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2-10-08
八月二十六日,刘秀祥在课上辅导学生。新华社记者周宣妮摄
凌晨5点半,天微微亮,教室旁有个穿着白衬衣的人手持着书本踱来踱去,等待着即将走进教室早读的学生。这样的场景十年如一日。这位为了学生不辞辛劳的人,正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
刘秀祥年幼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上精神疾病,生活的压力和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刘秀祥肩上,读书对他来说成了一种奢望。乡村教师罗友操帮刘秀祥支付了学费,把他领进课堂,从此,在他心里埋下了“要读书”的种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临沂师范学院(现临沂大学)。2012年大学毕业后,许多企业给刘秀祥抛出了橄榄枝。走出大山的梦想即将实现之时,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刘秀祥上大学后,将打工收入一部分用于母亲治病,一部分用于资助3个贫困的学弟学妹。其中两人考上大学,但最小的学妹还是辍学了。那一刻,刘秀祥意识到,比没有钱读书更可怕的是没有梦想,他决定重回大山,点燃更多梦想。
2012年,刘秀祥以全县历史学科第一的成绩考上望谟县特岗教师,本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但他果断选择全县遭受洪灾最严重的打易镇,开启了三尺讲台生涯。
担任特岗教师的3年里,刘秀祥坚定扶贫先要扶智的理念,先后家访了500余名学生,用自己的经历启发山里孩子,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
为了更好帮助贫困学子,刘秀祥发起乡村助学行动,至今已有1000多人加入,为贫困学生协调解决助学金1000多万元,覆盖学生4200多人,很多学生受到激励和影响,毕业后纷纷回到望谟建设家乡。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2016年,在浙江宁波东西部协作机制的帮扶下,刘秀祥名师(劳模)工作室应运而生。
名师工作室墙上的“厚德重智德育先行”,不仅是工作室的行动方针,更是深深镌刻在刘秀祥心中的教育理念。刘秀祥以工作室为依托,实施“青蓝工程”,汇聚各级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形成“刘秀祥+望谟名师+州级名师+全省及全国名师”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模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10年来,刘秀祥共开展了教师研修、学生德育教育讲座2000余场次。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人才涌入望谟县,在大山里教书育人,助推山区教育发展。2012年,望谟县高考本科录取只有70人,今年这一数字达到1302人,当地高考总上线率55.48%。(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新伟吴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