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内地,贡觉的气温还是偏冷的。年平均气温6.5℃,七月份平均气温14.6℃,据说从九月份开始就逐步进入冬季了。我们初到这里时已经是三月中旬了,天津已经渐热起来,但在这我却不得不把最厚的棉服给穿上了,而那些棉服即便在天津最冷的时候也是很少穿的!这里没有暖气,取暖主要靠电。乡下农牧民则主要通过烧柴或牛粪来取暖!不过这里的夏天要好过很多了,很凉爽,还没蚊子。家里桑拿天时,我们在这儿还一直穿着秋衣秋裤!要是赶上阴雨天,秋衣秋裤可能都挡不住。所以经常跟家里人开玩笑:“欢迎来这边避暑啊!”也正是这个原因,这边暑假要比内地短,也就20天左右,甚至不放暑假,这边除了初三参加中考的孩子会放暑假外,其他学生都是放虫草假,一般在五月初,也是20天左右。这有点类似于我小时候,老家农村放的麦假和秋假!虫草,也就是冬虫夏草,一种比较珍贵的中药材。这些年价格越涨越高,一根品相好的要卖到一百七八,一般的也得四五十,差一点的二三十,所以挖虫草成了这里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虫草一般生长在海拔四五千米以上高山上,一般来说越高越寒的地方品质也就越好。只冒出一个小尖尖混在杂草中,加上虫草越来越少,所以很难被发现。没经验的人,一天的时间也不定能不能找到一根半根。所以到了挖虫草的季节,往往要全家出动,带上食物、帐篷长期住在山上。小孩子眼尖,他们也是主力之一。挖虫草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山高且寒,气候多变,没有像样的路,有的地方常有积雪,有的还要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人们要整天或坐或跪的伏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检查每一寸草皮,另外还要提防猛兽的袭击,山里常有狼、野猪、熊等猛兽出没!虫草越是被早挖出品质就越好,待到后期,虫草长大了,营养也就被吸收殆尽,卖不上价钱了,所以虫草就集中在那一段时间来挖。利益往往带来竞争,这里挖虫草是讲地域的,乡镇之间就所属地域是有协议的,千万不能越界,否则就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暴力冲突!所以到了采挖季,干部也要长期驻山上,蹲点巡视,以防冲突。吕县就是去年上山驻守时从马背上摔下来,离悬崖边也就咫尺,捡了一命,但腰还是摔伤了。除了虫草,这里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牦牛了,一头牦牛能够卖到大几千甚至上万。少的人家可能只有几头,多的十几头或几十头甚至更多。牛是散养的,放牛也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在山里翻山越岭的一干就是一天。牦牛这种东西也是奇怪,即便很陡的山坡,它们也来去自如!一头牦牛大概需要六七年才能长成,藏族同胞经常玩笑似的自夸:“我们的牦牛可是吃虫草,喝山泉水长大的。”本地人是吃牛肉的,他们的主食是青稞做成的糌粑以及奶制品酥油和茶一起加工而成的酥油茶,牛肉也常常会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上。但他们不杀牛,到了每年11月份(只有这个月可以杀牛,被称之为“秋杀”),他们会找汉人来杀!然后把肉卖掉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另外比较有意思就是本地人吃牛肉多是生牛肉风干以后就直接拿来食用!卫生方面应该还是安全的,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这里的常见病除了乙肝、肺结核外,包虫病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这被视为西藏第一癌!除了牦牛,这里还有阿旺绵羊,因其基因纯度高、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一直被视作这里的招牌!另外,在乡下的森林里还盛产松茸、獐子菌、牛肝菌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山上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我见过的就有当地人称之为“白屁股”的藏原羚、野兔、马鸡、一种叫不上名字的地鼠、旱獭、猴子等等!天空常有雄鹰翱翔,山里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另外,这里还有成群的乌鸦,很大个的,感觉比内地的要大很多,其中有种红嘴的,和乌鸦很像,应该是叫红嘴山鸦。
县城娱乐场所不多,电影院是没有的,KTV倒是有一家,不过不久前看到墙上的转让信息,是不是要黄了,不得而知!我们是不允许去这些地方的,虽没硬性规定,但是有领导做榜样,大家也是不去的!这里的人们有自己的娱乐方式——耍坝子,就是大家很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带上吃的、喝的,带上毯子、帐篷(太阳太晒或下雨时可以躲在帐篷里),来到山上找一块干净、舒适的草地,围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吹牛皮(他们自己的玩笑话),期间大家还会唱歌、跳舞,好不热闹!现在耍坝子也在商业化,县城周边有很多专门供大家耍坝子的场地,里面有大小不等的几顶帐篷,由主人负责收拾打扫,并收取一定费用。如果客人需要,主人也会提供吃喝用品,这些地方叫做“林卡”。本地人热情、豪爽!一群康巴的汉子、女人,客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牦牛肉,互敬着青稞酒,不时的跳起锅庄,扯着嗓子吼上几句:“今天我们在一起,格桑哟,明天我们在一起,格桑哟,后天我们在一起,格桑哟,大后天我们在一起,格桑哟……”这样的情境很容易让人忘情:蓝天、白云、青草、美丽的格桑花、望不到边际的群山,除了偶尔的几声鸟叫,天地间一片欢歌笑语!
接下来,说说我支教的地方:贡觉县初级中学,也是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高中只有昌都才有。学校有八九百名学生,因为山高路远,从家到校,开车一般也要两三个小时,更远的甚至要一天时间,所以除了县城的部分学生走读外,大部分学生是要住校的,而且这里的学生大部分从小学就开始住校了。学校分大小周,两周才能回次家。这里的人们接受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前些年,适龄学生入学的并不多,但这几年随着政策支持和政府的大量工作,人们的受教育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入学接受教育。在这里,国家的助学力度还是很大的,从小学到高中对学生实行“三包制”,他们吃饭,住宿,校服,必需的生活、学习用品都是不用自己花钱的。为保证营养,学校每天还会在大课间免费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苹果或是一小盒牛奶。这里孩子大多比较淳朴,看上去怯怯的,但也有很活泼的,尤其是跟你熟了以后。记得第一次去班里,就有孩子拿着他们发的牛奶往你跟前递:“喝吧,老师!”孩子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孩子小学可能没上过几天课,到了年龄就直接来初中了。还有就是汉语对他们来讲属于第二语言,所以也会有些影响。他们当中甚至有的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所以在这里教学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耐心。学校有八十多名教师,他们几乎全部来自外地,也正因如此,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得不和家人长期两地分居。这里的教师大部分住到学校提供的宿舍里面,很少有人买房(县城以前没有商品房),但现在教师宿舍不够了,所以再新来的教师就不得不在外租房了。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大学生加入到这里的教师队伍,今年又进了11名大学生,他们有志愿者,有引进人才,也有公开招聘的教师。初到这里时,学校为我安排了八年级的物理课,后我又主动跟学校申请了跟班班主任并申请带两个徒弟(两位去年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正好我仨带整个年级的物理,而且他们也非常希望有人带)。刚开始,唐校很是感谢但还有些犹豫:担心任务太多,我身体受不了,因为带徒弟就要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并进行评课,还要组织备课和学习!在我坚持下,唐校最终同意了。其实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多做点事情,因为跟那些内地来的年轻教师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也是初次来到这里,而且还都是些孩子啊,刚参加工作就来到这么艰苦的地方,远离父母家人。我在这里也就只有一年半,而他们却要把自己的青春,甚至是一生留在这里!(去年新入职的段小强老师,今年虫草假结束返校期间,路遇车祸,造成颈椎爆裂性骨折,人现在还在医院。还有,上次唐校带我们去乡下植树,路过村小学,对我们说:“这里已经有好几位老师因意外死掉了”)。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他们没有一丝嫌恶,没有一丝抱怨。也许,对于这些,他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每当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朝气,充满阳光,还略带些稚气的脸,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感动!这些普通且平凡的年轻人让我看到了这里的希望,看到了这里的未来!
不仅仅是教师,其它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很多有志青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来到这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前几天碰到克日乡的马乡长,一个87年出生的小伙子,10年来到这里,一直工作在艰苦的乡下,老婆孩子在陕西,自己一年到头放不了几天假,和家人长期两地分居,在和他交谈中,他始终没抱怨过一句,相反很知足:“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去年新通了公路,水电网络也都有了,闲了也可以玩玩手机,和老婆孩子通通视频!”多好的人啊,乡下的艰苦我是有耳闻的,很多村子都是由十几户人家形成的自然村,散落在山里,很多地方连条像样的土路都没有,生活设施也不尽完善,电是靠太阳能发电,经常不够用,到了冬天就更不好过,水经常被冻住,夜里还常常会被冻醒……
不过,随着国家的支持,天津和东风集团的援助,大批有志青年来到这里同本地同胞一起艰苦奋斗,使这里在这两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新铺了县城的这条主大街,沿河边又新建了一条主干道,今年刚完成的第一个商品化小区已经开始入住,进城入口处又有一批新房正在建设中,第一家大型的连锁超市即将开业,县城的出租车公司很快也要成立,天津援建的新人民医院大楼将在10月份交工,新藏医院也在紧张施工中,天津援建的第二小学也即将竣工,阿旺绵羊基地现在办的也是有声有色,拉妥湿地、阿旺温泉的旅游也在逐步的搞起来,住在三岩地区交通不便、生活不便的藏族同胞正逐步搬迁到新的居住区,通往乡下的路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据说,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一个飞机场,还将通火车并建一座火车站……我坚信,这里会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