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秋季学期,每一个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读高中的学生都收到了一份“免费大礼”: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县城,都能享受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包括免除学费、课本费、水电费、住宿费4种费用。
从桂林市到资源县开车需要走3小时的山路。资源县是广西重点扶贫开发的49个贫困县之一,人口只有17万。2011年,该县被列入2011~2020年滇黔桂石漠化连片扶贫攻坚区域,成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去年县财政收入刚刚破两亿元。
作为一个国家重点扶贫县,怎么能做到12年免费教育?又拿什么支撑免费教育呢?
以前每到暑假,何运森都和爸爸一起去打工—帮老板串珠子,两个月下来何运森收入800元钱,“不想做,太累了”。在2013秋季学期来临之前,家里本打算让他读完初中去打工,供自己的妹妹读高中。
而在每年开学之前,资源中学校长周小宏都要接到不少班主任递上来的学生要求晚交或减免学费的条子。他介绍,这所高中有2000多名学生,贫困生有600多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要为高中各类费用发愁。
周小宏算了一笔账:当地学生家长大多种地或者外出打工,县里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再加上饭钱和生活费,一个学生一年大概要花掉6000元。
资源县县委书记文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自己在网上也看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不相信这项政策,有人担心政策是否能长久,有人质疑这是县政府的政绩工程。
这项政策的实施源于2010年换届后的调研。文飞在调研中发现,该县的教育事业很落后。“县里孩子因为没钱上学,很小就走上社会,可是年龄太小、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发生问题,如果能在学校里多待几年整个素质都会不一样。”于是他就想到“能不能让孩子多读几年书”。
除此之外,调研中最让他有感触的是,农村的孩子很懂事,每到开学时担心学费,看到父母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心理上的负担很重,更感觉“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基于此,县里四套班子在调研可行性后一致决定“扶贫先扶智”,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惠民政策。
据了解,免费教育前期基础建设投入约4000万元,新招聘了29名教师,县里有资源中学和资源民族中学两所高中,共有学生2900多人,再算上老师工资开销,每年县里要拿出800万~1000万元支撑高中免费教育,县里的教育支出从15%提高到20%。
“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首期投入阶段,剩下每年近千万元的支出挤一挤,有把握走下去。”文飞说,这指的是“开源节流”的解决思路。
为了集中财力办好教育,资源县采取了精简会议、压缩行政经费等一系列的节俭措施。“换届以来,我们四套领导班子没有买一台新车,办公室里也没有添置一件新的办公家具,就是为了从紧张的财力中挤出钱来办教育。”文飞说。