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2-29
湖北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2022—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建设的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教基〔2021〕8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国家乡村振兴和人才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县中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到2023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5%以上;到2025年,市(州)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基本健全,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薄弱县中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全面规范,县中生源质量有效巩固;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校长教师能力素质显著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县中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为我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
二、主要措施
1.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出台《湖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各地要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本地普通高中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公办、民办学校办学规模,严格控制社会资本在高中阶段教育无序扩张。各地要“一校一案”制订本地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完成县中标准化建设。加强县中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2.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大校额。各地要严格落实《湖北省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2020-2023年)》,科学测算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需求和缺口,有序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优化师资力量配置,切实解决教师短缺问题,确保到2023年底前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要有效控制3000人以上大规模学校,新建普通高中学校规模不得超过3000人。对现有大规模学校,各市(州)、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订规模压减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化解大规模学校。要统筹规划市(州)域、县域内普通高中学校建设,优化校舍资源配置和功能结构,不断改善普通高中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严禁随意撤并县中,确需撤并的需报请市(州)人民政府批准。
3.完善县中经费投入机制。省财政厅、省教育厅通过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项目资金,支持引导各地改善县中基本办学条件,继续对新建、迁建公办普通高中及新建教学楼项目进行一次性奖补。省财政厅根据各地普通高中新建、改扩建工作计划,在分配政府债券额度时给予倾斜支持。各地要加大普通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并向县中倾斜。加大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严禁将学校收取的学杂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资金冲减、抵顶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普通高中学费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市县探索建立普通高中社会捐赠财政配比制度,对普通高中获得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社会捐赠收入进行财政配比补助。加快化解县中债务,2023年6月底前各县(市)要完成县中既有债务的锁定工作,明确县中化债责任主体,制定可行的债务偿还计划。
4.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配齐配足县中教师。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县中教职工编制或长期借调、借用县中教师,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有此类问题的县(市)要于2023年秋季开学前整改到位。扩大省属高校师范专业培养规模。实施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逐步扩大我省地方计划招录规模。支持地方将县中招聘的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紧缺学科教师等纳入地方人才引进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严禁采取“不要人事档案、不要户口、不要流动手续”或另建人事档案的违规做法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县中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含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未经批准私自流动的,取消其称号及相关待遇。对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恶意从县中抢挖人才的,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乡镇高中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县中教师“低职高聘”“高职低聘”,促进教师“能上能下”,留住优秀教师。
5.提升县中教师能力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增强县中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大县中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县中管理人员和教师全员培训、普通高中新教材培训、骨干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教研体系,配齐普通高中各学科专职教研员,针对性地加强对县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6.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全面推动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加快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强化招生管理省级统筹责任、市(州)主体责任、县级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县(市)普通高中招生应在本行政区域内招生,设区市城区的普通高中应在所在区或若干城区内招生。民办普通高中生源不足的,可由市(州)教育部门在辖区内统筹调剂安排招生计划。严格执行“分配生”招生政策,规范“分配生”指标分配范围,严禁跨招生区域分配指标。除体育、艺术和小语种等特殊类型招生和空军、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外,过去实行跨区域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逐年减少跨区域招生计划,到2024年秋季招生入学前全部实现“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制定《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办法》和学科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县中因地制宜开发开设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设立一批省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实验区、实验校,启动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探索县中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模式。各地要制定县中多样化特色推进策略,实现县中错位发展。鼓励探索普通高中分类办学改革,形成一批办学方向涵盖科技、体育、艺术、人文、外语、综合等多个领域,布局相对合理、特色较为鲜明的高中学校。鼓励探索发展综合高中。
8.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组织有条件的省属高校开展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有关高校和地方要协商制定县中托管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托管高校在县中校长选配、教师招聘、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托管高校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得收取“品牌费”,各地应给予积极支持和相应保障。组织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开展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每所优质普通高中托管帮扶1所薄弱县中。
三、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县中发展提升工作,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把县中发展提升工作作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研究制定本地县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解决县中发展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落实各项改革任务举措。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州)和县(市、区)两级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以市(州)为主的普通高中办学管理体制,促进市(州)域普通高中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各地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得给县中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高考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校长、教师。要加强县中党的建设工作,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为加快县中发展提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人才保障。
2.落实部门职责。教育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好各项任务举措,加强对县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各有关部门把县中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规划,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大编制统筹力度,做好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发改部门要做好学校项目建设审批服务工作,完善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财政部门要健全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人社部门要支持县中及时补充教师,完善县中教师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自然资源部门要坚持节约集约原则,合理规划,保障县中学校建设用地需求。住建等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落实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及时鉴定,对校舍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指导监管。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好相关任务。
3.强化督导评价。省、市(州)两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把县中发展提升情况分别作为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要组织开展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普通高中学校每年要对本校办学质量进行自评,市(州)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每3-5年要完成辖区内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将分年度、分批次开展抽样评价。要建立县中发展提升情况跟踪督导机制,对督导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强化问责。
4.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宣传解读相关政策,不炒作高考升学率和“高考状元”,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县中发展提升工作。密切家校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要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加大交流推广力度,大力营造县中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