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不断催生发展新动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经济行政、国企科技、农业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不断激发新发展活力,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七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改革
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成德绵广高新技术转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制定剑阁行动方案。全面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妥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实现农业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将现有国有资产股权量化,明确县属国企的功能定位和分类管理。通过组建交投、水投、城投等国有投资公司,做大做强做优县属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构建金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进金融政务等体制改革,积极完善优化各种政企、银企、园企、税企等服务机制,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软环境。加快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推进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和效率,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强化高考结果导向,全力提高高中教育质效。
第二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不断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逐步实现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合理流动和市场化定价,充分激发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劳动力流动体制机制,引导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区域性要素市场化信息平台。
第十八章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节加快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以建设法治、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体系,推进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点)标准化建设,变群众跑、企业跑为数据跑,实现“县内通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成果,依托省市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一网通办”和提升网上办理率。坚持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动态清理及成果公开公示,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落实“局长进大厅”和首问责任制度,全面推行网上办税,大力提升办税服务水平。深入开展“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与信贷融资挂钩,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机构、税务服务三方共赢。全面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形成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的立体式政务服务格局。
第二节开展减本降负,实质性降低实体经济负担
用活用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降本减负行动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治理,降低税费负担。积极构建完善政担银企户对接机制,做实中小企业担保贷款公司、“园保贷”项目等融资平台,着力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出台落实奖励补助政策。支持引导经营能力强、业绩好的个体工商户,向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形式企业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建设诚信剑阁,构建奖惩并举诚信体系
推进加快信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嵌入全市社会信用信息“一张网”,强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严格落实“双公示”制度,加快推进县内社会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公开和共享系统建设,探索“信用+”应用场景。落实“红黑名单”和信用修复管理有关制度,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诚信宣传教育。鼓励行业协会出台更高水平自律标准、引导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基层信用服务市场,探索完善多元化信用服务体系,促进信用、评级市场合规健康发展。
第十九章加强区域开放合作
第一节推进全域开放新格局
强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节点城市功能,加快建设连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的开放门户。深化北向,加强与关中平原地区交流合作;突出东向,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融入南向,构建广元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至北部湾便捷的南向出海通道;拓展西向,建成中欧班列(剑阁)组货基地,打造“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基地,高效连接蓉欧、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参加对外开放重大活动,联合开展海外投资说明、产品推介、旅游文化和科技教育交流,主动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实施“跨国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服务类经贸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营理念、管理经验模式。培育发展服务外包,支持开展国际资质认证,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能力水平。
第二节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加快各类开放载体建设,构筑多层次高效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建设开放型产业园区,提升工业园区开放功能,培育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和商品集散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出口基地。积极对接成渝铁路物流口岸,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强与我县出口产品地区的交流,建立1-2个国际友好城市。
第三节提升对外经贸发展水平
推动更加积极主动的外向型发展,大力培育引进外向型企业,开展“万企出国门”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农产品检测、境外商标注册,搭建涉外企业工作平台,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鼓励特色优势产品出口,搭建“剑阁造”全球经贸平台,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完善对外劳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对外承包工程,保障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不断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壮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建设市场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剑阁造”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境外。在境外重点区域建立特色商品展示中心和仓储中心,推进贸易模式创新发展。落实外商投资管理政策,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要素,吸引外商投资,扩大外资规模,鼓励扩大进口。
第二十章完善人才队伍体系
第一节建设区域创新人才高地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发现、引进、使用和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研究出台更有含金量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培养引进更多科技*、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实施“四大聚才”计划、“剑门英才工程”,紧扣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聚焦“高精尖缺”,广泛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强化基层人才支撑。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实施“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工程和“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县域人才服务综合体。积极参与成渝地区人才一体化发展,探索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政策机制,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县域人才高地。
第二节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促进创新创业为导向,积极构建优良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器,创新孵化管理运营机制,构建阶梯型孵化体系,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双创孵化器。完善科研人员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探索“互联网+创业平台”新模式,重点支持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人员来剑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鼓励支持大学生青年、乡土人才、引进人才、科技人员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大力培育创客文化,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支持剑阁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第三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科技项目过程管理机制,对接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着力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财政资金支持引导机制,提高财政科研投入比重。落实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创新投入信贷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加强科技金融机构和产品服务创新,拓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着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维权援助机制,加大侵权打击力度,实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受理“双报制”,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专栏15.创新创业重点工程
(一)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建设剑阁县大健康产业研究院、剑门蜀道文化研究院;支持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剑阁县人才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剑阁县创业创新管理服务中心争创省级“双创”中心;剑阁县动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省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
(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建设剑阁县返乡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重点实验室。
剑阁动物医药实验室、剑阁水产动物医学及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
第八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第二十一章加强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与利用
第一节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
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及规划调整,完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维持和恢复古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有序推进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四川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地质公园、剑阁西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建设,有效保护珍贵自然景观资源、地质地貌、古树名木,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
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强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强化矿山环境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实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推行林长制,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储备林、天然林保护修复、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重点工程,推动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