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山绿、水清、村美,构成一幅绚丽画卷。
美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中华蜜蜂养殖增收富民。
肉牛产业成为群众的“致富车间”。
一条溪流就是一处景点。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泾源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负重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民生实现新改善,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这十年,泾源县厚植奋斗不息底色,山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深耕民生增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泾源县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攻坚克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7864户33988人全部脱贫,8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绝对贫困。
始终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目标,靶向施策发展富民产业。截至2021年底,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42倍和1.69倍,年均增长7.3%和11.1%。
十年来,泾源县一直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既坚持尽力而为,又注重量力而行,把全县财政支出80%以上集中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辅、农村学前班为依托的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政策,创新建立“学校保、乡村找、部门清、家长管”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
十年来,泾源县实现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100%,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
创新推行“互联网+教育”“一托二”在线网络教学模式,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同上一堂课,解决了偏远贫困学校师资不足、力量不强的问题,实现了优质资源互通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聚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件大事,守好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充分挖掘校内师资资源,利用公共资源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
医疗卫生强化共建共享,实现县域内远程会诊系统互联互通,县乡村医疗机构实现“三个一”目标,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注重惠民利民,群众医疗参保个人缴费补助额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参保率连年达到96%以上。社会救助突出健全完善,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就业保障能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2.5万人以上。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新建新华书店、图书馆,完成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泾源县检察院、交通执法大队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六盘山镇大庄村等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始终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城乡联动发展、生产生活同步发力,全面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加快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城市生态环境持续绿化美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
持续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美丽乡镇实现全覆盖,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局面,城乡人居环境达到新水平。
十年来,泾源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民生改善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特色产业促增收
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是农民幸福安康的压舱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泾源县立足传统养殖优势发展草畜产业,立足六盘山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立足雨水气候优势发展苗木产业,立足六盘山地区蜜源丰富优势发展中蜂产业。
经过持续努力,特色产业亮点纷呈,旅游人数连续3年突破100万人次,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
通过景区改造提升、娅豪国际滑雪场建成运营、民宿农家乐普及、旅游服务带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带动3000多户农户参与旅游服务,年户均收益3800余元,旅游产业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源头活水。
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持续走安格斯牛纯种繁育和西门塔尔牛改良两条路线,累计引进纯种安格斯基础母牛2万余头,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0.4万头,年人均牧业收入2460元,肉牛产业已成为农民的“致富车间”。“泾源黄牛肉”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泾源县发挥当地群众养殖中华蜜蜂的传统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将中华蜜蜂养殖作为强农富民支柱产业,出台惠民政策措施,采取“大手连骨干拉小手”和“1+10”养殖模式,推动中华蜜蜂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通过扶持引导、精心培育、发展壮大,泾源县标准化养殖蜂场达49个,培育专业合作社33个,累计引进蜂群2.43万箱,年生产加工优质蜂蜜3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蜂农年人均收入2.3万元。“泾源蜂蜜”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蜂产业成为群众持续增收的“甜蜜事业”。
十年来,泾源县切实把发展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立足资源禀赋,锚定绿色发展,找准特色优势,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调活服务业态,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增效、新兴产业破题开局。
生态保护利千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泾源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当地特殊生态区位和重要生态地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坚持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建设三管齐下,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区“绿盾行动”。泾源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5%以上,连续五年位居全区前列;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优标准,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连续五年名列全区第一。
按照国家“非煤矿山”专项整治统一部署,结合“绿盾2017”专项行动,依法关停和拆除了六盘山三关口矿区石灰窑33口、工矿企业19家,清理石料开采、加工区域407亩,同步完成拆除区域生态修复1680亩。
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连年的保护和发展,按最新监测和统计数据,县内共有植物110科442属1072种、陆生脊椎动物96科359种、无脊椎动物13纲47目332科3554种,近20年最新科学发现150种,是黄土高原上的“动植物王国”。
以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为依托,先后实施精准造林、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等大规模造林工程,十年累计造林面积85万余亩,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21.9万亩。实施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绿化美化155公里,建成卧龙山市民休闲公园1处,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底的26.3%,上升到2021年底的42.24%,始终保持全区22个县区第一水平,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面向未来,泾源县将立足于特殊生态区位和重要生态地位,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县空间规划,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牢牢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大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推广“2433”林业生态建设机制,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全力抓好泾河干支流水资源、水生态、水污染、水环境、水安全等“五水共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坚定不移地保护好泾河流域6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
十年来,泾源县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筑牢六盘山绿色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区域生态效益日益显现,美丽泾源建设稳步推进。
十年辛勤耕耘,交出奋进答卷。回顾非凡十年,泾源县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谋划找方法,盯着一件件落实,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剡文鑫)
责编:阎梦婕、宽容)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10月20日宁夏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例
人民网银川10月21日电(刘峰、阎梦婕)10月20日0—24时,宁夏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例,银川市6例(兴庆区2例、永宁县2例、金凤区1例、西夏区1例)。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G85银昆高速公路(宁夏段)最长隧道贯通
人民网银川10月20日电(刘峰、穆国虎、实习生刘天怡)10月20日,银昆高速公路(宁夏段)全线最长隧道——南梁隧道贯通,该隧道的贯通为银昆高速2024年全面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据悉,银昆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继京藏、福银高速后一条新的南北大动脉,打通宁甘陕省级通道,有效改善沿线地区的出行条件,将从根本上解决同心、彭阳两县的交通瓶颈问题,带动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