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0-07-28
成都中考分数线出炉,这些成都知名高中给出最强志愿填报指导成都商报
关注2020-07-2821:50上海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
中考多少分可以填哪些学校?志愿填报应该参考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还是中考名次?各个学校新高一分班情况如何?……
按照成都中考招生日程,7月29日(本周三)考生就可查询到自己的升学成绩,接下来便是紧张地志愿填报时间。对此,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成都儿童团在7月27日、28日重磅推出成都“中考志愿填报‘云’指导”,邀请全市知名高中学校相关负责人做客成都儿童团抖音直播间和红星新闻直播间,就家长们关心的中考招生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给出最直接、最权威的志愿填报指导。
27日做客直播间的学校有: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成都中学)、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树德中学、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截至直播结束,两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达34.2万。
28日参与直播的学校有:
直播收看方式:1、打开抖音,关注“成都儿童团”抖音号,在上述直播时段进入直播间即可收看;
2、下载红星新闻App,在上述直播时段点击页面上方菜单栏的“视频”栏目,即可进入直播间收看。
27日直播学校视频回看链接:
上午: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成都中学)、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下午:成都树德中学、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27日直播学校文字精华实录
成都石室中学:
新高一班型有基地班、理科实验班、平行班
石室中学副校长毛伟介绍,今年学校招生规模总体稳定,具体计划如下:
去年石室中学文庙校区统招最低录取线为620分,调剂最低录取线为622分;北湖校区统招最低录取线为612分,调剂最低录取线为618分。关于志愿填报,毛伟表示,录取分数线可作为参考,但是因为其每年都有一些变化,所以有意报考石室中学的考生参照自己的中考名次会更加准确,其中文庙校区的参照名次为1200—1300名,北湖校区的参照名次为2000名左右。拿到分数以后,考生可以第一时间去到学校进行咨询。对于文庙校区面向“5+2”区域以外的四川云教网班(强基计划班)如何报考?毛伟介绍,考生可在“成都市中考网络应用服务平台”(https://zkzx.cdzk.org/)进行注册、信息填报或修改、志愿填报,在成都招生考试网和成都石室中学官方网站(www.cdshishi.net)查询录取情况。因为今年各个学校都取消了高中自主招生考试,因此强基计划班的录取依据主要为考生在当地的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
在家长关心的分班方面,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和北湖校区新高一的班级类型都有双一流大学强基计划培养基地班、理科实验班、平行班三类。进入不同类型班级的依据是中考成绩、录取后实验班和基地班选拔考试成绩。石室中学的本地学生(含艺体生、指标到校生)和外地学生整体均衡编班。住宿方面,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可以走读,也提供住校,有学生公寓,学生提交住宿申请,经审核后,可提供住校。学生宿舍都配备有齐全的生活设施,均配备空调。北湖校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公寓为4—6人间,生活设施设备齐全,每间宿舍都配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学生周末可以托管,并有专门老师负责管理。当然,北湖校区的学生也可以向学校提出走读申请。
成都七中(成都中学):
多个“统一”促发展,一校两区续卓越
成都七中(成都中学)拥有115年办学历史,学校设有林荫校区和高新校区,即一校两区。具体来说,两校区同属一所学校,同一个校长,同一个法人代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统一,教辅统一,学术资源共享等,同时两校区教师双向流动,确保师资教学等方面的平衡。
现场,成都七中校长助理王雪梅介绍了学校所取得成绩。她说,学校以突出的办学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单位”等多项荣誉和称号,并校培养了以张兴栋等9位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才,与此同时许多学生近年来取得世界级的学术成果,在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师资方面,成都七中林荫校区主任朱文英介绍,学校拥有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多名清华北大毕业的教师和从美国英国学成归来的教师。拥有一批全国知名、贡献突出的竞赛教练和特色鲜明、引领群芳的班主任和风格独特、成绩卓著的学科教师。据介绍,今年林荫校区面向“5+2”区域招生400名,高新校区面向“5+2”区域招生360名,面向成都市非“5+2”区域招生45名,另外,该校区将面向全市招收0-20名足球特长生。
在班型设置上,与以往大体一致。林荫校区主要设创新实验班、英才实验班、理科实验班等班型。高新校区主要设英才实验班、理科实验班和强基实验班。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对标“强基计划”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今年首设“未来科学家班”
作为庞大七系家族中的一员,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与七中文化一脉相承,源于七中、传承七中、对标七中,建校近九年,学校凭借硬核实力,迅速在成都教育圈打响名号,跻身成都高中前列,同时,其先后荣获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数十项荣誉,创造了成都教育界的“七万奇迹”。
据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副校长李俭慧介绍,结合往几年的录取情况,学校预计录取分数线在重点线上55分左右,具体情况请同学们拿到成绩以后第一时间进行咨询。
今年七中万达学校计划招收高一新生350名,并在原有的班型设置基础上,增设了未来科学家班。李俭慧表示,开设未来科学家班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举措,该班由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举办,对照“强基计划”要求,落实基础教学科目,培养具备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地理、国学等学科基础知识、融合知识和竞赛水平的学生,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实践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与此同时,中国航天领域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秉新担任名誉班主任,北京空间机电研究生科委主任王小勇担任班主任,后续还将邀请到众多航天专家担任学生课题研究导师。目前计划招收两个未来科学家班,人数在100人左右,“整体来说偏向于理科,将对报考学生在中考成绩、面试成绩等方面进行一个选拔;这个班的学生实行多条腿走路,既可以冲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的一流名校,也可以在自愿前提下可报考北航等国防七子高校,并推荐到航空系统就业。”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高一计划招收200人,师资团队配备了“教师天团”
学校今年高一计划招收4个班,计划招收学生200名。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录取分数线,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校长助理刘洪刚在直播中介绍,参照往年经验,统招线超出重点线约50分,但调招线要高得多,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如果按照位次来进行参考的话,前年大概在3400位,去年在3199位,今年预计会比去年的位次还要提前一些,建议家长还是跟学校做一个详细的咨询。
今年,七中八一学校新高一师资可谓是“天团”。张建承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曾担任成都七中教育处副主任,年级组长。任天府副校长,英语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优秀班主任,成都七中优秀教师,曾担任成都七中年级主任,实验班班主任,所带班级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班集体”。沃婧娴老师,四川大学硕士,高中语文教研组长,曾获论文比赛全国二等奖、成都市一等奖。寇凯华老师,高中语文教师,金牛区优秀班主任,金牛区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多次承担市、区级各类模拟命题工作。罗军洪老师,中学高级教师,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研修室主任,金牛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金牛区优秀青年教师,承担多个国家级、省市区级课题研究……5位教研组组长,3位成都市学科中心组成员,5位金牛区学科带头人,两位金牛区优秀班主任,这些都是今年新高一的师资,家长们大可放心。直播过程中,有家长提到中科大少年班的事。几天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少年班“创新试点班”资格生名单进行了公示,四川共11人入选,七中八一学校就有2人,入选人数并列四川省第一!刘校助也在直播中这背后的故事。两个学生当中,秦梓寒获A档资格(降至一本线录取),熊乐祥获C档资格。经查询,秦梓寒高考成绩673分,超一本线144分,已确保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招收9个班,4种班型,报考不限区域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副校长程学琴在直播中介绍,今年高一年级,学校将招收九个班,400人。其中有2个火箭班、3个实验班、3个平行班,还有一个国际班。除了校内直升的学生,成都市内的考生,中考高于重点线的,可以到校咨询登记。超过重点线20分以上的,可以进实验班。超过30分以上的,可以进火箭班。成都市外的学生,参照当地中考成绩,以当地总分与考生分数进行折算,分值占比75%以上的,可以进平行班,占比85%以上的可以进实验班,占比90%以上的,可以进火箭班。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新高一的师资,程校介绍,新高一既有今年高三刚从毕业班下来的老师,也有新加盟的名校老师。
另外,程校长还介绍,高中阶段,学校坚持个性教育,多元发展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和“分层教学”课程,以“活动德育”课程、“实践德育”课程与“学科德育”课程为主的三类德育课程。高一年级开展“高中入学教育”,注重学习习惯、学习计划、学习态度;高二年级开展“立志成才教育”注重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状态;高三年级开展“长大成人教育”,注重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心态。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部整合教育资源开发了高考、西班牙语、科技人才培育、生涯规划数码探测、网络视频、学科竞赛等独具特色的选修课程。这些个性化的校本选修课程,培养了学生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学校在毛道生校长的带领下,制定的五年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当中。毛道生校长到任后,邀请办学指导专家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比如全国知名教育家姚文忠、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