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高中网 > 墨脱县 > 正文

“墨脱戍边模范营”建营60周年丨墨脱路

2023/8/1 10:05:34 点击:
代,墨脱路上,时任副营长的李春带领官兵与当地群众翻雪山、攀绝壁,用“铁肩膀”扛着12根300米长的钢缆,喊着号子,徒步走了近百天抵达墨脱,建成了墨脱第一座钢索桥。

那天起,被雅鲁藏布江“拦腰劈开”的墨脱,有了一条与祖国内陆紧密连接的大动脉。有了这座桥,墨脱从此“日月换新天”。

部队进驻墨脱,官兵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修建营房的各类物资都是官兵人背马驮运进墨脱的,许多官兵的脊背都被重物磨得伤痕累累……海拔4200多米的多雄拉雪山,见证了他们春燕垒窝一样的奉献。

有了营房,“吃饭难题”摆到官兵面前。墨脱地理环境四季分明,“鸡爪谷”曾是当地主产稻。这种作物产量小,口感差。为了提高产量,许多官兵休假归队都要背回稻种。翻越雪山体力透支时,他们宁肯扔掉干粮,也要留住种子。后来,官兵们在长期种植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新型育苗法,墨脱从此有了高产水稻。

靠着“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官兵们在墨脱创造了许多“第一”:办起第一所学校、修建第一座水电站、创建第一所医院……结束了当地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网络的历史。

有军营的地方就有学校,有军人的地方就有课堂。

从上世纪60年代起,墨脱守防官兵便走进乡村学校,自发当起孩子们的课余补习老师。

在距离拉萨700多公里的背崩乡中心小学,一级上士曹世学正在给孩子们上国防教育课。教室中的孩子们瞪大眼睛,听得认真。他们眼中,讲台上的解放军叔叔是可亲可敬的“玛米更拉”(门巴语:“兵老师”)。

这所学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围墙上两行大字映入眼帘——“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做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教学楼前,矗立着一座雕塑:一名军容严整的解放军战士,双手牵着戴红领巾的门巴族学生,微笑着大步向前……校长白玛措姆说,门巴族群众为表达对人民子弟兵的感恩之情,于2018年9月修建了这座雕塑。

营队干部介绍,官兵们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办学,至今已“接力”数十载。1994年,营队在背崩乡中心小学成立了“勇为班”,每年选派文化素质高、思想道德好的官兵义务支教,还与墨脱县教委、妇联签订了“春蕾计划”行动责任书,与学生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白玛措姆说:“孩子们打心眼里喜欢‘玛米更拉’,连穿衣服都喜欢穿迷彩服样式的。”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战士白玛仁增,就曾是一位崇拜“兵老师”的门巴族小学生。2014年,高中毕业后,白玛仁增参军报国;2018年被选拔为“厄尔布鲁士之环”参赛队员,和战友们一起出征国际军事比赛,将五星红旗插在了欧洲之巅。

如今,墨脱地区发展建设驶入“快车道”。从高山雪原至谷底林涧,官兵们背起行囊,扛起钢枪,守望着座座“钢铁前哨”,也在守望着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家园。

一日清早,站在离哨点不远的山岗上,俯瞰关山连绵起伏,近看排房错落有致。江山如画,边关如铁。莽莽原始森林里,一队穿戴新式巡逻迷彩服的边防官兵,迈着铿锵步伐行进在祖国边防线上。

本版图片由马军摄

上一页  [1] [2]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打卡“白山之夏”十大网红地标第六弹
房县:吹响前进号角共绘发展蓝图
宿迁沭阳:共书百米长卷倡导升学新风
最新图文
“墨脱戍边模范营”建营60周年丨墨脱路
祖孙两代,这两个“小红本”成他们生命中的最美珍藏
裕安区举办第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