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1-06-28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从一开始,院党组就嘱咐要以老百姓的小事作为驻村干部的大事来对待,始终坚持高要求、高标准、高效率。现的石渠县瓦须乡夺树村增加了两个第三产业,为乡村振兴打好了坚定的基础。
输血先输智
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致富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三是进驻驻村帮扶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2016年新建异地搬迁房7户、新建通村硬化路14.6公里、新建村级活动室一座(其中包含文化室、会议室、办公室)、新建卫生室一座、新建信号塔一座、新建压水井7口;2017年新建安全饮水深水井1口,发放特困救助金2.585万元,发放“回头看、回头帮”帮扶金0.74万元,加固维修危房户12户,使7名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每人1000元的教育扶贫救助金;2018年申请居家养老39人,发放救济粮食2000斤,发放爱心捐赠衣物130余件,发放帮扶单位物资,加固维修危房户13户,新建通村桥梁1座;2019年为10名建档立卡学生争取每年1200元的助学金直到大学毕业。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人均额达到5000元以上,扶贫超市在该年度共计分红5.2万元,新增8口压水井。
换血当换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县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仅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我村积极加入“西波热服装培训中心“进行缝纫学习,建档立卡户全部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
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夺树村始终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目的,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始终把坚持服务群众、送温暖作为驻村工作的切入点,主动开展节日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老党员和老干部活动,17-21年会同驻村工作队员共看望党员干部15人,帮扶困难家庭10户,捐赠慰问金4000元,使他们深切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严格按照标准,对低保工作进行了清理规范,2018年清理出财政供养人员2户10人,死亡人员5人,共计15人,经过逐一审核核实,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仅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期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先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瓦须乡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我们如期啃下了全村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村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作者简介
土登益西,男1992年6月生,四川白玉人,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专业,2017年5月-2021年6月在石渠县瓦须乡夺树村任第一书记,现任石渠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
原标题:《心得展播_输血先输智换血当换技造血当从心》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