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漳腊村二组,有一座小巧的钢架桥特别扯眼。桥面专门架了一个遮雨钢棚,上面写着“隆昌桥”三个红色大字,并系着一朵大红花。
“桥虽小,但有了这座钢架桥,我们出行都很方便。”1月6日,村民王忠发迈着轻盈的步子从桥上走过来,也给记者说了这座小桥的故事,“特别要感谢一个学生娃娃。”
8岁小学生捐3000元建桥
王忠发口中的“学生娃娃”叫王麒淦,家住松潘县进安镇,现在是复旦大学2019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2010年冬季的一个周末,当年才8岁的王麒淦与父母一起,从进安镇出发去川主寺镇参观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途经漳腊村时,他正巧看见一位妇女背着竹篓牵着小孩,趟水过河。妇女几次滑倒又挣扎起身,让他印象深刻,心疼不已。
这也得到了57岁村民马福燕的印证。“以前,村头没有桥。”回忆起往事,马福燕打开话匣子,村民们出行,就靠河里垒起高于水面的石头,踩着石头通过河流,“每逢雨雪天气,石头湿滑,很容易滑落河中。”
“那时,我们村收入很低。”漳腊村村支部副书记兰中林回忆,没有桥,不仅出行不安全,农业生产也受到很大约束,农资、农具、农产品全都是人背马驮。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王麒淦和父母商量,将自己的压岁钱和参加比赛被选为当地一家牛肉干厂家广告代言人获得的收入总计3000元现金,全部交给漳腊村,希望为村里修一座方便村民往来的桥。
漳腊村二组共有300多户,近600人,土地面积达1200余亩,桥成了制约该组发展的瓶颈。
“这3000元主要用于购买水泥和钢筋,村民投工投劳一起干。”兰中林介绍,经过2个月的施工,一座长5米、宽3米、高2米左右的简易水泥桥跨河而起,将漳腊村二组的河两岸连接贯通了。
“水泥桥建成之后,不仅我们运输东西方便安全,村上的老年人到河对面散步休闲也更加安全方便。”马福燕说,村民过河的时间也缩短了,农业生产比以前轻松快捷。
2018年,由于涨洪水,简易水泥桥受到强烈冲刷,加之淤泥常年堆积,水泥桥塌陷到泥里,无法使用,村民们的路被阻断了。
此时,王麒淦已经是绵阳中学的一名高中生,王麒淦又捐出自己的奖学金和压岁钱共1万元,支持漳腊村重新建桥,用于购买钢筋水泥等材料。
在其他资金和村民们出工出力下,漳腊村修建了一座新的钢架桥。
为了表达希望漳腊村早日脱贫、走上富裕路的心愿,村民们给这座桥取名“隆昌桥”。
桥的建成,不止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给漳腊村二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前我们组种植胡豆、青稞等传统粮食作物,收入很低,在桥修通之后运输方便起来了,我们就在整个松潘县范围内,首先开始了莴笋种植。”兰中林说。
“我们二组的绝大部分土地,现在都是用于莴笋种植。”兰中林透露,通过莴笋种植,现在二组村民的人均收入,能达到3万元左右,比10年以前个人最多的3000元年收入整整增加了10倍。
除了捐资建桥,王麒淦还多次捐款维修漳腊村的桥。
除了这座桥,村民们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硬件条件变化也很大,泥巴路都变成了硬化水泥路。更好的消息是,今年,村里就争取了三四千万元资金,完善提升基础设施、风貌改造和打造农家乐发展旅游等。
大学生的梦想更加远大
去年10月28日,复旦大学收到了一封来自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漳腊村的感谢信,这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通过脱贫攻坚,现在村里公路修得更好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崭新的房子,村子也越来越美丽,看到这些变化我越来越开心。”1月6日下午5时许,一天的复习和考试结束后,王麒淦才有时间在电话中聊起收到感谢信的事。
王麒淦是班级的团支书。学校老师和同学听到感谢信一事,有些惊讶又不觉得奇怪。惊讶的是,他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做这么有爱心的事,一直持续到大学,而且他也一直没有跟身边的老师同学说。不惊讶的是,王麒淦就一直积极热心。
王麒淦母亲反映,两次修桥和多次维护,王麒淦共为漳腊村捐资3万余元,这些她都有记录。
“村民写感谢信给学校党委这件事我不知道,他们在假期给过我一封感谢信。”王麒淦说,收到感谢信后他很感动,但觉得这是应该做的。
王麒淦现在还有两个新目标。“第一我要带领同学到海南支教,但是由于疫情,我们的线下支教改成了线上支教,支教方式是线上大课堂或者一对一的形式。二是修桥这个事被关注之后,‘天天正能量’给了我1万元奖金,我打算在春节前,买点年货去看望下村上的孤寡老人,让大家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年。”
被问及关于漳腊村的桥以后还有什么计划,王麒淦说:“我每个假期回松潘县的时候,都会去看看桥,如果有需要维修的地方,我还会再捐赠一些钱,把它保护好。”
川观新闻记者徐登林阿坝观察王鑫)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