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0-18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任华理科高校长以来,以“成就每个师生生命的精彩”为办学宗旨,秉承“建一所高起点的未来学校,一所高品质的科技高中,一所内涵丰富的特色高中!”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治校追求,从而使学校近年来逐渐蜚声沪上、信息化特色实践声誉斐然。个人曾多次荣获“上海市园丁奖”、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闵行区首届德育十佳、连续三届闵行区德育学科带头人、闵行区十佳科教拥军先进个人,多次获闵行区记大功等荣誉与奖项。先后任闵行区首届德育实践研究基地主持人,兼任上海市高中国防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德育培训师、闵行区学生生涯教育指导师、闵行区中小幼德育研究会会长。领衔多项国家级、市级课题;主持编写校本教材及著作十余部,论文发表及获奖40余篇。
点击上方视频观看《一校之长》
访谈的这一天,传来了一个新的好消息,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的《学校整体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共成长的十五年实践》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获准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是对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质量的全面检阅和展示。在这个极富含金量的奖项中,华理科高全面展示了信息化助推教育教学20年来的实践成果,也是所有华理科高人努力的结果。
从1998年建设第一个机房起,开始了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2004年学校引进blackboard(毕博)教学课程管理平台,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课程重建和教学过程重建,持之以恒、扎实创新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2011年起学校构建信息生态,变革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使学校教育活动、教学活动、行政管理等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师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内外部的各类人际交流关系,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教研模式和服务模式。信息化环境下学校内涵发展的改革在研究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校行事规则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
如今的华理科高伴随“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入的大潮,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继续转型升级,创建特色高中。20多年来一路参与、见证的校长乔长虹,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目前提出的理念正是基于城市数字化转型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背景,用信息化来助推教育的现代化,是我们学校作为一个窗口走在前面的探索。”
数字化教育全突破
在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很多人还停留在到底给孩子哪些数字化产品的层面上。“我们华理科高是将数字化教学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乔长虹说,“在这其中,课堂的变革是巨大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像我们的柠檬课堂、学生的思维评价体系等,都将数字化教育渗透到了师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全员、全学科、全过程、全育人。”
以柠檬课堂为例,LEMON是英文less-standardization、e-learning、more-interaction、open-interspace、new-pattern首字母的缩写,集中体现了未来化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学习、在线学习、更多的互动、新的教学模式、开放的空间等五大核心理念。“柠檬课堂其实体现了一种开放的、灵动的、数字化的、互动的课堂交流模式。通过问题导向,体现了‘少教多学,精教善学’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里面动起来、学起来。”乔长虹说,“老师要把最精华的东西去提炼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好信息化工具,从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在乔长虹看来,除了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深入研究和应用,利用好信息化工具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用评价撬动高中育人之变,是整个教育提升的“牛鼻子”:“高中生最难的不是学习,而是认识自我。当学生开始自己的高中生涯,当面对走向社会,进行专业与职业的人生选择,他们最大的困惑是无法认识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的人生价值为何而实现?”
因此,华理科高通过“学业表现、核心能力、信息素养、职业倾向”四个维度组成的“四维”评价体系,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对学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和评价,并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教师、家长、学生都能根据个性特长量体裁衣,定制一条科学可信的未来成长路径。
对此,不少学生的成长故事,正验证了“四维评价体系”的重要价值。毕业生小钱正是“四维评价体系”的受益者。高一时,小钱是一名“手机游戏高段位玩家”,却在学习方面严重偏科。通过雷达图、“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等综合评价,小钱在生涯辅导教师的辅导下,利用校园在线平台“生涯智库”资源不断修正规划,向着心目中的名校迈进。
“在四维评价体系中,孩子和老师都逐渐认识到其研究能力和理科能力的特长,产生了内需的动力,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最终在高考时以581分考入上海交大。”乔长虹说,“在华理科高,这样的成功案例已经成为了常态,学校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任务目标的不同,制订了更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主题。如在高一,以‘我的大学’为主题,分析以‘3年后我将在哪里,以就学情况、自身优缺点、人格因素测试结果、梦想的大学’等基础信息为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并对未来有初步规划。”
非智力因素全挖掘
乔长虹在华理科高的20多年,也正是华理科高教育数字化探索发展的20年。但对于乔长虹来说,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的生态链、课堂的教与学、人的思维方式、评价手段方法都会发生变化,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不会改变。
因此在科技引领、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的前景下,乔长虹尤为看重智慧育人的深层含义。“技术赋能,赋哪些内容?我们的体会就是赋能老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数据驱动,即通过数据,及时了解教学过程,并进行诊断分析、矫正指导,对学习进行全面的指导。”乔长虹说,“在技术层面进行全面提升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的自信心和内驱力都会得到激发。智慧育人,表达的正是在育人的过程中,能力的提升,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表面上看到了学业的表现,成绩的表达,在这背后显示的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他的态度、目标、规划、动力,而正是这些非智力因素真正地引领着我们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
因此,乔长虹对于智慧教育有一句十分智慧的解读:“现在是信息化教育时代,我们对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都有了非常普遍的了解,但是是不是这样就进入了‘智慧教育’呢?我觉得,这其中的关系是这样的:真正的是‘智慧教育’,一定是通过有‘教育智慧’的人来施行,或者反过来说,只有拥有了‘教育智慧’的人,才能把‘智慧教育’这项工作做好。”
而正是拥有了智慧的教育者进行智慧教育,才能全方位地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这其中,乔长虹非常重视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环境育人、氛围育人、文化育人,我们叫做浸润。”乔长虹说。多年从事德育教育的乔长虹深知德育讲的是“无痕”:“教育无法在说教中产生,校长要经常深入第一线,亲身去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用自身去影响学生。文化环境还包括在学校倡导一种宽松的无处不在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个同学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课堂环境所呈现的新的学习样态,教育样态,也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驱力。“触发学生在课堂里真正意义上的手动起来、眼睛动起来、脑子动起来、心动起来,引导好他们的好强心好胜心,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将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共愉达成共识,共识引发共鸣,对于乔长虹来说,教育者对于孩子的共情、同理是智慧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前提。“你所讲的东西,孩子是不是和你有共同的理解?你说一,他说二,很多教育的冲突和失效往往因为双方不在‘一个频道’上。”乔长虹谈到,“因此,教育者要改变思维。例如说学生‘玩手机’是不是‘洪水猛兽’?其实作为教育者,你如果能深入地思考问题,改变固有的思维,就会进一步追问,是不是把学生的手机完全禁止了,他就会去学习了?还是说,如何从内在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挖掘出来,让他真正认知到玩手机,主要是指过度玩手机,会影响自己的未来?如果一个教育者无法改变思维,固守着‘玩手机’就是洪水猛兽的观念,那么他是无法和学生在共愉中进行沟通的,更是不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是很复杂的,有些教师投入很多,不一定有效果,有些学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未必有很大的提升。”乔长虹说,“因此,我提倡‘四有’,即‘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教中有智’、‘管中有情’,老师要有爱,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有情感,同时还要有办法,有智慧。”
每一位师生全出彩
作为“一校之长”,乔长虹深深理解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对于升学的压力和渴求:“每一个家庭,对于高中生最强烈的渴求,往往会聚焦到‘学习是不是表现优异’这个问题上。高考是非常重要的标识,家长焦虑的根子就是你学习怎么样了。”
对此,乔长虹坚持通过各方的努力,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的特长都发挥出来,让他有所展示,通过特长和爱好点亮自我,激发能量。
“我们最早的目标是‘成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精彩’,后来我想,如果没有精彩的老师,甚至说,没有精彩的家长,如何成就学生的精彩?所以现在我们改成‘成就每一个师生的精彩’,精彩的老师,才能教出精彩的学生。”乔长虹说。
正是这样的理念和目标,将华理科高的数字化教育,真正转化成了“智慧教育”。“技术赋能也好,信息化支撑也好,数字化转型也好——这一切都是为了把人教育好,培养好。”乔长虹说,“数字化的赋能,最终是让我们真正地去实现‘因材施教’,实现‘量体裁衣’,实现‘针对每一个人的个性、每一个人的特长来进行个性化教育’。”
“现代的教育者一定要有这种思想,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乔长虹说,“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评价体系去挖掘孩子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是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校长金句
点击以上视频观看“校长金句”
嘉宾预告
唐江澎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所长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