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2023年中考自招之“李沧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2023-05-2610:0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487332)扫描到手机x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半岛全媒体记者郝春梅
奔名校?买学区房?曾经,这都是不少家长惯常考量的教育选择。随着2023年中考自主招生结果的落定,悄然生变的教育格局给不少人带来了新的思考。生源决定一切吗?哪些要素在教育中真正起着作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该从何处入手?从2023年自招落幕的分析中,可见端倪。
教育环境在变化
2023年各区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公布之前,记者接到过多个咨询电话,当时有位家长的疑问是:61中、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和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哪个学校好?听到这话,记者不由地笑了,已经有这么多可供选择的空间了,还在纠结吗?如果一个家庭能够在这三个学区之间做选择,想来资源基础还是不错的,即能够应对升入任何一所初中学校所要求的报名条件和居住远近等配套资源。当时记者的答复是,就近选择,因为这三所学校都很优质,孩子往返家校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较低,全家人的生活更舒适,心态更放松,情绪价值更高,对孩子的长远成长有利。
同样的,在招生政策公布之后,一位学区在君峰路中学的小升初学生家长还在纠结是否要给孩子报私立,记者明确表示,君峰路中学虽然是一所新建校,除硬件条件很突出之外,软件上,从齐鲁名校长原红到教学副校长马秀丽,到现有的师资培养和教育日常,都值得信赖,委实没有必要舍近求远,省心还省钱。
2023年,李沧区又有了青岛五十八中附属初中的加持,整个李沧区,普通百姓可以信赖的优质学区、家门口的好学校真的多了很多,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同为学生家长的记者着实为李沧学子和家庭感到开心。
从新校崛起到追求质量
继中考成绩连续三年稳步提升,并实现大跨越之后,2023年青岛中考自招结果揭晓以后,李沧区再次毫无悬念地惊艳了岛城市民。“一所默默无闻的李沧学校,优质公办普高录取了130多人,奇点计划录取了5人;另一所李沧学校,优质公办普高录取了120多人,奇点计划2人;另一所李沧学校,优质公办普高录取了90多人,奇点计划……”也许这些数据看起来有些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但毫无争议的是,李沧教育人再次创造了新的辉煌!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李沧教育的记者,对李沧教育的走势有着一定的判断和预期。过去的十年里,李沧区在教育上的投资一直在全市遥遥领先,一座座新建校拔地而起,高大上的办学条件不断刷新着社会对“学校”的认知。但真正核心的变化发生在近四年。记得2019年7月,青岛二中与李沧区教体局签订合作协议,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当时记者感慨,李沧区终于从对教育硬件的追求转向了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并对当时的宣传科负责人说道:照这个事态发展下去,不出五年,李沧教育一定能崛起!
他们真的做到了!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近年来,李沧教育人在区教体局领导的带领下,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努力,身为媒体人的记者时常感慨,李沧教育太低调了,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事,但都没有说。直到2022年,他们的努力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直到2023年,他们的成绩越来越耀眼,他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谦逊、扎实、稳健的风格,扎扎实实地将“多彩教育、品质课堂、爱校如家、人民满意”落到了实处。
一直以来,记者常与人说:李沧家长很幸福。因为,在李沧,学校和老师为孩子们的成长承担了很多。犹记得,课后托管尚未出台的时候,李沧区就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给父母尚未下班、家中无力看管的孩子“开小灶”、辅导作业,老师们将他们留在自己的办公室,自己忙工作,学生做作业,有难题就讲,有错题就改,直到天已黑透,家长来接。犹记得,采访李沧区的功勋教师,每次都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正能量,他们质朴、真诚、不善包装却又美丽可爱,像“小太阳”一样温暖着学生,温暖着家长。
时光荏苒,在教育这片田地上,他们悉心耕耘,全力付出,用自己一点一滴的浇灌,培育出了越来越多自信、阳光、向上、有后劲儿的李沧娃,他们在各大高中也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彰显着李沧本色。
该向李沧学点啥?
感官的印象和直觉,仅仅是一份参考。实实在在的行动,才最有说服力。有人说,没有想到,李沧的这几个学校冒得这样快,但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如果说以前的李沧教育人,一直在埋头做事的话,如今的李沧教育人,学会了抬头看路,他们谦虚、积极、主动地向权威人士请教。
教研员作为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精英、灵魂人物,他们的理念和方法会影响整个区域的学科发展和走向。李沧区的各位教研员老师的日常就在学校、在一线,他们提出了“沉浸式教研”,各学科教研员老师甚至可以一起为同一所学校“把脉”,他们将最权威、实效的方法和理论带到学校,解读给老师们听,他们一起到学校听课、评课、教研座谈,真正实现了各业务部门和学校的高度融合。
李沧教育人每个月都会组织教学校长培训会,依托高中和大学,以“爱与责任”为培训主题,向更高阶的学段教师虚心求教。高中、大学和教科院作为他们的老师和智囊,引导区域的小初高衔接课程,提升李沧教师教学的理解度和实践性,效果非常明显。
高人指路,确实走得又快又远。为了培养李沧区自己的名师,他们还聘请山东省教科院的专家为李沧学校的导师,带李沧教师们走出青岛,将优质的教研资源,通过跨区域的方式进行整合,给区内的老师发展搭建平台,让李沧区的教师更加专业地成长,共鸣时时再现,进步悄然发生,这样的交流和培训是加油站,是助推器,又有哪位老师会在收获自身成长和业务精进的时候嫌累、嫌烦呢?
李沧区通过校长听课、评课和交流,不折不扣地执行一校一案、一生一策,真正做到了支持学生的个性成长,实现了管理更精细,帮助更具体。就在自招预录取落定以后,李沧区各校就投身于学生心态的调整,对于已经上岸和暂时失败的学生进行有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不着急庆贺,以孩子们的需求为核心,真正地把学校的管理沉下去,在合适的节点做正确的事儿。”
尽量不要影响学校
“李沧区从不把孩子推出去”,这是李沧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吴永峰说的一句话,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也是李沧区能够为家庭和孩子兜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李沧教育人通过对孩子自身的定位、心态等方面的分析与家长建构成长共同体,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注重学生的分层培养。为了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他们持久努力地做了大量的探索。面对不少教育界人士认可的生源决定论,李沧区反而更注重学校的士气和管理,“生源应该放在第二位去思考,我们主要是基于孩子的发展现状,在尊重他现有基础的情况下,帮助他更进一步”,吴永峰说。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何把控节奏,在干扰教育教学的事项面前,李沧更有着超凡的智慧和统一的认知。要把节奏把控好,有些东西,从区级层面上把该罩住的罩住,“尽量不要影响学校”,这是李沧区教体局局长王晓光的明确要求。李沧区坚持以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为根本,凡是与之相悖的事项都必须及时调整,因此教师可以相对心无旁骛地传道授业解惑,做好自己的本职。
李沧区随时组织大小型家长会,以实现与家长更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常规的家长会之外,他们还会在孩子们升入新年级两个月左右召开一次家长会,以便与家长及时沟通、稳定孩子的状况,构建心理安全归属期,让孩子喜欢班级喜欢学校,“在合适的需要的节点,给孩子们做好心理建构,与家长协作,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共同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有策略有方法地引导孩子的成长”,是李沧区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李沧现象”背后的智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都靠慢功夫,需要用心、用情、用爱。
近些年来,记者常听到一个词,教师职业化,言外之意就是,教师只是一份普通的职业,不能对教师的要求太高,甚至有的教师本人也这样认为。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教师这份工作面对的是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如果没有过硬的职业追求和信仰,是干不了教师的,反而会苦了自己,苦了孩子们。
但在李沧,有那么多事无巨细、心甘情愿为孩子们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李沧教育人以此为准绳判断一切教育事务的必要性,于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就有了依据和方法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这份追求和标准实现了区域统一、全局统一,就连局长王晓光对各科室和学校提出的具体问题,也都悉心倾听、全力支持并促成解决。
“不玩虚的,没有花架子”,李沧教育人不懂宣传,但却做了最美的宣传,最经得起推敲的宣传。李沧教育人想要的不多,最在乎自己的学生和家长。因此,近年来,李沧区教育满意度持续攀升,真实反映了家长的心声和社会的评价。
要想做得好,必然付出多,日常一定累。但在李沧教育人的心中,“累,快乐地累;辛苦,但心不苦”,青岛六十二中副校长王圣芹的这句话代表了多数教师的心声,这在各行各业都是让人羡慕的境界。从教师个体到整个学校,从每所学校到整个区域,李沧教育人有着共同的气质和追求,不折腾、不内耗、不做表面功夫,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一切成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上,大约可以回答,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