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2-12
广州“学位房”新困惑:名校都“一校多区”了,哪个校区最强?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作者:蒋隽发表时间:2023-02-1219:51羊城晚报羊城派作者:蒋隽2023-02-12广州但凡有点名气的中小学,都有多个校区,该买哪个校区的学位房?到简版00:0000:00详情详情版收起00:0000:001000
文、海报文案/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蒋隽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宋金峪林桂炎梁喻
海报/蔡红
“看中的小学有四个校区,哪个强哪个弱?不同校区有何区别?”2月新学期伊始,进入“学位房”交易旺季,但不少家长陷入困惑:广州但凡有点名气的中小学,都有多个校区,该买哪个校区的学位房?广州各区“中流砥柱”的中小学校,基本都是“一校多区”。其利显而易见:助新学校成为“新名校”,短时间内大规模复制、繁衍优质教育资源,变现优质学位。
但其弊也不容忽视:作为“母体”的名校,困扰于怎样确保自身的“优质”不被“稀释”?同一高中不同校区录取分差达80分,如何教学?校长疲于奔命,且成本攀升效率下降?
多校区犹如“中央厨房”供餐的连锁店,容易规模化达到中上品质标准,但难以像“私房菜”那样做到个性和极致。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一校多区”的浪潮持续20年来,出现了第一个“合久而分”的学校——体育东路小学各分校区“自立门户”独立成校。
鉴于不少学校还奔赴在“一校多区”的路上,是时候讨论哪些学校适合多校区、如何管理多校区、什么条件下校区可以“单飞”独立成校、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多校区学校什么支持等问题了。
现象:“一校多区”成广州中小学办学模式主流
细数广州各区中小学,“一校多区”占据“半壁江山”。
例如,越秀区的东风东路小学、东风西路小学、小北路小学,天河区的华阳小学、华景小学,荔湾的沙面小学、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黄埔区的怡园小学、东荟花园小学,白云的景泰小学,海珠区的海珠实验小学、宝玉直小学、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大元帅府小学等各区龙头小学,都有2~4个校区,也是家长们追逐的热点学校。
小学分校区通常都在方圆三公里以内,还算是“近在咫尺”,中学的分校区却大多是“隔山跨水”。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个校区,其中两个校区位于天河区,黄埔知识城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即将投入使用;广东实验中学初中校区在越秀区、高中校区在荔湾区,白云两个校区正在建设当中;广东广雅中学两个校区,荔湾校区和花都校区分别都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广州市执信中学一校四区,执信路校区、水荫路校区、天河校区、二沙岛校区;广州市铁一中学的三个校区分散在越秀区、白云区、番禺区;2022年,海珠区南武中学和广州市第五中学,各自增加了一个分校区。
广州“一校多区”的中小学,通常有两种办学模式:
第一种是各个校区学段相对完整、功能相对独立和单一。例如体育东路小学的四个校区都有完整的1到6年级,每一个都基本可算一个完整的小学,也为“自立门户”打下了基础;省实的越秀校区只有初中部,荔湾校区只有高中部。
第二种是每个校区设置某几个年级。例如,东风东路小学4个校区,东风路和环市路上分别两个校区,各自设置123年级和456年级,东风路上的两个校区组合起来拥有完整的1到6年级,环市路的两个校区相同设置,以此保障学生六年就读距离都不远;广州中学名雅校区全为初一年级,初二和初三在五山和天润校区,凤凰校区全部为高中。
合久而分:体育东路小学分校区“自立门户”
自古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体育东路小学成为广州首个“合久而分”的学校,多年后回望,这或将是广州教育标杆性的事件。
体育东路小学原本是“一校四区”,由校长曾丽红兼任四个校区的法人,总管所有校区的人、财、事权。去年3月,各校区“自立门户”成为独立学校,分别由此前分管本校区的副校长担任独立后学校的法人,主持管理全面工作。
独立后各校名称为:体育东路小学、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体育东路小学海明学校、体育东教育集团均和小学。各校与母体学校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校际关系。原校长曾丽红担任广州体育东教育集团总校长兼理事长。
据了解,体育东路小学1990年建校,2010年办兴国校区、2014年办海明校区,在天河-珠江新城形成了一校三区;2018年成立广州体育东教育集团:2021年加入新校均和小学;2021年底,曾丽红到年龄退休卸任四个学校校长;2022年3月开始,四所学校真正雏鹰离巢,进入实际层面的独立法人办学,成为独立的小学。
成因:增学位扩规模博认可
要理解“一校多区”的分久必合及合久而分,需要了解其前世今生。
回望“前世”,广州的多校区中小学有两种来源,一是撤销、合并办学规模小、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学校;二是将楼盘配套学校或新建学校交由名校办学,成为名校的一个分校区。
总体来说,多校区办学的原因,有的是要撤点并校迅速变现优质学位,有的是为了拿地扩张办学规模,有的是为了充盈人事空间,解决长久以来的职称问题。
小学:增优质学位老百姓认可
多校区学校的背景始于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此后,各级政府以“撤、并、扩、建、改”等形式调整辖区内学校。
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回忆:“过去越秀的不少学校是‘麻雀小学’,面积小且距离近,有的小学相隔不过百米,因此进行了一轮合并重组。”彭娅先后在东风西路小学、小北路小学和东风东路小学任职,近20年间经历了3个小学的多校区化历程。
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8年期间,广州全市共撤销、合并办学规模小、教育质量相对低下的中小学602所。截至2018年7月,海珠区共有28所采用多校区办学的公办小学,约占全区公办小学总数的41%。
此外,多校区的形成也源于人口急剧增加对学位和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2000年以后广州经济中心向东部转移,楼盘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发商配套修建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分析:“楼盘配套学校通常比较小,且处于楼盘边角位置,操场、校舍等有的不太符合教学需求,单独成新校比较勉强。加之新学校起步老百姓认同度低,需要借助名牌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及办学经验,因此出现了大量一个法人代表下的‘一校多区’学校。”
中学:各区“筑巢引凤”学校扩张规模
中学的“一校多区”办学格局,大多是近十年形成,且有更复杂的原因,目前仍处于如火如荼的“开疆拓土”阶段。中学的分校区“满天星”散落,通常不在一个区相隔半小时车程是常事。
首先,名校自身有扩大办学规模的需求。近年来,公办名校大幅扩招高中和初中。一方面是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学位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嫡系”初中能靠谱、稳定地为高中输送生源,学生规模提升有助于学校在高考竞争中胜出。
譬如,2022年高一年级招新生,华附500多人,省实800多人、执信1000人、铁一900多人,若比拼高分考生,招生数量少的难免“吃亏”。
其次,各区愿意“筑巢引凤”,为名校提供面积大、硬件一流的校区,引来名校落户,打造区域办学“高地”带动全区教学水平。此外,新分校的初中学位面向区内招生,也为本区提供了优质学位。
“各区对名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带动生源、经济、政绩。”吴颖民说。
困难和挑战——
多校区办学的利显而易见:新学校成为“新名校”,受到周边居民认可,带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短时间内大规模复制、繁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质学位。但也对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带来不小挑战。
需求不同:生源不同需个性化服务
体育东路小学“一校三区”之时,连开学校长讲话都得准备三个版本,遑论其他的教学设计了。因为,体育东、兴国、海明校区虽然彼之间距离不超过三公里,但生源情况、家长需求都有不同。
六运小区房价6万/平米上下,兴国和海明周边房价约10万/平米,家长有的是城市中产、有的是高收入人群,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广州人”、也有世代扎根羊城的“老广州”,对教育的期待和理解,对学校的依赖性、依从度各不相同。
三个校区,有的校区家长想听校长讲孩子学业成绩,有的校区家长更看重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度,有的校区家长强调学校给孩子提供平台。
最终,各分校区独立也是因为各级管理层发现,分校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想超越标准迈向极致,就必须走符合自己校情的个性化道路。
教学质量:平均以上极致难达
“校区之间师资配备强弱不一样,尖子学生集中在某一个校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家长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各个校区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如何。如果校区间校园面积差异较大,容易形成大校区作为学校工作重心,人、财、物各类资源都较为集中,校区之间失衡。
“不同年级分布在不同校区,欠缺了不同年龄孩子的互相影响。”吴颖民表示,小学本应是六个年级的孩子在一起,大孩子当榜样引导小孩子,小孩子模仿崇拜大孩子,从而让孩子们学会人际交往和与人相处。
最让学校困扰的是,自身的“优质”可能由于多个校区而被“稀释”。某区排名第一的知名小学扩展为4个校区之后,只能勉力挣扎在区内10名上下。
广州奥林匹克中学校长汪明微,曾于2014年到2020年在天河区教育局任基础教育科、中学教育科科长。他认为多校区犹如“中央厨房”供餐的连锁店,可以规模化达到中上标准的品质,但不可能像“私房菜”那样做到个性和极致,“多校区的管理是抓学校的重点工作标准化、品质化,单校区有利于个性化和极致化。”
此外,不同校区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老师每周至少需要一两次集中在一起备课、教研、讨论,老师们要在校区之间奔波。对于年级组的交流、学科的深化来说,相比单校朝夕相处随时可能碰撞出“火花”总是少了一层便利。
一位校长表示:“管理是要情感投入的,灵魂在场、身心相伴才能对团队产生深刻的影响。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校长了解每一位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学校大而分散,连老师都认不全,何谈关注每个学生。”
功能紊乱:同一所高中不同校区分差可达80分
对于高中来说,多校区教学挑战更大。
同一所高中的不同校区,中考录取分数线不同。2022年中考,广州市铁一中学越秀校区和番禺校区录取分数为725分,白云校区为710分,相差15分;广州市真光中学校本部录取分数710分,汾水校区630分,相差80分;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本部710分,水荫校区651分,相差59分;广州市第五中学校本部713分,金碧校区670分,相差43分;广州市南武中学校本部696分,岭南画派纪念校区630分,相差66分。
如此巨大的分差,面对的根本是两拨差别巨大的生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高考目标,老师的教学要求、方法、难度完全不同,基本就是一所学校办了两三个不同的高中,自然会带来校区功能的紊乱和效率耗损。
效率下降:总校长疲于奔命财政和编制有限
广州中学有四个校区,名誉校长吴颖民表示:“多校区让校级领导疲惫不堪,因为不可能每个校区所有部门都五脏齐全,一套管理机构多校区办公、监管。总校长疲于奔命,分管校长力不从心。”
校长们大多每周每个校区待半天或一天,有时一天跑三个校区,一位校长深感疲惫:“所有校区不同部门、人财物安排都要排队等校长决策、签字,校长不睡觉都做不完。副校长、主任、年级组长等中层干部,虽有一定的权限,但很多事务不能做主,需要跨校区向上请示,管理成本也就随之增加。”
主政各校区的分校长,既要纵向“独当一面”管理一个分校的整体运作,又要横向“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