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6-15
沪滇首次在深山里创建三级医院——不用跋山涉水,在县里享受更优质医疗浦东卫生计生
关注2023-06-1518:10上海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字号
5月25日下午,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人民医院启动“创建三级医院”。一个约20万人口的县,是如何创建一家三级医院的?
一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437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14个民族、约20万人口,95%为少数民族,山高林密,很难看到一块平地。
兰坪的集市上,我们看见一位手托一只母鸡叫卖的农妇:她从家里下山用了5小时。
“这是因为她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下山的路、县城的路、去大理的高速公路,都是近十几年才有的。”兰坪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罗秀军告诉我们,放在二十年前,下山后去镇上要走5小时山路,现在走两小时已经方便很多了。“70后”罗秀军的小学就在村里上的,曾经一个老师教所有年级;初中要到镇上,下山用掉5小时,去镇上还要走5小时;高中去县里,从镇里出发还要走十几个小时。由于交通不便,很多人读完小学就不读书了,生病了也没法去医院。
“那些父辈就走下山的,会开车四个多小时去大理看病;那些还住在山里的,有些仍然在村卫生室看病;我们要满足的是那些希望在县医院就看到好医生的人,而这部分人是大多数,也是兰坪的未来。”罗秀军说。
二
白族人罗世城是锌业公司职工,租住着一套两室一厅的职工宿舍,他的父亲、出生于1935年的罗术元与他同住。罗家是异地搬迁户;而罗术元是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启动后,第一个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
“我家在营盘镇黄梅村梅冲组,我们兄弟两个,哥哥小学毕业,我读完了高中。”高中毕业后,罗世城留在了县城,几年后进了锌业公司。他的哥哥则与父母务农,读了高中的弟弟成了“城里人”,这让全家人都看见了读书的重要性,哥哥有两个孩子,“如果能搬到县城,孩子们读高中就方便多了”。然而,在县城买房或租房都是罗家负担不起的。屋漏偏逢连夜雨,2008年母亲去世,2014年父亲又摔了一跤,到医院看病后的结论是“要换髋关节”。“那时候县医院不能做这个手术,在民营医院做要6万元,我们做不起,只好把爸爸接回家,好在爸爸体质好,慢慢挪动还行,只是不能劳动了。”罗世城说,就这样熬了8年,爸爸的伤情越来越重,经常疼得整夜睡不着,骨折的那一侧腿也缩短了7厘米。
随着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兰坪新建了5个异地搬迁社区,罗家分到了一套房子,新家就在县人民医院旁边的社区。孩子们读书步行15分钟就到了,哥哥也在县人民医院做了保安。2022年7月,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医疗队进驻医院,来自浦东医院的队长易诚青担任兰坪县人民医院院长。“打听到了,这个易院长是个博导,换髋关节很厉害!”兄弟俩立刻行动起来,按照此时的政策,爸爸罗术元的手术费用自家只要承担约4000元。8月3日至4日,易诚青连续完成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一名86岁高龄的高危患者正是罗术元。
9个月后,2023年5月底,我们访问罗术元,他说:“已经不疼了,晚上可以睡个整觉了!”说着,老人家拄着拐杖自己站了起来,一步一步走了起来,越走越灵活。罗世城笑着说:“爸爸的活动越来越多,感觉越来越年轻了!”老人家手术时,医院康复科还没有深入病房,如今,康复科病区已经实现一体化建设,可以预见,在专业康复加持下,老人家将恢复得更好。
怒江州委常委、副州长、上海浦东援滇联络组怒江州小组组长黄克鹏讲述了自己在一线调研中的真实感受:“怒江州人均年收入不到两万元,经不起疾病的冲击,拥有一家能看好病的家门口医院,就是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福祉。”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什么人均寿命不到70周岁?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医院医疗能力不足,当地群众往往要跋山涉水去外地看病。
兰坪县委书记熊文彬说:“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兰坪,已经派来多支医疗队,不过,医疗队最多停留半年,我们希望的‘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始终差一口气。”正是为了让帮扶成果落地生根,中组部启动“组团式”帮扶,首次要求“组团式”帮扶的援滇医疗队队长不仅要帮扶三年,而且要担任医院院长,以整体的眼光,从机制上为当地医疗技术的提高提供“加速度”。
对口兰坪的是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医疗队共5人,易诚青为浦东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导,将在兰坪县医院服务3年;4名队员大多是副高以上职称、党员,将在兰坪服务一年半。
三
兰坪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1年,当时医院位于啦井。1987年迁到县城旧址,2019年新院建成,新院“背靠”异地搬迁社区,围绕着医院的是大片“公园菜地”——彩色小路,中式庭阁,荷兰风车小景观,一切都是公园配置。不过,土地划分成一格格长方形菜地,搬迁户可以分到若干块菜地,徜徉于这特殊的公园里,不时看见居民在预埋的水龙头下取水,用塑料桶、塑料壶给自己家的蔬菜浇水。
公园里自然有游客,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发现其中有不少是医院患者家属。一位仍然住在山里老家的小伙子说,易地搬迁是自愿选择,他家没有搬迁是因为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不过,嫂子在医院生孩子了,家里已经在考虑孩子长大后的教育问题了。他说:“如果县城里工作机会多,我当然还是希望下山的啊。”
怒江州全称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内总人口55.27万人,居住着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到93.94%。兰坪偏于一隅,距离大理市4.5小时车程,距离丽江市4小时车程,若不是这些年有医疗队专家来帮扶,脑卒中溶栓“4.5小时之内”都来不及。
“兰坪虽然可以溶栓了,但是,我们老百姓对本地医疗水平还是有顾虑,去年我外婆中风了,如果不是正好有医疗队在,我家肯定把外婆送到大理去治疗了。”兰坪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刘明说,企业无疑是创造就业的最好途径,但是,“如果兰坪没有一家好医院,谁敢在这里创业?”“看病不出县”是兰坪发展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
金顶镇在兰坪算是比较富裕的,镇上有不少民营企业者,来自贵州六盘水的吴长碧就是其中一个。“我嫁给了一个白族汉子,开过小吃店,雇了好几个当地人。”前年,吴长碧又开了一家服装店,一年后却打算关店、搬去大理了。为什么?“我得了很严重的妇科病,到大理看了好多次,一定要手术了,继续待在兰坪太麻烦了。”转机发生在2022年9月。“我原本是从来不去兰坪县医院的,听说来了个上海妇科专家,癌症手术都能做,我想自己得的又不是癌症,找这个专家说不定能有用。”吴长碧说。
这位上海专家是浦东医疗队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赵应梅。医疗队2022年7月28日到兰坪,7月31日凌晨4点,赵应梅就被紧急叫往医院,指导抢救危重产妇。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产妇脱离生命危险,这也是浦东医院援滇医疗队首例成功组织抢救兰坪危重症患者。
“赵主任不但医术高明,对患者态度也很好,耐心地跟我解释病情,帮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当即我就决定在兰坪做手术,不走了!”术后半年过去了,吴长碧说“一切都好,我可以放心地留在兰坪了”。
四
到今年5月,赵应梅来兰坪已经10个月,妇科5个癌种手术都在兰坪开展,应该说很有收获,可是,最近她却眼里常含泪水。
“28岁的‘徒弟’最近提出离职。”赵应梅说,这个徒弟一走,本已成为兰坪县人民医院常规手术的“输卵管开窗取胚+输卵管成型术”,就要重新培养人才了。
原来,宫外孕即异位妊娠,其中,输卵管妊娠又是宫外孕中最常见的一种,由此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妊娠相关死亡人数的2.7%。在兰坪,抢救输卵管妊娠以前基本是“一切了之”,虽然救了命,但是这一侧输卵管也就没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是一次重大损伤。而开窗取胚,即在腹腔镜下打开输卵管,用无损伤血管钳清理掉全部妊娠物,然后缝合输卵管切口。这样做,可以保留输卵管,以后可以照常怀孕。
赵应梅不仅给兰坪带来了这项新技术,还带出了一位徒弟;截至采访,已经用这项新技术挽救了15名育龄女性,而且徒弟已经可以独立开展这项手术,新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手术。
兰坪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敏同样痛心疾首,她说:“兰坪留不住人,只要学会了新技术,很多年轻人就会走,去大城市,去上级医院。”现实就是:在兰坪县人民医院491名职工中,本科生仅128人,临床医生没有一个是研究生学历;其中,299名35岁以下中青年人员中,本科生仅有57人。职称结构中,中级职称仅有46人,出现结构倒挂。
易诚青清楚地认识到,人才缺乏,会普遍影响诊疗能力提升与学科建全建强,随之而来的是县域内服务能力下降、人民信心不足和病源外流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流失与资源匮乏。
五
“愿以三年日月,点亮五百星辰。”易诚青把自己定位为保护火苗的“守夜人”,他说:“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作为一院之长,我希望有发现的眼光,用好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所有人都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医疗队5个人,人人都成为了发现“火苗”的眼睛。骨科副主任医师胡万坤10个月教会了29岁的当地医生田坤十项技术。比如,大拇指有一种特殊的骨折——本奈特骨折,胡万坤带来了一个“小手术”,做完之后患者的手功能可以百分百恢复。田坤说:“我们之前就是包扎、固定,患者此后就做不了绣花、写字等精细动作了。而现在,我可以胸有成竹地说,你能好的,我有把握。”
医疗队到达兰坪的第一天,恰好就有一名胆结石患者要转院。队员邹奇是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查看病人后,他发现患者只需要做一个胆道穿刺引流就能解决急症。于是,他现场示范,不仅让患者避免了舟车劳顿,而且点亮了一朵火花——刘洁那如饥似渴的眼神,让邹奇看到了兰坪医生的求学愿望。如今,“邹师傅”已经将腹腔镜下经腹膜前修补术(TApp)、腹腔镜下全腹膜外修补术(TEp)、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等微创技术教会了当地医生。
“救脑、救心、救命”是急诊的三大主要目标,所谓溶栓4.5小时时限、心梗“黄金120分钟”……对于到最近的三甲医院车程是4小时以上的兰坪,只有当地医院强了,患者才有不留残疾、有时甚至是生的希望。医疗队队员叶军是神经内科医生,他发现,兰坪县人民医院三年才做了15例溶栓,与当地高血压高发情况不符。“原来是当地医生不敢独立做溶栓,离不开带教专家。”叶军到来10个月就做了23例溶栓。从手把手带教,到电话指导,“春节期间我回上海过年,当地的肖六芬医生就独立做了两例溶栓,根本不再需要我这个‘小师傅’了。”
从1996年就在兰坪从事医疗工作的罗秀军深知:“填补一项技术空白容易,难的是把技术留下来,让我们兰坪的医生能独立操作,也就是第二例。”“第二例”既要师傅肯教,更要徒弟要学,在“教学相长”中,大家都获得成长,形成融入血脉的情感。
易诚青擅长各类复杂疑难关节疾病,他也发现了自己身边的“火苗”——就在2022年底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