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会内解读
郑国光代表(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吴朝晖代表(浙江大学校长):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率先建成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
李龙梅代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党支部书记):
特殊教育工作者更应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共享和谐美好生活,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会外连线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开启新征程,要在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方面下功夫。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按照开启新征程的要求,应更多采取着眼长远的基础性、根本性措施,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本报记者赵贝佳吴储岐郭舒然刘洪超)
全面小康六个“更加”
报告原文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会内解读
吴锦代表(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
六个“更加”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符合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
这就要求切实抓好六个“更加”目标的具体化、路径化、项目化。要始终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问题,以第一力度抓好“第一要务”,壮大产业底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要推动文化科教事业发展,用文化软实力构筑起发展硬支撑;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基层治理的全部活动之中,切实加强以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努力让经济总量、财税增量更多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会外连线
陈文华(湖北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二字,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全面小康,不仅要求让人民吃好穿好等物质层面的发展,还要求软实力的进步,要求我们逐一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金正波程远州)
两个阶段
报告原文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会内解读
余德春代表(四川省丹巴县水子乡水子一村村委会主任、丹巴县水子乡家政服务队队长):
听了十九大报告的“两个阶段”的目标,很激动,我相信家乡的父老乡亲也会像我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徐大彤代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十九大报告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角度,将任务进一步分解到了两个15年,承前启后、接续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催人奋进的冲锋号。我们要保持枕戈待旦的精神状态,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会外连线
王韶兴(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这一战略安排,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经过第二个15年,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跃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更加宏伟的历史性跨越,标志着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大步迈开。
这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伟大事业的逻辑延续,是我们党开创未来、拥抱世界的宏伟蓝图。“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承载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将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带动力,全方位、深层次地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本报记者张垚靳博王明峰任姗姗)
现代化经济体系
报告原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会内解读
陈四清代表(中国银行董事长):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金融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无论经济怎么发展,实体经济都是金融发展的根基,金融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中,让发展更加协调、更可持续。
会外连线
潘建成(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
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变过去长期追求数量规模的发展模式,把发展动力转换到依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同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方面应当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应当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本报记者吴秋余)
乡村振兴战略
报告原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会内解读
农生文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委书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使农业现代化奋起直追,使之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使城乡协调发展。
吴协恩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在报告里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让我们农民备受鼓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会外连线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好继承了党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重视并进行了创新发展。
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就向社会各界释放了一个信号: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补短板,强弱项,“三农”事业大有可为。
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广大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投资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对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报记者顾仲阳张炜)
民主政治七个“协商”
报告原文
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会内解读
郭兴利代表(四川省剑阁县法院开封镇法庭庭长):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过去的实践充分证明,发挥多层面的协商民主,可以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聚力攻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迫切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把握不同形式之间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起来,把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化解下去,形成共识、凝聚力量、铸成合力,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
罗联峰代表(湖北省宜都市委书记):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有力彰显,是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会外连线
裴泽庆(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
七个“协商”是对我们党协商民主经验的充分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未来,伴随着协商民主的广泛运用,特别是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报记者王明峰)
法治中国
报告原文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会内解读
苏君代表(甘肃省白银市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这是对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依法立法是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执法、司法、守法的根本基础。为了更好地依法立法,首先要依宪立法,立法只有符合宪法法律精神,才能使立法工作有序有度,实现维护法治统一的目标。其次,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形成全社会一体遵循的行为准则;再次,立法要严格按照立法法规定的原则、权限、程序进行,规范立法行为,提高立法质量,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目的。
王红心代表(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治处主任):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把保护人民人格权写入报告,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适应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保障人权、弘扬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对于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会外连线
冯之东(甘肃省法学会理事):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