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8-10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到您的
朋友圈
半个多月前,汕头市2023年中考放榜,7.8万名考生迎来“心跳时刻”。本届中考生,是2020年汕头实行“公民同招、超员摇号”后的首届初中毕业生,也被坊间称为“摇一代”。如今,随着各项录取工作尘埃落定,汕头小升初“摇一代”晒出第一份中考成绩单,全员摇号带来的影响从成绩单中可见端倪。
在不少家长眼中,这是近年来体现出汕头公办、民办学校生源质量最接近的一次。小升初新政落地后,不仅影响了不少家庭的升学选择,也给初中学校生态带来了一些变化。汕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多校划片、教师轮岗交流”等政策的推动下,汕头基础教育正加快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特别是初中教育朝着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推进,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南方日报记者蔡沚彦
家长教育焦虑有所降低
2020年,汕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一系列重磅政策接连出台:汕头所有公办、民办学校都要严格遵守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这些政策,无论是对小升初家庭,还是对初中学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体现是生源的变化。
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以往部分民办初中经常以各种方式提前锁定生源,导致优质生源往往集中在某几所学校,自己也铆足了劲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就为了挤上这班车。
“但实行民办超额摇号后,这一不确定性让我开始动摇,对口的公办初中似乎是更加稳妥的选择。”最终,陈女士的孩子入读了公办初中,此次中考也如愿考上了汕头市金山中学。
事实上,“择校找民办,保底找公办”成了当时不少家长的想法。公民同招后,民办学校录取的不确定性,也让这些家长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孩子的未来。在大胆和谨慎中,更多家长选择了后者。足以见得,在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动下,拼竞赛和证书的通道被禁行,民办学校“掐尖”的冲动被抑制,权力寻租的空间被尽可能地压缩。
汕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近三年教学与中考情况看,家长教育焦虑有所降低,孩子以更符合年龄规律和特点的方式成长,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而对于学校而言,各学校可以招收到同等质量的生源,且在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政策的激励下,学校信心倍增,教师教学热情激发,办学质量实现新的飞跃。
普通学校教育质量更均衡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汕头中考成绩来看,高分层考生分布更加均匀,不再局限于少数学校,更多的初中学校涌现高分考生。据悉,在金平区、龙湖区,几乎每一所公办初中都有一批优秀学生考入金中、海湾、一中、潮实等名校。
例如,汕头市飞厦中学曾经是汕头老牌名校,2000年时为粤东地区唯一一所省一级初级中学。在“公民同招”的政策下,今年该校有近30名学生考入金山中学,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考上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重振名校雄风。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金中、一中、海湾等学校在中心城区录取的新生中,超过一半来自公办初中学校,这充分体现“就近入学”和“指标到校”的成果,更加体现公办初中学校的主体地位。
在中考放榜时,记者还关注到,今年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录取率”大幅度提高,金中、一中等优质普通高中有九成指标生计划在初中学校已被直接录取。也就是说,在校内成绩优异的学生均有机会考上金中等优质普通高中。
透过中考这一窗口可以看到,汕头区域间教育更加协调发展的特点逐步显现。原来由于城市东移,老市区的九中、十二中、二中、爱华中学等学校生源萎缩,生源质量下降明显。但在今年中考,这些学校也取得优异成绩,约40%的学生考入省一级以上的高中。其中,汕头市第九中学今年考入国家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是去年的近4倍。
在濠江区、澄海区各初中学校成绩亦是喜人——濠城中学、达濠二中等学校考入省一级以上高中的比例接近2/3,澄海区几乎每所初中学校均有数十名学生考上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凸显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将目光放远至农村学校——位于农村片区的汕头市谢易初中学,今年有400余名学生参加中考,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被国家示范性高中录取,考入金山中学的有13人。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重要的在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谢易初中学亮出的成绩单,正是汕头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汕头全市有乡镇中小学校600多所,在校生44万多人,其中乡镇初中在校生11万多人,占全市初中生比例43%。近几年,汕头市教育局持续推进两轮《汕头市初中学校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全市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乡村教育,硬件先行。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汕头投入8.7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配齐体育、美育场地和设施设备,购置教育信息化设备,稳妥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建设等。
在创新办学模式方面,汕头全面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以“强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教育发展共同体”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集团内学校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目前,全市共有16个教育集团,其中8个教育集团入选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
让乡村教育“活”起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尤为关键。在汕头,乡镇学校还因地制宜挖掘本土资源,学校既注重传承一直以来良好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积淀办学成果,又善于根据新的情况和要求,发掘社区以及校外基地的资源,拓展深化培育学校特色。
如今,不少乡镇学校特色教育发展有声有色。如潮南区成田镇西岐学校打造英歌集体舞和版画特色课程,潮南区两英镇古厝小学发展彩铅、陶艺等艺术教育,南澳县云澳中学联合汕头大学开展海洋文化课程,潮阳区金灶镇竹桥小学培育武术特色项目等。
在汕头高中招生录取方案中,指标生政策还向边远农村薄弱学校倾斜,边远乡镇初中学校的学生可享受“降低35分以上录取到优质普通高中”的指标生资格,有效保障了就近入学政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
记者了解到,在汕头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的大背景下,今年中考绝大多数乡镇初中都有多名学生考入金中、海湾、一中、潮实、澄海中学、潮阳一中、六都中学等名校,各个地处乡镇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明显好转。其中,潮南区两英镇很多初中学校中考平均分基本达到600分以上。除谢易初中学外,新溪一中、三河中学以及潮阳区金灶、关埠片区的初中学校均有十多名学生考入金中。
此外,汕头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决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目前,汕头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从2020年的70%上升到2023年的99%。
分数不再是唯一择校标准
随着公民办学校的生源差距明显缩小,社会对公办初中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然,分数和升学率是家长们最直观判断一个学校办学成果的指标,但也不止于此,家长同样关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尽心、学校管理是否让人满意。
如何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公办初中,汕头市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始聚焦学生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汕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不是简单的减法,更要做好学校的加法,也就是学生来自校内外的“负”要减,学校教育主阵地的“效”要增,最终实现“五育并举”。
“太关注成绩,反而会过早淹没了学生的其他潜能。”一名公办初中校长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公办学校重视起对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从初一到初三的学习过程中,会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制定阶段性、连续性的教学策略,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大格局下,汕头逐步呈现出一批特色明显、社会评价好、办学质量提升快的学校。
据统计,近年来,汕头全市共有318所学校(次)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体育特色学校称号;95所学校(次)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3所学校(次)获得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国防教育荣誉称号;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五育”融合的成败。为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汕头市认真组织“精品课”遴选工作。两年来,汕头选送的精品课程获评部优精品课程9个,省优精品课程212个,排在全省前列,其中部优课程均来自公办学校,省优课程94.3%来自公办学校。
从全局思考,汕头当前推进的公民同招、摇号入学、发展特色教育、提高教师积极性等举措,都是为了给学生“解压”,让教育“破卷”,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孩子创造力和探索力的培养。而从交出的成绩单可见,在新的教育格局下,生源的均衡化让汕头学校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朝着向好趋势不断前进。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