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9-07
读懂,最中国的民主
首页
聚焦
时政
动态
原创
国际
热点
原创
北部湾畔的革命摇篮——探访海南东方市琼西中学
2020年09月07日 13:10_作者:陈启杰_来源:人民政协网
到:
马岭山下,北部湾畔,有一所名为琼西中学的学校———它是抗战时期中共海南昌感县委为培养抗日骨干而创办的“抗大式”学校,是抗战早期琼岛革命青年较为集中的地方。
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之际,记者来到这,感受它当年不屈的力量和如今依旧年轻的英姿。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向全琼发出“团结抗日、保卫琼崖”意见书,掀起海南抗日救亡运动高潮。1938年,琼崖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局面已经形成,琼崖红军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队,积极备战。中共昌感县委觉得有必要在革命基础牢固的新街一带创办一所学校,吸收和团结进步青年,短时间培育一批抗日人才。
时任感恩县国民党党部特派员兼感恩县教育科长史丹(中共党员),联合时任昌江县国民党党部特派员、昌江县教育科科长林超宇(爱国进步民主人士)等人,向国民党昌江县政府提出办学要求被拒。此后,史丹与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前身)校长钟衍林商定,以“琼海中学琼西分校”的名义独立办学。
1938年9月18日,学校正式开学,招收全岛各地推荐的进步学生250多名,按照中国人民抗日大学模式设置课程,培养抗日骨干力量。1939年2月,学校遭日军轰炸而被迫停办,师生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的投笔从戎,参加琼崖抗日独立队;有的在当地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抗战。日军战败投降后,学校改为昌江县中学。1961年,经史丹、马白山提议,中共东方县委恢复琼西中学校名。
“这是东方市最早的中学,学校一直保持原有的范围和一座大礼堂。”站在学校创办者史丹、马白山、林超宇、戴恩民雕像前,学校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历届东方市政协委员关心保护学校的故事。
1994年5月12日,东方县政协组织委员来该校视察办学情况,针对学校面临的办学困难出谋划策。市里采纳市政协视察报告提出的建议,改组该校领导班子,新班子上任后,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学校环境整治和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数量得到迅速提升。
2003年,在东方市政协全会期间,吴胜委员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恢复琼西中学高中部。此后,历届政协委员持续接力,通过提案和发言的形式呼吁恢复高中。2013年9月,海南省教育厅发文恢复琼西中学高中部,改建成寄宿制完全中学。
辗转联系到创办人之一林超宇的女儿,老人含泪告诉记者,日军占领新街后,得知林超宇曾在日本留学,懂日语,威逼利诱,逼他任翻译。林逃走,后任昌江县抗日游击队副指挥兼第三游击大队长。1940年2月,林超宇率队在大洋基山与日军浴血奋战,取得了胜利。日寇恼羞成怒,把林家12位亲人捆绑杀害,血染新街。
“你是革命的摇篮,你在暴风雨中创立,你抚育了多少英勇战士,革命火种撒遍琼岛大地,鲜艳的琼西中学校旗啊,我们永远把你高高举起……”伴随着校歌的激昂旋律,琼西中学仍保持着当初的模样并散发着勃勃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