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中网 > 普陀区 > 正文

上海普陀:探索高中育人方式转型之路

日期:2023/7/5 8:15:29 浏览:

来源时间为:2020-09-15

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改革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在区域层面,这几年是如何借力这一轮政策东风,进一步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下一步,高中教育新的发展任务是什么?近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胡俊。

让优质高中资源辐射更多学生

记者:高中教育对学生成长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发布以来,普陀区高中阶段教育有什么变化?

胡俊: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近年来全区高中阶段教育处于生源低谷期,进入内涵提升求质量的时代。2017年攻坚计划出台以来,我们立足自身区情,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着力构造区域高中教育发展新格局,开展了高中特色化多样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探索与实践。

目前,我区共有高中阶段学校13所,其中包括3所民办学校,高中毛入学率保持在97.8%以上。在高中学段1034名在编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36.75%,副高级职称及以上教师占比38.2%。

我们以上海市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加快推进高中育人方式转型,聚焦学生知识、见识和胆识“三识”培养,以“踩刹车”“设底线”“搭支架”为工作路径,全面推进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2017年以来,普陀区每年都有一所高中学校成功争创为特色高中,今年3月,又新引进一所市示范性高中,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再生”和“放大”效应进一步显现。

像曹杨中学,2008年起开展“绿色能源科技”特色项目、开发“绿色能源”课程、建设“绿色能源实验室”,并逐步扩大到“环境素养培育”。成为特色高中后,学校的这些课程和资源都要区域共享,辐射更多的学生。“校园植物研究”“绿色能源”等课程向全区开放,区内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跨校选修。

高中教育更加强调核心素养培养

记者:这些年,普陀区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很快,但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青少年接受适合的高中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胡俊:高中教育是选择性教育,实现有条件、有质量、有保障的普及,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在探索“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高质量”的区域高中教育发展道路上,我们构建了“高点定位、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协同保障、监控导向”的工作机制。

首先,我们主动对标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根据普陀城区人口调控、产业形态变化、社会功能提升的要求,在普陀“一环一园十街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网的建设布局中,对高中教育资源布局结构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并以此来引领和推动全区基础教育一体化联动发展。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高中教育更加强调对人的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培养,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普陀教育精准施策,以项目引领、错位发展、课程支撑、科研推动为路径,不断激发区域高中学校特色创建活力。

在组织保障层面,我们依托普陀区建立的“街镇联盟链、园区实验链、承办辐射链、高校项目链、国际合作链”的合作模式,以及“医教、体教、文教、科教、社教”的协同发展机制,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完善人、财、技、物等方面的优先保障机制。特色高中创建还列入了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年度重点工作,同时也列入年度重点督查系统和绩效考核体系。

在特色发展和融通上下功夫

记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改革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也是多年来的“难题”,您所在地区有哪些突破?

胡俊:推进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区域层面来讲,在做好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还需要抓住核心环节推动改革发展,牵住牛鼻子推动高质量转变。

一是推进德智体美劳诸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主要通过全国统编教材试点及国家数字化教材试验区建设,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入推进区域共享课程体系建设,增强课程选择性、现代性、广泛性。

二是构建“五育并举”学生发展评价标准。对德智体艺科等领域的学生素养指标进行梳理,结合区域特色进一步细化。通过不断丰富评价维度和评价视角,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包括艺术、体育、科技、认知、社会实践、学业水平等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框架。

三是加强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信息技术为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提供了便利,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数据处理平台建设,为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重点在促进特色发展和融通上下功夫。在学校诸育融通、线上线下贯通、校内校外打通、学前学后联通、教考评用共通中,不断促进高中学校通过育人新观念的实践探索、育人新行为的系统建构、育人新文化的特色培育,最终实现学校发展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转型。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15日第5版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