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阶段式推进迈向高位均衡
近年来,泰州市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义务教育发展之路。
一、实施三步走战略,阶段式推进,致力实现义务教育全域高位均衡。第一阶段,实现县域基本均衡。2014年,所有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实现县域基本均衡目标。第二阶段,推进县域优质均衡。2014年底,靖江市、姜堰区通过江苏省首批“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其他市(区)在迈向优质均衡的道路上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第三阶段,致力全域高位均衡。突破县域管理体制束缚,推进跨区域教育共同体;立足师资动态均衡目标,推行名师片管校用全市域走教制度;着眼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开展教师市级平台全员培训;打造“泰微课”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共享。
二、坚持硬软件齐抓,融合型发展,进一步放大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推进现代化学校创建等,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及推动名师送教走教,努力实现师资动态均衡。通过组建名校集团(共同体)、实行学区一体化、推进名校孵化、尝试跨区融合等举措,进一步放大名校资源效应。
三、集聚三方面合力,创新性引领,有效激发教育主体内生发展活力。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政府层面做到规划布局到位、经费投入到位、师资配备到位、公平政策到位、督查考核到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部门层面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教育评价多元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学校层面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优化、特色文化立校、特殊群体关爱。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管办助评”释放学校办学活力
杭州市上城区近年来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一步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一、实施“管办助评”改革,促进教育治理结构转型。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日常管理从以具体工作管理为主转到以学校发展规划管理为主,教育督导机构将根据规划目标对学校实施三年结果考核,加强结果的问责。将学校办学中有关人员、经费、设备、课程等方面的自主权真正赋予学校。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路径和主要措施,由各校按照自己的现状、条件以学校章程与发展规划的形式自主确定。与其他县区管办评分离改革相比,上城区突出了导助机构的改革,明确了区教育学院等直属部门为导助机构,剥离其行政管理功能。同时成立上城区教育督导与评价中心,通过日常性和形成性评价发现和诊断问题,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二、强化简政放权,提高科学管理和协同管理的水平。区教育局简政放权,重在打破原有行政思路和工作模式,无论是在机构设置、职责设定还是工作方式上,都突出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服务的理念,如设立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对外面向社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接受社会各方意见和咨询,对内发挥综合办公室职能,统筹协调教育局各部门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议、通知,减轻学校负担。
三、坚持育人为本,重建导助机构工作机制。教育学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导助部门根据不同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菜单,消除学校“被服务”的现象。如原来的教研室更名为学生发展研究中心,同时以学生学段重新组织研究队伍,由重视研究教师“教”转向“研学”与“研教”并重改变教研方式,按需开展定制式教研、跨学科教研和诊断式教研等。
安徽省亳州市: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
近年来,亳州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孩子公平享受优质教育。
一、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坚持每季度在一个县区召开一次学校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分组参观建设现场,互相交流学习,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严格评估验收,对创建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错位验收,确保创建工作不流于形式。同时拓宽资金渠道,明确乡镇党委、政府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职责,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共同抓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校安工程,为学校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实施千所村小提升工程,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让农村孩子就近接受优质教育。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把对初中学校质量监测情况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定向生指标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实施结对帮扶工程,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育发展联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十二五”期间,对2000名校长进行素质提升。“十二五”期间,计划培养3000名市级教坛新星、1000名市级骨干教师、10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600名市级特级教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专项培训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为全市农村学校培训1000名专职骨干音体美教师、3000名兼职音体美教师。近5年来,全市每年补充教师近2000人,并向紧缺学科和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优化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结构。建立教师层级遴选机制,新招中小学教师一律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集镇学校缺编教师从农村学校遴选,城区学校缺编教师从集镇学校遴选,解决农村教师长期不能流动问题。
江西省芦溪县:推进标准化法治化公平化建设
近年来,芦溪县坚持教育强县战略,形成了政府主导、乡镇部门积极配合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和保障机制,基本实现了机会均等、条件一流、师资精湛、内涵优质的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
一、在“管”字上下功夫,推进标准化建设。条件标准化。充分考虑区域内学生流动、人口出生和适龄人口变化等情况,着力解决镇区大班额突出和专用教室不足的矛盾,加大镇区学校扩容改造力度。校园建设体现育人功能,突出安全环保,反对奢侈浪费,“一校一品”文化建设特色明显。改善农村学校生活设施,着力解决宿舍拥挤、食堂简陋、厕所脏差等问题。资源数字化。在打造数字化校园的同时,实施网络教研,科学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衔接的数字资源,探索以慕课方式推送资源。教育手段实现信息化,80%以上教师能实行电子备课、上课。队伍均衡化。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实施“牵手育人”帮扶制度。
二、在“办”字上下功夫,推进法治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推进课程、实践、文化、管理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认真落实学生守则,编制《养成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科研兴教。大力开展“县促片、片帮片、片扶校、校领区”的网络教研和片区教研模式改革,,深入开展“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致力于课题研究的开发。强化标准管理。力行《课程标准》,把开足开齐课程标准作为开学工作检查的重点内容。力行《管理标准》,将其作为对学校目标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
三、在“破”字上下功夫,推进公平化建设。通过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狠抓保学控流工作、实施阳光招生考试,破解“择校入学”问题。通过统一教学行为、规范办学行为,破解“行为规范”问题。通过关注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人员子女、留守学生,破解“特殊学生”问题。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