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中网 >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 正文

彩云之南最绚丽的花朵

2023/9/9 1:04:05 点击:
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昆明举行云南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我们的小康”。

“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省委委员们在全会分组讨论中纷纷为云南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点赞。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上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把少数民族特别是“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整族帮扶、整族脱贫,独龙族、基诺族、怒族、傈僳族等民族“一步跨千年”的故事令世人瞩目。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为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议》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加快发展。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优化转移支付,加大财力支持。

专家指出,《建议》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并明确指出要优化转移支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伟力。

自2013年以来,我省接续实施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总结成就,聚焦重点,接续推进。《建议》特别强调,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在全会分组讨论中,不少省委委员认为,《建议》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聚焦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继续实施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等重点工程,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载体,将切实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质量和成色,也必将有力促进云南在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示范。

“把沿边村寨建设成为小康村的典范、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临沧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临沧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把沿边村寨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

《建议》中还单独提到,促进迪庆州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这让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委主要负责人感到振奋,他与大家迪庆这几年的快速变化,“香丽高速公路今年底即将建成通车,明年香丽铁路也将建成通车,这标志着迪庆从根本上改变了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也将更有利于迪庆全面深度地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我们将牢牢抓好稳定、发展、生态三件大事,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世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不久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有县市宣布脱贫摘帽,但当地干部群众深知未来的路并不轻松。“‘十四五’时期通过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把这一任务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怒江州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紧紧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机遇,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以半山酒店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培育一批以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科考研学等为主的新产品、新业态,倾力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回眸“十三五”

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同心奔小康

这是一个甜到心里的好日子——

2020年11月14日,云南省扶贫办发布消息:怒族、傈僳族近日实现整族脱贫。至此,云南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实现整族脱贫。

这是一份让人喜出望外的成绩单——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10个,4个民族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8个民族自治州中有7个州35个县通高速公路、58个县全部通高等级公路。民族地区所有乡镇和建制村都已实现100%通硬化路、100%通邮。

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同心奔小康。“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一心一意谋发展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

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

特有民族最多。

跨境民族最多。

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5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谋划民族工作,用发展的办法促进民族团结,用发展的成果巩固民族关系,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2015年至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围绕精准扶贫与全面发展,全省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投入资金303.98亿元实施三轮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针对少数民族深度贫困群体面临的发展困境,全省施行“地方主导、区域协作、央企结对、对口帮扶”的扶贫开发模式,在全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上海、广东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及社会各界对口帮扶下,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迈上了跨越发展的轨道。

聚焦16个民族跨境而居的八千里边境线,全省持续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沿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974元增加到2019年的9817元,年均增长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差、底子薄,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云南民族地区最突出的矛盾。对此,省委、省政府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筑牢民族地区发展基石。在发展支撑方面,着力推进民族地区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建设;在发展动力方面,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向民族地区布局,推动以云茶、云果、云蔬等为代表的“云系”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向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在发展优势方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高水平沿边对外开放平台和窗口;在发展方式方面,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千方百计惠民生

2019年11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云南: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为题,详细报道了云南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做法和成效。除了脱贫攻坚,相关部门帮助民族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并在低保救助、廉租房申请、看病就医、孩子入学等方面关心帮助民族群众的做法,也在干部群众中产生良好反响。

5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守“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民生改善作为事关全局的硬任务,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资源供给更优化。全省稳步推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力开展不通汉语劳动力培训。“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20条底线”全部达标。2016年至2019年共招收世居少数民族研究生2349人。

就业服务更贴心。全省积极实施培训就业工程,对民族地区贫困群众100%给予技能培训,100%提供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同时,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就业。2019年,全省新增转移就业125.11万人,其中“直过民族”12.86万人。

医疗卫生保障更有力。全省全面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四重保障”。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民族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453.39万人次享受医保待遇,民族地区贫困群众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

居住条件更舒适。全省把民族地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战场,支持“直过民族”地区完成32.6万人易地搬迁任务;统筹危房改造与人居环境改善,民族地区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全部“清零”,修缮加固的住房实现房屋与厕所、畜圈同步改造,拆除重建的住房实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

社会保障更完备。全省不断加大民族地区农村低保资金和临时救助资金等保障力度,2016年至2020年3月底,救助困难群众201.73万人次。2016年至今,共建设城市公办养老机构66家,农村敬老院324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17家。截至目前,民族地区100%实现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

凝心聚力促和谐

“同是一颗心,同是一条根,幸福伴祥和,都是一家人……”正如歌曲《一家人》所唱的那样,我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5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亲相惜”的目标,积极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引领作用,在确保各族群众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的同时,促进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

在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方面,全省积极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和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扶持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努力将中华文化内化为各民族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同时,加强交流互鉴,组织各级各类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支持开展民族传统节日的传承创新,现今,“火把节”“泼水节”等民族节庆已成为云南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和品牌。

在增进各民族情感交流方面,全省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群众联谊活动,“宾弄赛嗨”(各族群众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等学习宣传活动。

在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方面,全省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十三五”期间,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因素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与广东等5个省份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跨区域协作机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时,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尊重特色、包容多样、共融共治的社区民族工作平台,“民族工作大家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数据

2015年至2019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由2012年末的426万人减少至2019年底的16.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22.4%降至2019年的0.86%

示范创建

截至目前,全省6个州(市)和59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1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兴边富民

2013年起,实施三轮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2020年黄石市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记驻马店市第三中学开学第一天
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资格分数线划定-十堰晚报数字报
最新图文
我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资格分数线划定-十堰晚报数字报
烟台高中招生办法公布!扫微信可查中考成绩
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召开“316工程”工作推进会及应急急救专题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