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1-03
秉持“开放性、引领性、发展性”的理念,我们从过去一年报道过的一线课堂改革成果中选出10个案例,作为中国教师报2022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这是一种基于媒体视角的发现和发布,这10个课堂改革案例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课改理念的典型样本。
————————————
样本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思考力课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思考力课堂”是一种高度关注学生思考力提升和发展,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课堂。它通过系统的教与学设计,有目的地推动学生类比、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和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明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预设或生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运用合理的思考方式解决相应问题,推动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和具体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思考力的发展。思考力课堂有6个核心教学要素,即“明、问、思、辩、悟、用”。所谓明,即明晰教学目标,明晰检测内容。所谓问,即通过合理设置问题,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主线激发学生思考。所谓思,即教师提供必要的思考工具和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所谓辩,即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辨析、论证观点,交流自己的见解。所谓悟,即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见解,形成新的主张。所谓用,即通过巩固性、迁移性练习及开放性课内外实践活动等反思、深化思考成果。思考力课堂有7个基本教学策略,即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情境式教学策略、项目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审辩式教学策略、课堂内外与学校内外协同推进策略。历经12年探索实践,学校已形成了课程丰富、课堂深入、机制健全的思考力培养体系。
样本2: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素养表现型教学”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教育集团“素养表现型教学”就是立足学科实践,以素养发展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表现的方式提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格和能力,过有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的语文生活。它以学习任务为统领,以学习活动为凭借,以互动表现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建立双向循环,促进学生内在与外在素养之间的互动,生成良好的学习结果,并把学习结果展示出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关注“学以致用”,而且强调“用以致学”,助力学生文化、审美、反思和创造品格的生成与提升。它以“主题—任务—表现”为基本模型,在课堂学习中指导表现的过程,聚焦表现的难点,强化表现的深度,共享表现的结果,反思表现的得失,指导学生以获取相关信息为基础,以生成自己认知为凭借,以积极展示为手段,最后获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素养表现型教学实施至今,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教师实现了从“单科片面”转向“复合发展”,从“任务驱动”转向“价值认同”。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认为,素养表现型教学倡导儿童主动参与,在表现中成长,必然赋予儿童生命幸福的内涵。这种幸福的感觉不仅弥漫在孩子的小学时光,而且会影响他们一生。这一成果获得了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样本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无边界学习”课堂
历经8年探索,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的“无边界学习”理念经历了从“理念建构与实施”“结构学习”到“全资源育人”的迭代升级。“无边界学习”以培养人的必备素养为目标,通过打破学校、学科、时间、空间、虚拟空间等界限,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它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为基础,创设适应人对未来学习的需求,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引导人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学校把课堂分为“实效课堂、生态课堂、无为课堂”三种不同形态阶段,教师实施教学的策略也各有不同。实效课堂是教师关注知识的落实、教学效果、制度建设。生态课堂更重视和谐师生关系,让教学方法更多样,从而走向因材施教,具有自然生态的教学状态,教学效率高。无为课堂,即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独立自主,学生主导课堂的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校还推进统整大课堂,以“生活即教育,天地即课堂”为愿景,利用所有可利用的学习平台及社会资源,打破学科边界,进行跨界融合;打破空间边界,拓宽学生视野;打破时间边界,改变课堂定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内涵的无边界、学习方式的无边界,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
样本4: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概念构图教学法”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概念构图教学法”旨在改进画线、圈注、加点等传统的碎片化识记手段,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思考问题。概念构图注重形象表征和内在关联,有助于学生保持生长、保持思考、保持有意义的学习。概念构图使隐性思考显性化、零散知识结构化、停滞理解生长化,并成为其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学校根据课堂教学及学生认知规律,架构起一个“五级”理解层次标准:黑洞理解、经验性理解、衍生性理解、结构化理解、抽象性理解。学校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以可见的概念图推动理解深化、变革教学方式,突出结构化理解和可迁移运用,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隐性思维显性化,学生看不见的思考过程在概念构图中呈现出来,方便对话和思辨;二是零散知识结构化,引导学生以层级和网状等关联表征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停滞理解生长化,在构图、论图、用图过程中催生理解向深层生长。学校构建了“四环七式”课堂范式。“四环”指“初学构图—互学论图—合学正图—拓学用图”四个环节。研究团队以“可视化呈现、结构化梳理、深层化加工、迁移化应用”为导向,针对不同课型教学又衍生出7种不同的教学变式,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近年来,学校先后3次荣获浙江省教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一等奖。《理解可见:小学概念构图教学18年探索》获得2021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样本5: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研究团队立足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国内外习作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规律,持续开展小学习作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两个突破口:一个是支架理论,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一个是“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观,强调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教、学、练、评各项教学活动紧扣目标展开,形成合力。15年来,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研究团队帮助一线教师改进作文教学,提升习作教学质量。针对习作目标、内容、方法、评改四大领域相互脱节等现象,确立了以习作目标支架为统领,让习作教学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的“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观,习作教学紧紧围绕目标支架展开,实现教、学、练、评全过程的高度一致;针对习作教学中目标泛化、内容窄化、方法弱化、评改虚化的问题,搭建目标支架、内容支架、方法支架和评改支架四大习作支架,并且以目标支架为统领,构建了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课程体系,为习作课程有效实施提供了新样态。如今,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学校还逐步将支架理论与“教学练评一致”的课程主张运用于学校课程实践,化解了其他学科教学练评相互脱节等问题,为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性引领。
样本6: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五环循环”大教学系统
疑探教学是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10多年前被擦亮的一张名片。它是一种复合式、系统化的教学成果,分为“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环节,用8个字来概括,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近年来,以疑探教学为依托,西峡一高确立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从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往深处掘进”,逐步完善了旨在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五环循环”大教学系统,分别是基于自主学习的“激情早读”,基于核心素养转化的“疑探教学”,基于集智备课的“一课一研”,基于学科考练的“学习反馈”,基于学习规律的“学科纠错”。五个环节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循环展开,既保障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又各有侧重,既相互依存、互为支持,又有各自的独立性。西峡一高从最初尝试“诱思探究”教学法,到“疑探教学”改革,再到现在“五环循环”大教学系统的建构,走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这条课改之路是基于课改趋势和校情、学情不断突破、创新,不断迭代、升级的结果。在整个系统中,疑探教学是核心。疑探教学的价值追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质疑精神、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学生。
样本7: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魏瑞霞团队“小学数学模型思维教学”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魏瑞霞团队本着“做数学”的理念,深化“小学数学模型思维教学”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不仅“学科味”在实践中得以彰显,而且切实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思维教学在实践中确立了“数学化”的课程观、“学用结合”的学习观、“让思维可见”的评价观。它以切入生活为“熔点”,以“问题解决”为燃点,以“模型思维”为生长点,使课堂散发着真正的“数学味道”。更为重要的是,魏瑞霞团队建构起以“大问题”统领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大问题”强调问题的“质”,不仅要触及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大问题”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有意义知识的结构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魏瑞霞将其上升为“数学化”的课程观,学生在体验“知识从哪里来”“知识向哪里去”的思想探求中,感悟数学的本质,同时倡导“让思维可见”的评价观,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唤起学生的心智潜能。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宋乃庆认为,这一成果切实回答了核心素养下课堂需要教什么、如何教等议题,用务实的态度处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让学科实践真正落地。这一成果先后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样本8: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师让学·读思达”高质量课堂
从2017年9月开始,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实验小学以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读思达”理念为引领,在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林高明指导下,开启了“师让学·读思达”高质量课堂教学探索。这一高质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