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毕业季,多数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投身职场,也有的选择留校深造或是出国留学。在清华大学,每年都有这样一批学生,他们选择赴西部,奔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播种知识与希望。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是西部计划支教志愿者的格言。每年,清华大学都会对从全校3000多名大四学生中遴选出的志愿者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之后,送他们到西藏、青海、甘肃等地的对口学校支教一年,然后返校读研。
从1999年到2013年,已有218名清华志愿者参与支教扶贫。他们中,有58%的学生是党员。这个比例,比清华本科毕业生平均入党率要高出约20个百分点。这些优秀的学生党员犹如夜空中的星星,在贫困的西部地区发出独特的光芒。
14年前的夏天,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毕业生侯贵松踏上西行的列车,来到祁连山脚下的甘肃省古浪二中支教。
早在高考前夕,侯贵松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作为班里的“老”党员,他又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到西部支教。
在古浪二中,他负责教《高中英语》、《高中计算机》和《初中地理》3门课,要教授10个班的六七百名学生。为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他设立了“心声快递”信箱;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他翻山越岭去家访;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他坚持每天放学后为他们义务补习;为了让贫困生上大学有保障,他四处奔波争取社会资助……
一年的磨砺,他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也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扎根基层。研究生毕业后,侯贵松来到河北基层任职锻炼,一步一步,从县长助理、团市委书记一直成长为大城县县长。
7年后的8月,同样来自清华经管学院的任霄泽也加入了支教队伍,他去的地方更遥远,在位于拉萨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曾经的清华赛艇队队员,这个身高1米9的大个子在雪域高原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除了日常的教学,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召开学代会、团代会,为该校学生建立起自我管理体系。因为表现突出,2008年4月,他在藏职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支教,同样影响了任霄泽的人生道路。在清华读完硕士,带着对西藏的深深眷恋,他又回到那里,成为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3年多过去,这位年轻的党员已成为泽当镇的党委委员。(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在下村走访时,任霄泽发现了“嘎尔巴谐玛”这部讲述西藏历史的藏戏,经他努力,这部戏登上西藏藏历春晚,并成功申报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在汶川地震中积极营救同学,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王佳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2012年毕业之际,有着4年多党龄的他也来到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负责教授《高等数学》、《流域水文学》等课程,并针对当地学生的特点,开设了《大学生与大学生活》选修课。担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在学生中开展党史知识竞赛、中国梦主题活动、红色电影展播、党校培训班,把学院的党支部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15年间,清华支教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650万小时,累计教授超过26160名学生。在他们的指导之下,支教学校中有2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5400多人考入国内重点大学。
今年8月,20名清华学生将接过支教的接力棒,奔赴西部。他们之中,有14名共产党员。
清华大学团委书记赵博介绍,以前,每届支教学生的党组织关系都是转到支教地,并跟随当地基层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今年7月,清华大学将为这届支教学生首次设立“临时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理论、交流心得,支教团中的党员、非党员均可参加。
瘦瘦高高的北京女孩黄成即将成为首届“临时党支部”中的一员。在清华经管学院,她可是有名的“学霸”,不仅3年综合学分全系第一,还获得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在特奖答辩现场,有评委问她:“如何让一笔资金在短期内获得更高回报?”黄成从容应答:短期内获得高回报并不现实,但如果能放宽期限,将这笔钱投资于教育,这将会带来很高的回报率。
在黄成家里,有着几十年党龄的奶奶总是叮嘱她,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如今,身为中共预备党员,她将带上这份嘱托奔赴青海湟中支教,让青春与理想同行。(记者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