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大批师生群众自发送别校长莫振高。新华社发
资料图片
15日早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数千人自发送别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从教30多年,莫振高四处筹集善款帮助上万名山区贫困学生继续学业,被孩子们唤作“校长爸爸”。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
校长病逝花圈脱销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我国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这里“九分石头一分地”,自然环境恶劣,群众分布在千山万弄间。山里贫穷,孩子们读书非常刻苦。尽管是一所县城高中,但都安高中在整个广西都颇有名气:连续20多年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名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莫振高在都安高中工作37年,3月9日,他突然因病离世,这一噩耗传遍县城。
据学校的门卫韦荣回忆,一名昔日的学生从上海赶回,刚到学校门口,便哇哇大哭起来,踉跄走到校园桂花树旁,几经劝阻,才止住哭声。
19岁的韦玉华是高二学生,她哭着说,在课堂上得知校长离世,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哭起来,那个每天第一个到校、刮风下雨都用学校广播提醒学生添衣的人永远离开了。3月9日晚,学生们自发组织,全校4600多名学生熄灯为莫振高默哀3分钟。
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莫振高的人都来吊唁。县城一家花圈店的老板说,他不认识莫校长,但订购花圈的人挤爆了小店,不少人甚至不得不到附近的马山县、河资助贫困生四处“化缘”山洼里种的玉米,仅够农民口粮。山坳里的贫困学生,是莫振高生前心中的牵挂。
都安高中资助办主任韦喜凤说,都安高中至今仍有约40%的学生是贫困生,许多年前,学校贫困生更多。“即便学校已免学费,但书本费、住宿费,以及每月生活费,每年仍需约4000元,不少贫困家庭不堪重负。”韦喜凤说。
孩子们因贫辍学,让莫振高痛心不已。“每次有学生辍学回家,校长都亲自或让班主任去学生家中,把他们接回。”韦喜凤说,常挂在校长嘴边的一句话是,“不管怎样,先回来上学,我来想办法。”
19岁的高三学生蒙鲜红忆起莫振高,哭成了泪人。2012年,家境贫困的她,为让弟弟和妹妹们能继续上学,辍学回家,成绩优秀的她在家中与父母抱头痛哭。几天后,蒙鲜红回到了学校:校长免去她的学杂费和住宿费,且学校每月资助她200元生活费。“没有莫校长,或许我已经嫁人。”蒙鲜红说。
60岁的蓝玉锋在灵堂抹泪。1998年,儿子蓝程考上都安高中,但由于家中仅有3亩地的收入,蓝程一度几近辍学。在蓝玉锋一筹莫展时,是莫振高将蓝程带回了课堂,从此他家没再交一分钱。蓝玉锋说,儿子已博士毕业,走出大山,留在北京,按瑶山习俗,年长者不能参加年纪更小者的丧礼,但他顾不得这些,他只想来送送校长。
为让孩子们回到校园,莫振高向慈善机构、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求助。他去找县城南门商城的老板,找广西南宁一投资公司的经理,他甚至前往广东中山寻求企业老板的帮助。
在各种场合,莫振高总是说:“我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没有路费,帮一把吧。”他因此被称为“化缘校长”,孩子们叫他“校长爸爸”。一个故事曾被多人讲起:莫振高去市里开会,昔日的学生想请他吃饭,被拒绝,学生一再坚持时,莫振高说,将餐费拿出来资助贫困生。
据都安高中资助办统计,2014年该校有约200名学生每月获得200元至400多元的资助。这些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躺在病床上关心学生餐
师生们说,莫振高一辈子都献给了瑶山。
教师潘昱铮说,校长每天早晨5点多便到了学校,在校园每个角落巡视一番后,起床铃响,他到男生宿舍挨个催着学生起床;课间则站在教学楼前,促着学生珍惜光阴。“莫校长最爱用学校广播,逢着刮风下雨,他用广播通知大家添衣,免得感冒。”蒙鲜红说。
学校的点点滴滴,莫振高“都要管”:冬日太阳升起,莫振高一遍一遍重复催着大家晒宿舍棉被;学生们做操时被雨淋了,广播里会传出莫振高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
韦喜凤说,担心学生营养跟不上,莫振高每周用争取的资助为学生们免费加餐;临近高考,他叮嘱食堂每天早上给学生发一个熟鸡蛋。遇着贫困生,莫振高还经常招呼孩子们到他家里“加餐”。
3月4日,元宵节前夕,躺在病床上的莫振高,专程打电话回学校,要求食堂为正在参加会考的高三学生免费煮汤圆。“校长说,这很重要,每名学生须至少能吃到10颗汤圆。”韦喜凤说。
5天后,莫振高永远离开了他关爱着的学生们。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