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
大
中
小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分钟
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已经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加快推动教育强市建设,实现教育振兴,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立足公平优质,科学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培基挖潜,提质升级,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谱写好教育现代化的乌兰察布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成效显著,短板基本补齐,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进入自治区中上游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4%以上,80%的旗县(市、区)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认定,示范性幼儿园比例达到45%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布局明显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基本落地,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普通高中教育聚焦优质和特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打造一批示范高中、特色高中和县域优质高中,统筹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协调培养机制,健全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背景下各项配套举措,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优质惠及群众。办好特殊教育学校,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二、任务举措
一)加快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改薄补短进程1.筑牢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公平底线。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规范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到2026年,推动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全部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规范办园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办园条件、办园行为、教师资质、课程设置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全覆盖。加大薄弱园改造力度,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为契机,对园舍设施设备、玩教具、游戏材料、幼儿图书和教师指导用书定期进行升级,逐年提高幼儿园硬件水平。落实《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指导旗县(市、区)依据所辖园数和工作需要制定督导评估工作方案,2024年启动县级评估,到2026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2.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统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补齐办学短板,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乡村温馨校园建设。2024年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情况纳入旗县(市、区)考核指标。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优质学校“一校一案”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到2024年底,每个旗县(市、区)打造1-2所优质小学和1所优质初中(集宁区3所)。持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促进城镇学校扩容增位,2025年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修编。不断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落实阳光招生、阳光分班等政策。实施初中强校工程,以点带面办好一批“家门口的好初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2025年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50%,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实现全覆盖。彻底解决大班额现象,实现小班化教学。
3.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通过集团化办学和优质高中结对帮扶薄弱高中、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方式,到2025年薄弱县中托管帮扶实现全覆盖。打造一批办学质量高、发展潜力足的自治区示范高中和特色高中,以县域优质高中创建为抓手,指导县中找准办学定位,补短板、锻长板,提升综合实力,到2025年底,各类示范高中、特色高中、县域优质高中比例达到50%。完善个性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优质普通高中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从2025年起,中考招生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总计划定向分配至各初中学校的比例。建立特色高中发展机制,面向具有科技、体育、艺术、人文、外语等发展特色的普通高中予以招生、师资、项目建设等方面政策倾斜。常态化监测高中学校大班额问题,对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学校视情况减少招生计划。
4.大力办好特殊教育。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坚持特教特办,健全保障机制,适宜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就近就便入学,完善送教上门工作制度,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督促每个旗县(市、区)每月至少开展4次送教上门服务。指导凉城县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2025年重点支持常住人口不足20万人的旗县因地制宜设立教育、康复等设施完善的特教班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实现所有旗县(市、区)特殊教育全覆盖。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招收残疾学生,加强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就业指导。2024年启动特殊教育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推动双向融合,到2026年帮扶效果凸显。
二)落实“五育并举”素质教育理念5.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健全“大思政课”体系,统筹用好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发挥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的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打造市域内一体化建设有效模式。用好思政精品课,做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六句话’事实道理”“七个作模范”等内容的课堂渗透,继续实施“石榴籽育人深化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进一步规范校园环境标识和校园文化活动。
6.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指导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展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创建中小学科学教育、人工智能实验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地区品牌,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2025年持续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流动科技馆”“科学调查体验”等场景式、体验式的科学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配齐中小学科学教育副校长和专(兼)职科学教育辅导员。
7.抓实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组织开展“晒课表”和“保课时”活动,确保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开齐开足上好。学校要统筹课内外学习安排,在保证体美劳规定课时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艺术、科学探究、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特长。组织学生每年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学校艺术课程开设门类、教学质量等动态监测评估,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开展城乡中小学手拉手、结对子美育互助行动,2026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学校美育体系。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到2025年底,每个旗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和“劳动教育宣传月”等主题实践活动。
8.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生优良率2024年达到35%以上,2025年达到40%以上,到2026年力争达到45%以上。全日制幼儿园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保证每日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掌握一定数量的运动技能;高中阶段要足额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利用其他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和近视监测,2026年有效防控学生近视和肥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24年配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0%,2026年达到100%,初步建立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9.全面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制度,组织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融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育人功能,鼓励有条件的旗县(市、区)和学校制定家校社活动计划,每学期开展1次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活动。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我的家风故事”演讲比赛和“家书”诵读大赛,使用好教育部编印的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到2026年,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加专业。
三)促进课程教学提质增效10.提高幼儿园专业保教水平。2024年启动实施优质示范园对点帮扶行动,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优质园带动、公办园辐射等方式,推进区域一体化均衡发展。持续开展自治区级和市级示范幼儿园评估工作,每年创建5所左右。办好“一村一幼”教学园(点),巩固“学前学会普通话”成果。2025年制定出台《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引导各旗县(市、区)、各幼儿园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扭转功利化育人导向。鼓励幼儿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规律和本土资源等情况,探索构建园本课程体系,2026年园本课程建设成效凸显。科学抓好“幼小衔接”,开展“幼小衔接”质量诊断工作,彻底消除“小学化”。
11.推进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各旗县(市、区)、各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坚持“零起点”教学,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好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规范遴选程序,健全激励机制,做好教师培训,强化推广应用,切实提升精品课的使用效益。2024年开始,支持基础较好的旗县(市、区)和学校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加快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材使用监测工作,落实自治区监测标准,2025年完成高中阶段教材监测工作,2026年完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