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阳明文化园。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舒波杨继军田原/文周永/图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母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每逢修文中学“小班会”,同学们都会举行王阳明经典名句诵读活动。
修文是阳明文化的发源地,被誉为“王学圣地”,县城随处可见阳明文化的符号,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受到这里到处浸润着阳明文化。
近年来,修文县积极探索实施阳明文化“九进”工程——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部队、进景区、进家庭、进商铺,全方位加强阳明文化的渗透和引领,努力实现“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阳明精神的当代价值。特别是推动阳明文化进学校,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健全人格,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取得明显效果。
阳明文化润校园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名言,激励着修文学子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走进修文县各中小学,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阳明文化氛围。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夫学,莫先于立志”……走进修文一中,刻于墙上的这些名言警句,告诉学生们立志的重要性。
这种文化氛围,不仅表现在学校的雕像、展示栏、走廊等建筑设计上,更浸润到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中。
每天早晨,在久长小学的教室里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手捧讲义夹,端身正坐,眼睛平视,齐声诵读国学经典。
在修文一中和修文中学,除了每周安排一节正课外,还有晨读暮省课:每天早自习前15分钟,高中“良知班”的学生诵读王阳明经典文段或经典古诗文句段,七年级学生每天学习一篇《论语》;每天晚自习结束前15分钟,学生要对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反思,填写人手一册的“幸福日志”,每日“打卡”,检视自己是否做到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读书明理……
修文中学建立了“知行讲堂”,每月开展一次全校道德讲堂活动,每周各班开展一次道德活动,班级师生轮流进行故事。
修文县的各中学,多数建立了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学习国学经典。一位社团成员在参加贵阳市政协的咨政协商会时发言,谈了她学习的体会:“从开始的不理解、满心疑问与好奇,到渐渐抛弃原来糟糕的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被良知的力量感染和推动,到慢慢懂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一次次遇见更好的自己……”
修文县教育局组织各项线上线下学习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以及《教条示龙场诸生》《拔本塞源论》《教约》等王阳明先生原文。
久长幼儿园、久长实验小学、修文二中等学校,还邀请教育专家开办家长讲座,以王阳明先生家训为蓝本,引导家长立良知家训家规。经过学习,家长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家校关系更加和谐了。
“家长们由支持幼儿教育小学化,转为支持发掘幼儿潜质、提高综合素养。他们积极参加亲子活动,80%以上的家庭能做到亲子阅读,良好的家园关系正助推幼儿园朝正确方向和更高目标发展。”在去年召开的贵阳市教育大会上,修文县久长幼儿园园长田庆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谈到“良知教育”带来的变化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