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8-13
编号:13姓名:金永七
一个教师点亮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带给整座大山希望。三十二年间,他犹如一块磐石扎根深山,用心教书、用情育人、用爱坚守,为大山里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让每个家庭迎来希望。
——题记
金永七是一名乡村教师,所居住的县和村,在地理位置上有两个之最。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吉林省最偏远的县份之一。而虎洞沟村,是长白县最偏远的村庄,不仅距离县城160公里,甚至距离所属新房子镇政府也有30公里。可就在这群山环绕、交通闭塞的村子里,金永七一守就是32年。他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金永七是朝鲜族,大专学历,中级教师,现任虎洞沟村小学负责人。32年来,虎洞沟村小学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教师走了一个又一个。而金永七凭着执著和信念,犹如磐石一样坚守在这里。正是他的坚守,使全村300余个孩子走出了大山,50多个孩子考上了中高等学校,近百户家庭转变了观念,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向了小康生活。
32年来,金永七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以自己的坚守和热爱,生动诠释了教师这个阳光下最光辉职业的神圣内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模范……金永七记不清这些年自己拿过多少奖、得过多少表扬,但最骄傲的是:2013年荣获全国“寻找乡村最美教师”吉林省提名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金永七说,荣誉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让每个山里的孩子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呵护好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这才是作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义务。
矢志不渝,将梦想扎根大山深处
1988年,金永七高中毕业,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报名参加了长白县新房子镇招聘山村小学教师的考试并顺利考上。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前往最偏远、最简陋、最缺教师的虎洞沟村小学任教。
虎洞沟村当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里地域偏僻、地广人稀、信息闭塞,周边山峰林立、山势陡峭、山路崎岖,学生上学既要翻山越岭,还要蹚水过桥。来到学校,老旧的校舍、破损的课桌、凹凸不平的操场,还没有水电,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如此落后的工作环境,让金永七很震惊,可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金永七没有一丝犹豫退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作中。
那年,金永七20岁。不少人认为,他在虎洞沟村肯定待不长。可金永七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再苦的条件都不怕,要对得起这些孩子和家长。山区偏僻落后,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一定要让孩子们多学知识,将来更好地走出大山。”
金永七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1996年,凭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教学方法,他成为全镇的教学能手,并获得到镇中心校任教的机会。可他再次做出一个令大家愕然的决定。他说:“我要留在这里陪伴孩子们。”
2009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启动布局调整,对一些办学条件差、生源较少的村小进行撤并,虎洞沟村小学恰在此列。村里的学生家长们听闻这个消息后,个个忧虑重重,因为学校一旦撤并,在校的学生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学,学前班的孩子将不能上学。无奈的学生家长一起找到了金永七,说出了大家的担忧。望着家长不安的眼神,金永七许下“放心,我不走”的诺言,妻子也毅然申请从镇中心校调来虎洞沟村小学与他共同执教。
“群众的满意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我怎能辜负家长的愿望和孩子们的泪水。山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金永七再次放弃了返回镇里的机会,继续每天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
以爱护航,撑起孩子一片蓝天
作为人民教师,金永七深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2年来,他把所有的爱和心血,都倾注给了大山里的孩子。
和国内千万个小学一样,虎洞沟村小学繁盛时,生源充足,最多时曾容纳132个孩子,而现在仅有两个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四岁。32年来,金永七既是老师又是保姆,既当爸爸又当妈妈,给孩子喂饭、哄孩子睡觉、抱孩子上厕所,帮学生热饭、洗衣服,辅导功课、批改作业……大事小事,他都要管、都要操心。
每天,金永七都早早起床,备好当天的课,然后到附近村民家挑水,接着打扫教室、走廊、操场和厕所;冬季还要为教室生火炉、烧开水,让学生们有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遇上刮风下雨和冰雪天气,他便早早来到最容易发生险情的路段和河边接孩子们上学。几十年来,他自己都记不清背着孩子爬过多少陡坡,踩过多少木桥,淌过多少河流。
由于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很多学前班的孩子刚到学校,不会上厕所,不会拿笔,就连说话都含糊不清……细心的金永七就让高年级的女生照顾女孩儿上厕所,年幼的男孩儿则由他自己照顾。学生小岩患有肌无力疾病,排便困难。金永七每天都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背着他去厕所,及时为他清洗衣裤,还嘱咐同学们一定要尽力帮助他。山里的孩子淘气,一次,班级里一个男生不慎被狗咬伤了腿,不能正常上课。为了不耽误学习,他把男生接到自己家里吃住,天天辅导,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在山村,农活是一家的关键。每年农忙时节,家长早上5点钟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晚上8点多才接走。为此,金永七年年调整作息时间,毫无怨言地全程看护。学生们由于起得早,金永七每天中午都把年龄小的孩子领到自己家里午睡,年龄大的学生在教室睡觉。放学后,他先把离家近的孩子接回家让妻子照看,再逐个送路远的学生,常常是背着小的、领着大的,直到把孩子都送到家长面前才放心,自己再摸黑回校。
2003年7月的一天,由于持续降雨,放学时河水猛涨。金永七护送5名学生回家,发现河水已漫过桥面,还在持续上涨。随行的女孩子吓得哭了起来,对岸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也慌了手脚,金永七大声对孩子们说:“别害怕,有老师在!”在仔细查看了木板桥的稳固情况,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金永七挨个把学生背着送到河对岸,并把其中2名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送到家,等他再次返回到河边时,木桥已被水冲毁……那一天,金永七走了一夜的山路,天亮才回到自己家中。
老师是爱的使者。32年来,金永七无私地把爱带给大山里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帮助这些孩子。也正因为如此,他先后被评为“长白好人”“长白县优秀共产党员”“最美白山人”“白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白山好人·最美教师”等称号。金永七坚信,爱是一种力量,既能武装学生,又能强大自己。
点燃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路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32年来,金永七凭着一颗赤诚的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把爱一点一滴地融进孩子们心中,让他们快乐、阳光、健康地成长。
金永七一直都希望自己教过的孩子都能自强、自立、自尊、自信,会学习、爱锻炼、知感恩,尽享成长的快乐时光。他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待他们既像严父又像慈母,他不仅在课堂上耐心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课下大多数时间也都花在了与孩子们的交流和相处上,以便自己能够掌握学生课上课下和居家期间的生活状态,给予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双重关心和爱护。
当打工潮流席卷而来时,山里的留守儿童多了起来。金永七时刻关注着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他的工作手册上,每个孩子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孩子过生日时,他都会送上一份生日祝福。
金永七深知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会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进而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乐趣。为此,他积极争取县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学校建立了一座留守儿童快乐活动室,经常陪着留守儿童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有效地缓解学生们的生活压力;他还积极向社会各界求援,在学校安装网络、购买视频设备,待网络和设备都到位后,又挨个打电话给在外务工的学生家长互加QQ和微信号,并根据家长不同的工作时段编制好视频亲子互动日程。每天中午,学生们按顺序和远在异乡的父母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交流,缓解学生和家长间远隔千里的思念。
学生金香是名留守儿童,母亲不幸离世,父亲只身外出打工,从小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家庭经济十分窘迫。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父亲不让金香上学。金永七得知后多次上门劝说,并保证孩子上学的花销不用家里分担,父亲才同意金香上学。金香从4周岁来到虎洞沟小学,一直到11岁去新房子镇中心校寄宿学习,7年时间所有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花销都由金永七资助。离开学校时,金香紧紧地抱着金永七不放,悄悄地说,“老师我可以叫你爸爸吗!”
如今,由于生源少,虎洞沟村小学学生数逐年减少,现在每两年才会招收新生。“不能因为条件差、学生少就苦了孩子。山里的孩子也要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说、能唱,会玩、会学,明事理、懂规矩。”金永七说,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各学科知识,他开齐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十多门课程,没有课本,就自编乡土教材。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他实施复式教学,学生们围圈排座,每个学生都可以与课堂中包括老师在内的其他人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在形成团队合作学习氛围的同时,也使学生自觉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只有教孩子多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走出大山。”32年来,浩瀚无涯的大山里印满了金永七默默耕耘的足迹,他用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照亮了大山里孩子们前进的路,为他们点亮了精彩的人生。
以校为家,用执着圆梦未来
一片丹心为教育,满腔热情洒乡村。就连金永七自己也记不清,究竟是从哪一刻起,这所学校、身边的孩子成了自己生活的主题,学生的喜乐住进了他心里,学生的成长更是融进了他的生命。
虎洞沟小学的校舍建于1986年,因多年未修缮,房顶瓦片残缺不全。每到雨季,经常看到金永七爬上屋顶用塑料布挡雨。学校没有教学器材,金永七就上山砍树枝亲手制作教鞭;语文课上没有卡片,他就收集烟盒自制卡片教孩子们识字;没有取暖设备,他就动手用旧油桶改出一个火炉,烧柴为孩子们取暖。
2012年,金永七被评为“长白好人”后,有关单位负责人来到了学校,问他最希望得到什么帮助?金永七不假思索地说,能不能给孩子们买几张午睡用的床?孩子都在长身体,我家一个炕只能睡几个低年级的学生,高年级的都趴在课桌上午睡,影响孩子的健康。2013年7月,学校开始全面修缮校舍,整个假期金永七没有休息,天天在学校和工人一起维修,直到修缮完毕。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