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黄津梁尚龙陈枫特约通讯员/陈昕)缺人才、缺设备,长期制约了广东农村医疗事业发展,导致农民“看病难”得不到根本性缓解。近日,多地基层群众向南方日报记者反映,希望广东进一步推动新医改,给基层医院配硬件、送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笔者到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深入采访发现,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紧缺,迫在眉睫。
人才流失:5年走了75个医护人员
“我们卫生院总编制人数是53人,可是实际在编人数只有10人,不到总编制人数的五分之一。持执业资格证仅6人,占总编制人数的11.3%,无执业证上岗人员较多,连安排值班都困难。”在距离连南县城20多公里的三排镇,三排卫生院院长房建丰告诉笔者,每个月单是派医生下村为村民打预防针就花不少时间,人手根本不够用。
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连南各个镇乡卫生院发展的瓶颈。房建丰透露,3年前连南从肇庆市招聘了15名医科大专毕业生,分派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
其中分到大坪镇的一位毕业生第二天就卷铺盖走人了。目前,这批毕业生中只有1人仍留在连南工作。
“这些年来,连南采取各种办法向社会公开招聘,甚至到湖南、广西及肇庆、东莞、广州等医学院校招聘卫生技术人才,但收获甚微。”连南卫生局副局长丁卫月表示,工作环境差、医疗条件差、工资待遇差,是招不到、留不住人才的根本原因。转正的医生才拿2000多元的工资,临时工就更少。因为转正入编需要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项资格考试又“比考公务员还难”,转正希望渺茫,不少人都是工作一段时间就离职。据统计,近5年来全县共有75名医疗卫生人才调离,导致人才青黄不接。
设备落后:卫生站简陋,缺钱建设
在连南的山村,很多卫生站的条件都比较差。笔者在三排镇东芒村第二卫生站看到,卫生站十分简陋,斑驳的墙壁已经部分发霉。诊室由一张坐诊台、两张候诊椅、一把电风扇构成。由于地方狭窄,村级卫生站的药房和治疗室共用一室,中间用布帘隔开。
村医盘大口二贵说,这些桌子、椅子、柜子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古董”。村支书唐亚朵贵告诉记者,村委也想装修改造卫生站,但苦于村集体年收入只有2.4万元,根本负担不起这笔费用。
前两年,连南对各村卫生站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发现83所卫生站中有63所需要改造。但由于大部分村经济困难,目前只完成34所卫生站的改建任务。
基层建议:订单式培养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当地不少医护人员呼吁,政府应加大投入,参照教育系统做法,将医疗卫生单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助、职工工资和待遇、“五金”等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省市实行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这样才能解决山区卫生队伍的后顾之忧,才能留得住人才。
丁卫月建议,上级政府与有关医学院协商,降低入学门槛,订单式举办各种“少数民族班”,并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和相关制度,以鼓励本地户籍高中学生积极报考医学院校,毕业后按照协议回本地服务。制订包括工资、福利、住房等内容与珠三角条件相当的优惠政策,更好地吸引高级卫生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扎根山区工作。希望社会热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援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站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的就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