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家乡历史文化名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博学勤奋的刻苦精神,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西湖中学充分利用地处状元故里、紧邻状元坊的地利优势,深入挖掘状元文化。东港区西湖中学于4月23日在教学楼一楼装修了状元文化墙。通过焦竑铜像、状元文化墙,展现焦竑一生守德、恋乡、尊师、重友、持正、博学之思想,使全体师生浸润在浓郁的状元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熏陶。
步入综合教学楼一楼大厅,一尊庄重典雅的铜像赫然映入眼帘,一袭状元服,头戴状元帽,手持书卷,彬彬有礼,紧抿嘴唇,目视前方,似乎观察着路过之人的一言一行。他就是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状元焦竑。焦竑祖籍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晚明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铜像右侧文化墙是“考中状元有多难”版面,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科举制度,让学生懂得考中状元之不易。古代且不说状元了,大部分文人考了一辈子,也就考到个秀才而已。如此激励学子们要有拼搏精神,就像古代状元们一样,要坚信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有回报,拼搏进取就有机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状元,为家乡和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铜像的右侧版面,依次介绍:思想家焦竑及个人作品,让师生了解焦竑的“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藏书两楼,五楹俱满”引导师生与书相伴,进而培养师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书香沁满校园。
思想家焦竑,他承接与发展了晚明“泰州学派”的思想革新运动,打破了程子朱子“理学”死守教条,把圣人看成不可企及的“圣人思想至上”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焦竑毕生情系桑梓,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并且对日照文化的史记具有重大贡献。
据记载,焦竑考中状元后,与家乡保持了密切的联系。除了在物质上力所能及帮助家乡外,对家乡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焦竑的《新修火神庙记》,一方面记载了这一年日照火灾严重,损失惨重的史实。另一方面,颂扬了莫逆好友、仁人申公修庙、筑路,救民于水火的一系列善举。字里行间,充满对善事善举社会风尚的颂扬与倡导。由于明代《日照县志》的散佚,它成为人们了解明代风土人情、气候、价值取向等不可多得的一篇史料。焦竑把自己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先世祖宗之积德,父母之教督,还归功于家乡的好风水,面对家乡群山环绕、山花簇拥、山清水秀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作品中抒发了对家乡日照由衷的热爱。
西湖中学师生们看到这些无不敬仰并决心以他为榜样。一段关于状元焦竑“考场不失火、哪有状元焦”的轶事更是西湖镇家喻户晓的佳话,也应了古语“善有善报”。由此教会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做善事;焦竑的人生挚友版面,介绍了焦竑与徐光启、李贽的情谊,与高人为伍,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状元文化进校园,既是传承历史又是开启未来,西湖中学确立了“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的办学思想,坚持“习惯成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策略,就是想借助状元文化、环境熏陶,让师生培养坚持不懈、努力钻研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品质,传承先贤的优良风范,弘扬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附:考场不失火哪有状元焦
话说大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日照自明朝以来600余年间唯一的状元焦竑自水路赴京赶考,一日黄昏泊船后上岸散步,碰见一位相面先生,观其相后告之:官人你面带凶兆。焦竑闻言大惊,忙问:老先生何出比言?相面先生解道:你目光涣散,鼻头红如鱼,面色赤如猪肝,皆属不祥之兆。此番赶考,不但不中,还须防大祸临头。一席话说得焦竑心里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但命已如此也无可奈何。
次日一大早,硬着头皮乘船北上,谁知行出很远之后,仆人忽然对焦竑说捡到一只宝镯,原来昨夜停船之处有一近水楼台,今早开船的一瞬间,楼上丫环泼下一盆洗脸水,一只宝镯随水泼到船面,滚到仆人脚下,在他心里正十分矛盾时,船已开走,于是索性揣入怀中,焦竑听后又气又急,立即重新搭船往回赶,当寻到失主时,见主人正在严厉拷问丫环。见到玉镯,方才罢休。焦竑还镯,或许救了丫环一命。
但如此往复,焦竑一算考期已误,可此时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抱着一线希望朝京城赶,说来也巧,上船时又遇到那位相面先生,心想这回可让他说准了,低低头过去吧,却不料被一把拉住:短短数日不见,官人面相与先前不大一样,今日面色红润,目光闪耀,鼻头紫嫩,且额上有龙之鳞纹出现,乃“文星”高照之状,此番应试,必中无疑。但此时焦竑已是心灰意冷:先生不要安慰我了,待赶到京城,必定晚了好几天。匆匆揖别,奔北京而去。
谁知到京城一打听,才知大考之日考场突然起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考试因之延期。焦竑高兴之极,才似神助,在万历十七年2月的会试中考取后,又在明神宗朱翊钧亲自主持的殿试上,被御笔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状元,成为明开科252年来的第72位状元。这是焦竑在16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后,又整整苦读了25个寒暑,经3次落第,才一举夺得科考魁首。放榜前,京城传出童谣,后并被记入史书:考场不失火,哪有状元焦!
行文至此,本该打住,但需“添足”的是:据光绪版《日照县志》记载:焦竑之父焦文杰任南京旗手卫千户主簿时,有一位名叫吴密的人慕其名很想与之交往,便送来百金,焦文杰百般推辞也不行,只得暂时收下。谁想不过几日吴密暴病身亡,焦文杰闻讯后匆匆赶去,不仅将百金分文不少的奉还,而且还尽心协助吴家料理丧事,又多方资助吴密后人。由此可见,从“父亲还金”到“儿子还镯”,此诚可谓焦家的家风淳朴。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