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让新闻离你更近!新华网首页青海频道国社@青海本网原创要闻人事廉政政务富媒体光影青海政务雪域高原上的变与不变2022-07-1416:22:42_来源:西海都市报
从流动帐房学校,到寄宿制学校;从一排排土房子,到一栋栋教学楼;从交学费上学,到享受15年免费教育,再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域高原上,一个个奇迹被创造……2022年,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第八次教育大会召开之际,我们一起去探寻奇迹背后的故事。
巨变:从土房子到最美校园
7月,果洛草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
果洛州地处三江源腹地,黄河在境内蜿蜒760公里,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
眼前壮实的洛尕,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老成一些。高原的寒风、强烈的紫外线,让他的脸庞粗糙、发紫。
洛尕是果洛州达日县窝赛乡寄宿制小学的校长。30多年前,他也是这所小学的学生。作为在高原牧区长大的牧民孩子,洛尕对校园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
洛尕说,他上小学时,学校只有几间土房,宿舍里的床就是砖块木板搭成的“大通铺”。那时,学校只有30多名学生和两位老师。
窝赛乡小学建于1965年。洛尕上小学时,这所学校已经存在20多年了,为一个个高原牧民的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
洛尕从窝赛乡小学出发,一步步走向远方,走向梦想。2000年7月,洛尕从果洛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牧区教师。那时,窝赛乡小学的校舍,已变成了砖房,学生增加到了70多名,有5位教师。
2003年,窝赛乡小学建制为六年寄宿制藏文小学。2018年,窝赛乡小学打造标准化学校,学校有了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械室、美术室、音乐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语音教室、录播室等,设施更加齐全完备。
过去十年间,窝赛乡小学实现了蝶变,洛尕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校长。窝赛乡寄宿制小学的大门口,悬挂着“平安示范学校”“果洛州青少年诚信文化教育基地”“家长学校”“县级文明校园”等牌匾。
多位在果洛工作的教师表示,要说果洛教育的变化,不得不说在国家、省、州政策支持下的校园变化,可以说校园实现了从土房到砖房,再到楼房的巨变,如今的校园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校园。
果洛州教育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全州教育系统共投入资金27.4亿元,相继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改善、上海援建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及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135所,新增校舍51.2万平方米,果洛州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办学条件大幅提升。
不变:是校园又是家园
果洛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要特别说这里的教育?我们先看看一组数据——
果洛州在青海省东南部,境内群山起伏,有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雪山,有海拔5369米的年保玉则峰,有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还有别样的人文景观。红军长征时,在果洛班玛也曾留下足迹。
公开资料显示,果洛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最滞后的自治州,总面积7.64万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果洛州常住人口为21.56万人。这就意味着,目前果洛境内平均每平方千米人口不到3人,而在几十年前,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更少。
曾在玛沁县教育系统工作过,现任达日县教育局副局长的贡保扎西说,果洛牧区山高沟深,一户牧户距离另一户有十多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是很常见的事。这种牧业生产的流动性和人口居住的分散性,给果洛州的教育事业带来极大挑战。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寄宿制教育之前,果洛牧区的教育基本依靠流动帐房学校:老师骑着马,带上帐房,到牧户相对集中的地方扎起帐房,送教上门。这虽然解决了部分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但分散、流动的教学点,严重影响教育质量、教学效果。
正是面对这样的困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果洛州逐渐摸索出符合果洛州情的寄宿制教育模式。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当好临时阿爸阿妈。因此,一座学校不仅仅是校园,还成了孩子们成长的家园。
果洛州最大的小学——达日县民族小学,目前有1326名学生,是一所半走读半寄宿制学校。达日县民族小学副校长张瑜说,达日县民族小学除了常规的课程外,学校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还推出了特色化办学理念,开展了书法、美术、陶艺、民族乐器弹唱、格萨尔藏戏、篮球、足球等兴趣社团,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
果洛州教育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在国家、省、州相关政策帮助和扶持下,果洛州从2016年实行学前至高中全过程资助,部分牧民的孩子从4岁开始,就可以送入当地寄宿制学校生活学习,直到高中毕业,全部免费,每年惠及全州5万多名孩子。
通俗地说,因为有了好政策,寄宿制学校有了老师和保育员,孩子们在学校里就像在家里一样,有很多“阿爸阿妈”照顾,校园也就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家园。
坚守:只为孩子们笑容更灿烂
在果洛州达日县,角巴老师是个奇迹般的存在。
1965年出生在达日的角巴,通过向他人学习、努力自学,很好掌握了藏语和珠算。19岁时,他通过招工考入教育系统,后来到果洛民族师范学校、青海师范大学进修,在达日县民族中学从教多年。7年前退休后,他被学校返聘回来继续执教。
角巴曾教过的学生、正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博士的华尖在电话中说,角巴老师让他记忆深刻,老师的修养、学识影响了他的人生。巧的是,窝赛乡寄宿制小学校长洛尕,也是角巴老师的学生。
达日县民族中学教师白热,曾是角巴的学生,后来成为了角巴的同事、朋友。白热告诉记者,在角巴老师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当上了校长,奋战在果洛教育一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果洛草原上,教师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孩子们成长的领路人。果洛教育系统多位老师说,对于果洛教育事业发展而言,教师队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年前,老家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朋毛才旦,从青海民族大学毕业后考入果洛教育系统成为一名教师。朋毛才旦说,因为是寄宿制学校,当老师不仅仅要挑战艰苦的自然环境,还要当好学生的老师,当好学生的“阿爸阿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朋友。
老师辛勤付出,在孩子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颗种子。“您给我们一把生活的尺子,让我们天天自己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您给我们一盆清澈的水,让我们对准太阳折射出七彩的人生。”三年级学生华吉这样写道。
自2014年果洛州第七次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果洛州共招录教师419人,选调教师52人,争取特岗教师52人,落实西宁及海东青南支教教师864人,落实顶岗实习生1791人,引进公费师范生57人。如今果洛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4533人,专任教师3238人,专任教师比2015年增加了1530人。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老师,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我都将向翠绿致敬。”“老师,是您伴我们在青春岁月扬帆远航,是您伴我们在驿动的日子展翅飞翔,是您伴我们在人生的旅途走向坚强。”作为基层教师的洛尕说,这是果洛孩子们的心声,为了让孩子们笑容更灿烂,众多教师奋战高原、坚守高原、奉献高原,他期待有更多的人关注果洛,关注果洛教育。
文章来源于:http://gaozhong.ljyz.com.cn 高中网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与本站无关,请网友慎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