金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扶持政策与联农带农效果挂钩,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五是抓科技服务。积极组织全国农业科技单位和产业技术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