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12-14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威宁自治县迤那第二中学,一所地处省会城市核心区域,一所偏处黔西乌蒙山区,因为一项共同的事业、责任和使命,携手成为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的同行者、奋斗者和攀登者。
驻点帮扶、示范课教学、跟岗研修、校园文化建设、组建学生社团、控辍保学……跨越近400公里的山河,贵阳十八中帮扶团队扎根大山,以自身言传身教激励当地教师、学子,通过教书育人播撒下希望的火种,迤那二中的教师、学生们也用一点一滴的进步炙热回馈。
2021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迤那二中是毕节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在2020--2021年毕节市首批义务教育管理达标学校评估工作中,全市69所学校上榜,迤那二中成为威宁县上榜的唯一一所初中学校。
学校取得的荣誉离不开贵阳十八中老师的倾心相助,他们敬业精神和视学生如己出的教育情怀让迤那二中的教师、学生、家长感念在心。迤那二中校长刘世军说。
成绩的背后,是两个学校超越地域、并肩同行的动人故事,是两个地区心手相牵、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出发到威宁迤那镇帮扶
潜下心,干实事
2020年7月,在省、市教育部门的安排部署下,南明区教育局携手贵阳市第十八中学,对迤那二中开展为期三年的组团式帮扶工作。
随即,贵阳十八中派出了由教坛新秀、骨干教育、学科带头人、学校中层干部组成的老中青9人驻点帮扶团队。他们之中,有宝妈奶爸,有准新郎,还有年迈老人的儿女,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责任勇担在肩,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片热土。
到达迤那二中
依山而建的迤那二中,坐落于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部的迤那镇,是年轻的一所寄宿制乡镇初级中学,在校生1600余人,教师95人。
早上7:10,从贵阳火车站出发,下午一点半左右达到威宁迤那站,这是一个在系统上都买不了票的小站,每次买票就买到云南昭通,然后提前一站下车。虽然路途遥远,但是没有一位老师因之而放弃。团队的大姐,贵阳十八中思教主任、挂任迤那二中第一校长的梁霞坚定地说道。
初见迤那二中,来前所设想的破旧教学楼、残缺的操场并没有出现,崭新的学校与周边荒芜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鲜明对比,基建与贵阳中小学并无二致。然而,与基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面对生人时不停躲闪的眼神以及自卑的神情,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不能抚慰这里每一位孩子的精神世界。
和学生一起上劳动课,参与校园建设
潜下心,干实事。是贵阳十八中党委书记、校长吴红对此次帮扶工作的要求。在一年多帮扶过程中,她数次组织调研会、协调会,并带队前往迤那二中,了解学校需求,制定帮扶计划,部署驻点工作。
第一次到学校调研,吴红便凭着多年的经验发现了问题——教学理念落后、教研几乎空白、校园文化缺失、管理制度缺位。同时,还存在着诸如停电、缺水,卫生条件差等诸多问题。
少什么就帮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
在迤那二中,梁霞带领9人小分队设立了早读制,让这个没有晨读的校园在清晨也变得热闹了起来;组建国旗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让孩子们的爱国种子深埋心底;组建学生会、广播站,锻炼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服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创立英语、数学、篮球社团,以丰富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锻造学生良好品格。
课堂上,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课堂外,他们有人化身泥水工,建文化墙、修孔子像,打造校园文化,根植传统文化基因;生活中,他们是对学生关怀备至的师长,也是和学生一起唱歌、画画、打球的亲密朋友……强有力的举措,让迤那二中发生了让人欣喜的变化,当地百姓纷纷抢着送孩子到这里上学。
2020年12月孔子像建成
陈啸波老师上课
一年多的时间,贵阳十八中帮扶团队克服了气候差异、生活条件、学情不同等各种水土不服,步履铿锵,用行动诠释了最朴素、最生动的教育情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带头上公开课、评课议课、推门听课,一遍遍帮当地老师磨课,言传身教如何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提升当地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贵阳十八中驻点帮扶团队在迤那二中的日常。
付波老师指导老师们改卷
老师们边改卷边教研
如何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吴红说,抓教学、议教学、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十八中的传统,帮扶迤那二中,最重要的是提升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驻点之外,贵阳十八中联合贵阳市教科所、南明区学资中心、贵州大学,以及省、市各级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及其成员校,将送教与跟岗紧密结合。为提升当地的教育管理水平,吴红省级名校长工作室特地向省名校长培养管理办公室申请,将迤那二中校长刘世军、副校长李骄立、英语教研组长符福临,威宁石门民族中学副校长赵炳应纳入工作成员和学员。通过工作室的引领和自身的努力,李骄立现已成为威宁中水中学校长。
面向全县老师上示范课
南明区教育局出资韦新老师设计校园文化帮扶项目
送下去——除了寒暑假,每个月至少2次送教活动,一个学年累计有31场学术讲座,37节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送课,做到全科覆盖培训提升。请进来——迤那二中定期选派教师到十八中进行跟岗培训,校长跟着校长走,主任跟着主任学,老师跟着老师教,贵阳十八中坦诚无私,从学校管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助力跟岗教师们在班级管理经验、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到提升,一学年累计共98人次,累计学习57天。
十八中老师给予我很多帮助,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课件设计等他们都倾囊相授,让我有了明显的进步,从教方向更加坚定了。迤那二中的英语老师符福临如是说。
迤那学生到十八中入班研学
驻点队员例会例会
为推进迤那二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及其教育理念更新,贵阳十八中帮扶团队为学校着力打造教研团队,定期开展有主题的教研工作,落实教研常态化。
不仅仅是迤那二中,组团式帮扶还辐射了威宁县部分乡镇,贵阳市教科所教研员对威宁县部分乡镇初中教师上的公开课进行点评指导,威宁县教科局组织300余名教师参加听评课,是贵阳教育和威宁教育革新的一次碰撞融合。
一系列举措之后,迤那二中教学上实现了大跨步,在毕节市以及威宁县组织的教研教学示范活动中,多名教师参加并获得好成绩,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位次也不断上升。特别是在2021年的中考中,整体成绩有很大进步,由贵阳十八中驻点教师张丹平担任班主任、付波担任数学老师、张秀君担任英语老师的九年级(2)班,班级平均分超过当地录取分最高高中的录取分数线31分。
驻点队员合影
驻点后成立迤那二中首届国旗班
一次次的碰撞融合,一点点的进步提升,十三万余字的制度出台、汇编,贵阳十八中造血式帮扶犹如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迤那的山间田野,势必会长出幸福的枝叶,结出幸福的果实。
把学生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
迤那二中地处高寒山区,但这个冬天,对迤那二中的孩子们来说格外温暖,因为他们热水终于可以敞开用。
迤那孩子们的冷暖一直牵挂着所有贵阳十八中老师的心。2021年的冬天来临之前,贵阳十八中积极协调贵州南方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了空气能热水系统,改变了迤那二中原来烧煤的老式锅炉,不仅环保节能,学生们排长队打水拥堵的现象也一去不复返,实现了热水自由。
迤那二中建校以来第一次有了社团活动
迤那二中彝族同学在五四纪念活动舞蹈照片
为改善学校的条件,南明区教育局拨付专款60万元用于迤那二中校园文化建设等支出。贵阳十八中还将爱心企业为学校捐赠的校园整体LED护眼照明灯工程,转赠到迤那二中实施,为该校安装价值90多万元的LED护眼照明灯,覆盖全校31间教室、344盏灯具的更换,全校1700名师生获益;协调毕节供电局将迤那二中的供电由150千瓦扩容到500千瓦,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冬季停电频率高的问题;协调社会爱心捐赠,安顺市西秀区民发实业有限公司向迤那二中捐赠200套运动服、鞋子、书包……
爱心捐赠
一桩桩、一件件带着温暖的小事,汇聚成一股爱的江海,带给迤那二中孩子们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7、37、77、98、95、676……这是组团式帮扶至今的一系列工作数据。贵阳十八中除驻点常规帮扶外,先后让17名学生到贵阳十八中跟班研学,为迤那二中开展了37次专项工作,如示范课教学活动、跟岗研修活动、修建大型孔子圣像、完成儒家文化浮雕墙、组建学生和教师社团、参加迤那二中脱贫攻坚控辍保学人户行动等:先后下派了77位教师到迤那二中进行帮扶工作;接待迤那二中教师到十八中跟岗学习98人次;十八中送教送培时,惠及迤那二中95位教师及周边其他学校教师共计676人次……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贵阳十八中人坚守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教师使命的体现。如今,迤那二中己从原来的1400多名学生增加到近1600名学生,一跃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乡镇中学。
帮扶还在继续,贵阳十八中人也将步履不停,勠力同心,继续书写好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篇章。(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罗海兰)
来源:贵阳网
编辑/陈亚编审/崔林林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