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中网 > 喜德县 > 正文

张杨:千里援彝“一家人”育彝家人

2023/8/4 4:16:35 点击:

“恰是因为初心追梦,我们努力让自己的事业融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建设,体现教育帮扶工作者的人生价值,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我一定要坚守在凉山教育扶贫的最前线,我一定要全心全意为全国全省全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奋斗!”这是来自达州市万源市玉带学校到凉山州喜德县中学援彝支教的教师张杨写在日记本上的一段话。

援彝支教两年来,张杨带着妻儿,义务反顾深入凉山,坚守如磐初心,坚定地奋战在教育一线,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在三尺讲台书写着“一家人”育彝家人的师者大爱……

浩浩东风毅然决然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决战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贫困一如绵延的大山,世代横亘在喜德人民面前。摆脱贫困,是彝族同胞千百年来的梦想……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

2018年6月,张杨响应上级组织的号召,从达州万源市玉带学校,随援彝大军奔赴凉山州喜德县中学援彝支教。担心妻子有顾虑,这次张杨报名参加脱贫攻坚援彝支教时便没有将此事告诉她,组织批准后,他才开始做妻子的工作。妻子最初不理解,后来全力支持他。其实,张杨心里也很愧疚,他甚至觉得把沉重的家务完全甩给妻子,对她是一种残酷:患慢阻肺的母亲、肿瘤术后的岳母、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岳父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全由她一人照管。

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放下就没有拾起。作为回报,张杨明白,唯有变“客人”为“主人”,扎根喜德,努力传播彝汉文化的种子,让更多彝族孩子接受教育、茁壮成长。

潜心育人倾情控辍

刚到喜德县中学,学校就安排他担任初一(四)班的班主任,并任教初一年级五个班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神圣而荣光的背后,张杨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必须第一时间进入工作状态。

上班第一天张杨就傻了眼,四班彝族学生53人,年龄普遍偏大,学习基础差,有的学生行为习惯还不是特别好。其中有三个学生经常逃课,直接从教室后面四米多高的围墙一跃而下逃出校园。联系家长,听到的回答是:“晓得了,他可能是不想读书了吧!”

针对彝族孩子好面子的特点,张杨打破常规管理班级,决定第一周先在班内表彰一批表现良好的同学,引导树立班级正能量。同时发挥他们喜欢讲话的长处,在班会上让学生自己总结每天班内同学的优点和缺点,让表现优秀的学生继续发扬,也让犯错的同学“红红脸”。紧接着,他在班内建立图书角,摆放盆景,搞班级文化美化教室环境,陪学生一起办班级黑板报,营造学生爱美的氛围。班级积分量化管理模式也在一周内建立完成。课间和任课教师交流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在其他学科老师上课时不听讲的现象后,他又陪学生一起听课,掌握了学生课堂违纪及听课情况。一周下来,班级纪律、卫生有好转现象。

出身农村,张杨了解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探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寻找工作切入点,立足岗位实际,保持立德树人初心,奋力完成教育引领学生的使命;极力夯实班主任工作,转变班风促学风;课堂中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同学们喜欢听他讲课。经过近两年的艰辛付出,班级管理和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学们把他当成了值得信赖的挚友。

家访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常提前安排好周末和节假日被家访的学生名单,自费给学生买上水果、牛奶、饼干、学习用品等。近两年的走访,他跑遍了喜德县的每一个乡镇。通过家访,他掌握了班上各学生家中的情况,消除了个别家长的误会和责怨,有效地建立起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激励了学生、触动了家长,达到了感情的亲切融合,获得了许多育人的第一手资料。每当看到孤儿学生、多子女、单亲家庭学生家境贫寒的程度,回家后他讲给妻子听,妻子捐出衣物给困难学生。尽管他自己经济不宽裕,但还是决定用拮据的工资资助一孤儿一单亲两位同学生活费至其高中毕业。

走进学生生活,张杨也了解到一些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构成的根本原因,从根源入手,对症下药,特别是对于不好管理的学生,通过家访途径,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最后使后进生的教育真正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局面。家访收到家校共育学生的良好效果,为控辍保学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配合落实了“万师进万家”。

妻儿逆行同心抗“疫”

2020年春节后,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接到开学延后的通知,张杨通过电话及时了解了班内学生的现状,每天打电话询问学生所在位置情况、活动范围、接触人员和身体健康状况,督促学生认真居家隔离,做好每天的体温监测,如实记录数据并汇报给他。尽管他身在老家没电脑无宽带网络,但还是坚持用纸笔记录,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确保了所在班级学生无人感染。

接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后,张杨决定早日返岗,便于下乡入户督查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教给当地老百姓防疫知识。他携妻儿驱车一千多公里穿越危险系数极高的雅西高速赶赴凉山!

3月初,张杨一家抵达喜德中学后,便安顿收拾停当,认真居家隔离,专心备课写教案,督查学生网课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返岗第三天,他走访了班内一名学生,了解到她家随时会停电而不能及时听网络直播课程的问题,他及时联系给予协调解决,确保了该生正常听课学习。一名同学因家里只有一部手机,自己无法和弟弟妹妹同时学习网课,他就将妻子的手机放她家供她学习网课,尽力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张杨带头奔赴抗“疫”第一线,坚持每天下村入户教留守老人和学生家长防疫知识;给留守居家的彝族孩子送去核桃、饼干等零食;驱车60多公里山路给班内学生送去水果、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资助部分学生现金,购买防疫物资和学习用品。“钱不多,却是我的一点心意。”

配合学校安排的线上教学活动,他自主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学生解决线上学习中的困难。在班级群里,他要求每位学生给疫情严重区域的人民写一封信、制作以防控疫情为主题的手抄报。开学临近,在班级群内要求学生做好日常防控和学习外,让学生家长着手准备学生开学所需口罩等。

铁甲砺刃兢业攻坚

重病坚守岗位。2018年11月,张杨自己的两个小孩在达州老家反复感冒发烧住院,他无暇请假回去照顾孩子;那段时间,他自己也因气候干燥、讲课说话原因患上严重的鼻炎咽炎,然而他却在手术后不请假,带病坚守课堂,只是利用转身写黑板时悄悄擦鼻血,最终伤口感染复发。

妻儿扎根援彝。2018年寒假回家,妻子跟年近70的父母商量说,妻带小孩随他一起去凉山,扎根凉山助力帮扶,以免他为了家庭分心工作,老人同意了。他对妻子说:“那边(条件)很苦的。”妻子说,“你能吃的苦我也能。”

从“一家人”到“彝”家人,张杨举家从川东搬迁到了川西大凉山。有了妻子的陪伴,张杨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2019年2月,春寒料峭,妻子和两个懵懂的小孩(长子5岁多,次子1岁多)随他一同奔赴凉山州喜德县,住进了十多平米的学生单间宿舍。孩子问:爸爸我们家为什么越搬越远?他告诉孩子说:爸爸工作调动了,这儿就是我们的新家。他却没曾想妻儿在凉山坚守已近两载。

日子时有艰难,内心煎熬纠结,他却两年如一日的驻守支教岗位,无一病事假,是党员使命使他坚守初心。他心里只在想:脱贫攻坚吃紧的时候不能退缩,党员就要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喜结果实奋斗追梦

经过两年时间的教育帮扶,他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学生行为习惯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劝返阿付伍来、沙马五各、吉布列呷、吉翁阿呷、拉马伍各五名同学返校复课。四班(普通班)尼苦妹妹同学学习成绩名列全级前三十名。校内文娱活动班级数次获得头奖。所教班级学生平均成绩名列全县前茅。2019年他被喜德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2018年、2019年两年帮扶工作被喜德县委组织部考核为优秀。2019年被评为喜德县脱贫攻坚优秀帮扶队员。两年内在喜德县电视台媒体平台和凉山日报发表了八篇宣传报道稿件,弘扬了正能量,提升了喜德中学的社会认可,个人综合帮扶工作获得当地学校领导和社会赞誉。

使命如山,定格目标之靶;初心如炬,照亮前行的路!“援彝是一份事业,用心付出才有辉煌;援彝是一种见证,用心维护才能谱写华章;援彝是一种洗礼,用心体悟才能升华灵魂;援彝是一种享受,用心呵护才能感受生命真谛。时代赋予方向与梦想,我们就要不顾风雨,日夜兼程。”张杨坚信,多年以后,身为党员的他可以无悔且自豪地说:“一次援彝行,一生凉山情!当年,我的家在大凉山……”(陈本强王敬)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顺庆区教研室、南充高中伍应海名师工作室、西华师大附中物理组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95后”丹巴大学生辞职回乡开民宿:乡村振兴圆我梦
宁夏固原五中帮扶项目体现连江力量
最新图文
“95后”丹巴大学生辞职回乡开民宿:乡村振兴圆我梦
宁夏固原五中帮扶项目体现连江力量
珠海市艺术高中校长杜志刚:见证珠海教育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