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位置: 高中网 > 渝中区 > 正文

渝中:师荟萃点亮母城教育光辉

日期:2023/9/12 22:25:55 浏览:

渝中区

郭莉名师工作室学员交流学习会现场

母城渝中,名校云集,名师荟萃,教育发展各项指标位于全市前列。

优质教育的背后,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据了解,渝中区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8人,特级教师37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35人,市骨干校长9人,市级骨干教师511人,区级骨干教师593人,市区级名优教师数约占全区教职工总数的22%。

在这些名优教师成长背后,名师工作室作用功不可没。长期以来,名师工作室在名师培养、教师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成果孵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渝中区先后挂牌成立共10批次50个名师工作室,形成了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美誉度的李永红、罗虹、罗化瑜、郭莉等名师工作室,培训学员达550余人,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平台,快速成长为在全市、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教育新秀。

一马当先制度保障让名师引领教学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会更远。

名师工作室从其实质上说,是一种专业学习共同体。专业学习共同体,最早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在英美等国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基础教育教师的成长,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在渝中区看来,名师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棵大树,名师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气候和环境的示范性力量。然而,名师工作室不得其法、流于形式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名师工作室甚至有名无实。

名师工作室建设存在哪些机制性“梗阻”?如何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效应?渝中区先行先试,于2004年启动名师工作室建设,走出了起步早、规模大、效果好的实践路子。

渝中区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教研单位、学校、工作室主持人及学员教师为主体的治理队伍,各司其职,协同治理,确保工作室顺畅运行。

渝中区教委负责“名师工作室”的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日常业务指导及工作协调,工作室主持人全面负责工作室各项活动开展,工作室学员参与各项工作室工作。一位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表示:“为了方便交流,这五个方面的相关人员组建了工作室交流群,大家充分对话,民主交流,以共治求善治,更好的促进了在治理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何保障名师工作室顺利运行?

渝中区建立了“师资—团队—学科—科研—平台”一体化建设的多部门协同培养机制。营造了有利于教育人才优质成长、快速成长、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增强了区内教育人才集聚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此外,渝中区以制度为保障,规范和激励工作室团队运行。制定了《重庆市渝中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2019年3月,全区教育大会出台《加快全市一流学校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30条措施》大幅度提高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培训指导的劳务报酬、购置书籍、观摩考察、专题研究、团队建设等工作。近2年,区财政给予了“名师工作室”共计560万元的经费支持。

在增加资金投入、加大人力支持基础之上,渝中区在评价名师工作室的成效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渝中区在评估名师工作室时,不仅关注活动数量和考勤情况、立项课题和科研产出、个人获奖和职称晋升等硬性指标,对于学员本身在参加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学员的个体差异与成长快慢等情况,也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更以行之有效的、完善的激励机制鼓舞人,渝中区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激活了全区教育一池春水。

放权赋能尊重支持让名师大展拳脚

李永红工作室致力于他提出的“生活化作文”研究,用撰写下水文、赛课、评课、说课、项目研究等大量高强度任务驱动促使着学员专业精进。2019年,工作室3名学员在工作室倾力相助下同时获得“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且三位学员均来自区内普通中学

张学忠工作室学员围绕主持人倡导的“元阅读”进行研究,20余篇“元阅读”相关文章发表,25篇论文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和区级一等奖,4篇论文在人大复印资料等核心期刊发表。

王安民工作室“心动物理”团队目前在市区也是小有名气,疫情期间,团队打造的家庭实验网课受到师生好评。

渝中区名师工作室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好的发展?

秘诀之一是优选名师,赋权赋能。据悉,工作室主持人的确立是工作室建设重要的一环。渝中区选拔名师体能、意愿、人品、担当、学术、声望一个不能少。工作室主持人是通过个人自荐、学校推荐、专家评议层层严格程序选拔出来的行业精英。

“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做,优选名师然后赋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权利。”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强调,渝中区赋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遴选学员、制定发展规划、确定研修方式、安排工作室时间、使用划拨经费、对于学员的表扬奖励或批评除名等多项权利,让他们大展拳脚。

在极大的信任和支持下,工作室主持人如何引导每个成员发展呢?

研究课堂是工作室的重点,也是工作室的常态。工作室主持人何元俭确定了以“课例研习”为载体,在仔细研读新课标规定的高中语文学习的18个任务群的基础上,工作室确立研习的课例划分为整书课、选文课和活动课。3年来奉献了许多优秀的课例。

基于真实问题解决,在项目解决中深度研修,是培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智慧的最好策略。主持人李永红聚焦“生活化作文”,在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统整设计中,以澄清精要好懂可操作可运用的写作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开发为抓手,为写作教材落地课堂提供最前沿最完备的解决方案。

课题研究就是提升学员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王安民工作室依托“心动物理课堂”系列的6个市级规划课题,引领10位学员投入系统、完整和专业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去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值得一提地是,工作室主持人在高水平引领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主持人左文珍将自己从教数十载形成的“左妈心·识”育人理念倾囊相赠,有效提升学员班级管理智慧和学员的教育境界,让工作室成为渝中英语教师成长的摇篮。刘雅林老师眼光开阔、不懈追求,她满怀“起步渝中,冲出重庆,亮相全国”之雄心抱负,带领学员积极实践……

因为出色的引领、辐射作用,主持人在成人达己中持续高攀。工作室主持人刘雅林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工作室主持人谢永龙等3人入选重庆市“特支计划”、主持人郭莉等2人入选重庆市教学专家工作室主持人,主持人尹杰、刘小波2人被评为重庆市第三批学科带头人,王小毅等4位工作室主持人入选重庆市示范性专家工作室专家等等。

传承创新成就自我让名师更多涌现

学员黄新军老师2次被评为全国金牌信息奥赛教练员,学员杨宇鹏入选2019年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学员莫定勇、令狐林、王飞涛被评为重庆市第四批学科名师,学员杨静老师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近年来,渝中区工作室导师和学员出版教育教学专著30余部,参与市级以上课题50余个,获得国家级论文、赛课等奖项500余人次,获得市区级以上论文、赛课等奖项5000余人次。

在获得成绩的同时,工作室的教师们职业热情高涨,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意识日益增强。全区教师参与名师工作室积极性高涨,报名踊跃,有未入围的教师甚至甘愿做一名不要结业证的旁听学员,“遇见名师,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了学员们共同的心声。

29中的田雯莹,纵然不是“正编”学员,但其自我发展动力十足,一番努力获取硕果累累,参加区级优质课大赛斩获第一名。代表渝中参加重庆市作文优质课大赛荣获一等奖,代表重庆参加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课例展示,依然荣获一等奖。

或许会有人问,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会不会就是主持人的复制品?

实践证明,在工作室的全方位支持下,学员通过自身努力也实现了各自的成长和进步。3年里,大家在基本的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对好课的理性评鉴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磨炼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了不一样的课堂风景。

巴蜀中学高亚浩旁征博引,曲径通幽,务实而有深度。重庆57中王赵军,智趣横生,张弛有度,严谨细致,扎实高效。66中学张敏亲切自然,根植生活,娓娓而谈,细细道来。有的老师激情澎湃,有的老师含蓄内敛,这本来就无法统一,教学风格百花齐放才能让教育充满美。

如何认识这种成长发展呢?

“这就像是一束光,是一种外界刺激,主要的作用是去激发和唤醒。”在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看来,这种看似无形的影响,才是名师工作室最有后劲的力量,一堂课、一次讲座,它的内容和价值是很脆弱的,时间推移,学生不太能回忆得起来。但名师的情怀和精神,却是可以传承,影响到更多人。

事实上,在渝中区“出室而不离室”的大有人在,他们已经“结业”,却仍旧积极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对他们而言,工作室不仅是名师“孵化器”,更是教师互相帮助互相成就的精神家园。这些教坛新秀崭露头角,成为渝中区名师队伍地坚实力量,共同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向更优质量迈进。

链接

名师引航教坛新秀崭露头角

近日,渝中区成功申报“国培计划(2020)”——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项目渝中区2020年新入职教师试用期培训。

一直以来,渝中区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把提升新教师培训质量,作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

从2016年10月起,区教委创新新教师见习期培训模式,全面启动了新入职教师基地学校跟岗研修工作,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全区共有9所中小学、幼儿园被认定为区新入职教师跟岗研修基地,累计为40余所学校、幼儿园的近200名新入职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培训,为他们搭建了成长平台。新入职教师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规与师德修养、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经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及教育技术与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

多年来,9所基地学校、幼儿园的指导老师始终把每一位新教师都看作自己学校的老师进行无

[1] [2]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