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林芝米林县丹娘乡桑巴村罗布多杰的妻子和儿子。赵延摄
冬日的西藏“江南”林芝,柔和的阳光给万物带来了丝丝温暖。在这里,树叶还未凋尽,保留了西藏冬季独有的一抹绿色。素有“花谷药洲”之称的米林县,正处在这抹绿色的中心。
米林县位于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海拔2950米。米林,藏语意为“药洲”,藏药鼻祖宇妥·云丹贡布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此编著藏药书、炼制藏药、培养藏医人才,又因气候条件,当地盛产着种类丰富品种珍贵的藏药材、多种菌类及繁多的植物,米林又称为“花谷药洲”。
图为林芝米林县羌纳乡西嘎村村民家家户户发展庭院经济,院内种满了各种果树。赵延摄
作为西藏自治区除拉萨外率先脱贫摘帽的林芝市,2020年与全国一道迈入了小康社会。近日,中新网记者驱车数百公里从拉萨走进林芝,深入各县区及乡村探访“老乡的幸福生活”。
图为米林县扎西绕登乡彩门村64岁的洛桑带着孙子巴桑在院子的草地上玩耍。何蓬磊摄
午后,米林县扎西绕登乡彩门村64岁的洛桑和5岁的孙子巴桑在院子的草地上正玩着游戏,地上摆着一堆洛桑手工做的木制玩具,虽不算精致,但是巴桑却当宝贝收藏。洛桑是村里的老党员,他告诉记者,小时候没有读书是他的遗憾,藏文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那时候我告诉自己,就算家里条件再苦,也要让孩子们去读书。”洛桑说,现在幼儿园已经建到了村里,从现在到高中上学都是免费,上下学还有班车接送,“现在教育环境这么好,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图为米林县派镇日出时分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加拉白垒峰景观。何蓬磊摄
6日上午,罗布多杰家里和平时一样,他在后院忙着赶牛上山吃草,小儿子在妈妈的怀里撒娇不肯松手,女儿在客厅忙着煮酥油茶、收拾房间……见到记者一行,他虽略显羞涩,但几句话下来,也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他端了茶碗坐过来和记者聊起了现在的生活。
罗布多杰现在住在丹娘乡桑巴村,“我其实是隔壁丹娘村人,父母也在那边住。”想起2007年刚来到桑巴村的情景,回忆一下涌上心头。“那时候村里没有像样的马路,一下雨泥巴能裹到膝盖,没有雨鞋的话,最好别出门。”
图为现在已经通车的鲁霞大桥。赵延摄
桑巴村和丹娘村中间隔着一条雅鲁藏布江,“那时候村里连像样的路都没有,更别说桥了。”罗布多杰告诉记者,每次回家探望父母过江需要搭乘渡船,而且都要看天气出门。如果天气好,可以一早顺利出去,如果下午不能在5点钟之前赶回来,那就需要在外留宿一晚。“因为一到下午江面风大、水流湍急,贸然过江很容易发生事故。”
“如果不搭渡船,步行绕路要多走一个多小时。眼看八一(现巴宜区)就在江对岸,可就是过不去。”与罗布多杰也有同样经历的色格,来自丹娘乡鲁霞村,“那时候出行很被动,运营渡船的也不是本村人,只要他们不出船,我们就哪都去不了。”
图为林芝米林县丹娘乡桑巴村罗布多杰一家在院内的草地上过林卡。何蓬磊摄
色格介绍,2013年10月,鲁霞大桥正式开工建设。他回忆,通车时,看着昔日的渡口如今变成宽阔的大桥,全村的人为之欢呼。大桥拉近了周围村子与县城及巴宜区的距离,让大家的出行更自由、便捷。
不仅桥通了,整个丹娘乡的乡道、村道都实现了黑化、硬化,变成了柏油马路。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桑巴村大力发展旅游业。”罗布多杰告诉记者,村里之前有建档立卡户14户51人,为了助他们早日脱贫,村委会将目光锁定在了旅游上。“路通了,游客进出这里也很方便。”
航拍米林丹娘佛掌沙丘景点。何蓬磊摄
据悉,在米林县政府和有关单位的帮助扶持下,2017年桑巴村建立了精准扶贫短平快项目——丹娘佛掌沙丘景点,并将佛掌沙丘前三年的经营权转包给旅游公司,其中20%的资金用于专项扶贫资金,在景区内设4个民族特色商品售卖亭,由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经营。同时,该村2020年争取资金48万元(人民币,下同)建设村集体经济农家乐,打造集餐饮、购物(土特产)、旅游风光、休闲娱乐、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业。
图为林芝米林县丹娘乡桑巴村罗布多杰和家人一起喝酥油茶。赵延摄
2020年该村集体收入达22.3万元,人均获得集体分红1200元,人均收入16933元。“一个人富,不算富。能带一群人富,才是整个村子富起来了。”现在担任桑巴村村委会主任的罗布多杰说,现在在全村的努力下,大家的日子都慢慢好转起来,让西藏这个小小的边境小康示范村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如今,西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让林芝每个村子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瓜果飘香。虽然已经入冬,但是林芝老乡家中的水果盘从未空着,采摘一颗自家收获的苹果,咬一口轻尝,汁水充溢口腔,感觉格外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